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於1998年,它的前身生物工程系始建於1987年。生命科學學院是全國農林院校中最早開設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的學院之一;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專業(試辦)點。現下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製藥工程4個系和5箇中心(本科實驗教學中心、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黑龍江省酶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北農大中心、中加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創辦時間:1998年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
  • 類別:公立大學
學院概況,學科專業設定,人才師資,博士、碩士點,取得成就,科研項目,辦學指導思想,學院定位,教育思想觀念,辦學思路,地圖信息,

學院概況

學科專業設定

現有生物科學(黑龍江省重點專業)、生物技術(國家一類特色專業、黑龍江省重點專業)、生物工程和製藥工程(生物製藥)4個本科專業。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有生物學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梯隊1個;有生物工程碩士學位專業授權點1個,生物化工二級學科碩士點一個;有細胞與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人才師資

教職工107名,其中專任教師79名;博士生導師23名,碩士生導師40名,92%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黑龍江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有長江學者1名。在籍學生1499名,其中本科生1084名、碩士生342名、博士生73名。

博士、碩士點

擁有植物學(省重點學科)1個理學博士點;植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動物學5個理學碩士點。

取得成就

生命科學學院辦學17年來,始終堅持“以基礎理論教學為核心,以科研及實驗能力訓練為重點,精英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重,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人才質量是生命線”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如世界首例克隆大鼠的主要完成者並獲世界第三屆轉基因大獎的周琪;世界首例克隆猴的主要完成者孟勵;世界首例基因敲除豬的主要完成者賴良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楊增明;轉基因體細胞克隆山羊的主要完成者鄒賢剛;從事試管嬰兒研究的我國第一個生物工程女博士夏平等。

科研項目

2001年以來,教師承擔教學研究課題29項(主持23項),其中國家新世紀網路課程建設項目2項(主持1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7項(主持6項);獲教學成果獎9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承擔科研課題79項(主持47項),其中國家級19項,省部級50項,廳局級10項;獲獎15項,其中省部級13項;獲專利2項,其中東澤11號(矮稈大豆)品種專利1項,設計合成的符合大豆密碼子用法的高甲硫氨酸蛋白基因專利1項;發表科研論文230篇,其中SCI收錄35篇。
學院已發展成為學校“學科建設的生長點,教學改革的輻射源,人才培養的示範區”。2001年“理科基地”建設被國家“211工程”I期建設驗收專家組譽為東北農業大學“211工程”I期建設兩個閃光點之一,成為校“211工程”I期建設標誌性成果;2002年,2004年得到國家“理科基地”檢查評估專家組高度評價;2003年生命科學學院獲校文明單位標兵稱號、實驗教學中心通過了黑龍江省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合格實驗室評估;2002年、2003年生命科學學院連續兩年獲校優秀學院稱號。

辦學指導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以培養生命科學領域高素質、高層次優秀人才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科教育為立院之本,以研究生教育為強院之路,以質量為生命線,以特色求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提供人才、科技成果和智力支持。

學院定位

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主,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逐步把生命科學學院建設成為師資隊伍精幹,教學質量一流,教學條件精良,辦學水平先進,學科發展均衡,學術氛圍濃厚,具有明顯特色且居全國同類院校一流的研究教學型學院,成為輻射我國東北地區和東北亞地區的生命科學研究和教學中心。
發展目標定位:國內同類院校一流。
學院類型定位:研究教學型。
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生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
學科結構定位:以理科為優勢,發展與生物工程相關的工科建設。
服務面向定位: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生物科學與技術領域高素質、高層次的基礎科學研究、教學、生產管理及產業化人才。同時,利用我院優勢學科的動物胚胎工程技術、植物生物技術服務於地方經濟。

教育思想觀念

一是以發展為主題,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統一的科學發展觀;二是以改革為動力,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工作的基礎地位,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樹立“成人與成才”相統一的教育質量標準和科學、全面的質量觀;三是以創新為宗旨,堅持精英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重,實施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適應個性化教育需要的教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四是以學科(專業)為基礎,堅持建立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專業)體系和知識創新體系;五是以教師為主導,堅持突出教師在教職工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在分配中的優先地位;六是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

