東北雷公藤,中藥名。為衛矛科植物東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s et Takeda的根或全株。分布於東北。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殺蟲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臌脹水腫,黃疸,痞積,跌打損傷,瘰癧,瘡瘍腫痛,頭癬,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北雷公藤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衛矛科
- 屬:雷公藤屬
- 種:東北雷公藤
- 分布區域:東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1-6g。外用:適量
- 毒性:大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全株。
性味
味苦、辛,性涼,大毒。
歸經
歸肝、膽、脾經。
功效
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殺蟲解毒。
主治
類風濕性關節炎,臌脹水腫,黃疸,痞積,跌打損傷,瘰癧,瘡瘍腫痛,頭癬,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風濕性關節炎:東北雷公藤根、莖葉,搗爛外敷。30min後即去掉,免得起泡。(《東北藥用植物》)
2、治瘡癤:東北雷公藤9g,烏賊骨15g。共研細末塗之。瘡乾者以香油調敷。(《吉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搗汁塗。
使用注意
內服宜慎,外敷時間不宜超過30min。
《長白山植物藥志》:“內服宜慎。”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切片或剝皮曬乾,藤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東北雷公藤,又名黑蔓。藤狀灌木,植株高約2m。枝褐色,小枝淡紅褐色,常呈六棱狀,無毛,有小疣狀皮孔。葉互生;葉柄長1-4cm;葉片長圓形至倒卵形,長5-20m,寬3-12cm,先端尾狀尖或漸尖,邊緣有不整齊鈍鋸齒,基部圓形。頂生聚傘圓錐花序,長10-30cm,花雜性,白綠色,徑約5mm;花萼5;花瓣5;雄蕊5,著生於淺杯狀花盤的邊緣靠外部;兩性花的子房有3棱。蒴果具3薄膜質翅,長2-1.5cm,邊緣微波狀。種子長柱形,暗紅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邊、路旁、針葉或針闊葉混交林緣或林中。分布於東北。
性狀鑑別
莖枝呈圓柱狀,直徑2-6mm。老枝灰褐色或褐色,節間長4-9cm;表面具突起的圓點狀或縱向的長圓點狀皮孔,有5-6條縱向的稜線,葉痕隆起,互生,半圓形或近腎形,葉腋常有芽,卵狀三角形,或為分枝;當年枝棕色或棕紅色,有時可見灰綠色葉,常破損,完整者展平後長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6-15cm,寬3-10cm,基部廣楔形或圓形,先端急尖或長尾狀;葉柄長1-2cm。莖質硬,較難折斷,斷麵皮部薄,淡褐色,木部寬厚,黃白色;髓寬大,淡褐色或近白色。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對細胞免疫功能有明顯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吉林中草藥》:“消積利水,活血解毒。治臌脹水腫,痞積,黃疸,瘡毒,瘰癧,跌打損傷,毒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