辦學思路

一是以培養一流的生物學領域優秀人才為目標,不斷探索一流人才應具有的知識結構、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內涵,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二是以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為內容,通過改革、實踐,再改革、再實踐,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使之符合一流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三是以最佳化課程體系為手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四是以加強條件建設為基礎,學科建設和教學建設相結合,整合資源,提高利用,發揮效率;五是以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為保障,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形成以人才促進學科建設、以學科促進學院建設的良好局面;六是以發揮優勢學科作用為條件,努力發展特色,堅持優勢上水平,特色求發展,優勢和特色相得益彰,把生命科學學院建設成為教學育人、科研育人的輻射源。
(一)人才培養特色
1.突出基礎教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3個專業的基礎課學分分別占專業必修課總學分的59%、52%、53%,充分體現了對基礎教育的重視。
2.突出科研能力培養。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證學生100%接受科研能力訓練,表現出較強的科研能力。2001年以來,二、三年級學生申請到創新基金的占10%,學生畢業論文優秀率達34.1%,發表科研論文37篇。
3.突出“理農結合”特點。與綜合院校相比,農業院校有眾多與基礎生物學相關的農業套用型學科。我們在制定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教學計畫時,在保證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生物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注意對學生進行“農業生物學”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適當培養和訓練,旨在使學生能夠“理農結合”,用生物學理論研究解決傳統農業的難點問題,發揮農業院校的優勢,體現人才培養特色。
(二)生物技術專業“3+1”培養模式
1.“3+1”培養模式的提出
生物技術專業是198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全國農林院校中率先建立的本科專業(原名生物工程專業,授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開始招生。當時作為農業院校開辦生物技術專業屬新生事物,如何把生物技術專業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是我院深入開展討論、研究的問題,同時考慮到生物技術領域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有生命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理論知識,更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經專家論證,結合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學院提出並制定了“3+1”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想與框架。
2.“3+1”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
“3+1”培養模式就是要求學生利用3年時間完成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利用1年時間進行畢業生產實習。
(1)“3+1”培養模式培養方案的改革
該模式於1987年從95級學生正式開始執行至今,必修課程由傳統的7個學期壓縮至6個學期,總學時由傳統的2500左右學時增至2900學時,選修課由12門增加到31門,並開設了農業類選修課。該培養方案配合一表高質量生源符合我院精英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重思路,體現了“理農結合”的特色。
(2)“3+1”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的改革
為提高“3+1”培養模式中實踐教學的效果,重要的實驗課均單獨設課,實驗內容不斷改進充實。自1987年以來,在加強基本技能的基礎上86.67%的實驗課程設定了綜合性或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內容。形成了由基本實驗、選做實驗、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組成的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使實驗課真正發揮了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作用。
(3)“3+1”培養模式實習環節的改革
“3+1”培養模式把實踐教學環節由傳統的18周延長到32周,著重加強培養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科研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該模式由於實習時間長,不僅深受各實習單位歡迎,還保證了實習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3.“3+1”培養模式的實踐效果
(1)學生科研能力顯著增強
通過畢業實習,學生不僅將實驗課學到的基本技能和實驗操作方法綜合運用於實習課題,而且通過畢業實習學到了許多前沿性的高技術研究手段和方法,如分子克隆技術、Southern 雜交、毛細管電泳、原位雜交、螢光標記等。2001年以來,我院畢業班學生的畢業論文85.6%是導師主持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內容,反映出學生實習訓練、研究內容不斷更新,達到了較高水平。
(2)建立了一批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
由於該院學生實習時間長,綜合素質好,許多單位願意接受他們去實習,作科研助手。這樣,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共同建設了學院聯合實習基地。主要實習單位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品種資源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植保系昆蟲室、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轉基因研究中心、上海雙鴿實業公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農科院、青島農科所、青島花生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黑龍江省套用微生物研究所、黑龍江省水產所、黑龍江省輕工業研究所、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哈爾濱世亨藥業有限公司、哈爾濱聖泰藥業有限公司等,並與其中的11個單位簽定了長期實習協定,每年都有學生到基地進行教學、畢業實習。這些高水平實習基地的建立,為我院學生畢業實習提供了良好條件。
(3)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條件
我院學生在實習單位經過一年的實習,對實習單位的基本情況有了了解,實習單位對學生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表現也了如指掌,有的被實習單位留用,有的被實習單位推薦到當地其它單位就業,這樣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
(4)補充了實習經費的不足
由於我院學生實習時間長,科研基礎好,經實習單位短期培訓後,能為實習單位做很多工作,實習單位不僅不收學院實習費用而且還每月給學生髮一定的生活補助,報銷往返路費。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生活負擔又彌補了學院實習經費的不足。

地圖信息

地址:木材街59號東北農業大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