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業大學涼水實驗林場

東北林業大學涼水實驗林場(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58年。涼水實驗林場是東北林業大學直屬的科研教學實踐基地之一,擁有綜合實驗室、多媒體教室、教師公寓、學生公寓、宣教標本室等一系列教學實習及科普宣傳基礎設施,具備同時接待實習學生400人的能力,每年接待本科實習約3000人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林業大學涼水實驗林場
  • 別名: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始建時間:1958年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科學研究,

基本介紹

涼水實驗林場地帶性植被是以紅松為主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屬於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地帶北部亞地帶,典型闊葉紅松林分部亞區,為世界紅松林分布的中心地帶,具有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全區植被可劃分為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灌叢、草甸、沼澤等6大植被類型11個群系19個群叢。原始紅松林樹種組成以紅松為主,伴生著多種溫性闊葉樹種,如椴樹、樺樹、蒙古柞、裂葉榆、色木、大青楊等,多達20餘種,其中有一些第三紀孑遺種——水曲柳、黃波蘿、核桃楸,同時還伴生一些歐亞針葉林中的寒溫性樹種,如紅皮雲杉、魚鱗雲杉、臭冷杉等,構成密集成片的針闊葉混交林,谷地植被為冷、雲杉林、毛赤楊林及河岸柳叢。境內既有從未採伐過的原始林,也有經火燒或皆伐後發生的次生林,有森林發生演替的各個階段,同時還有人工營造的紅松、雲杉、落葉松、樟子松人工林及不同混交方式的人工混交林,是小興安嶺林區開發前的真實縮影,能為人類提供小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的原始“本底”資料。

歷史沿革

東北林業大學涼水實驗林場(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58年,經原林業部(國家林業局)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帶嶺林業實驗局第二伐木場的基礎上建立涼水實驗林場,劃歸東北林業大學。
1980年,經林業部批准改建為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7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路,同年12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理科人才培養野外實習基地,
2006年,被確定為全國林業示範自然保護區,
2017年,經教育部命名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科學研究

涼水實驗林場作為科學研究基地,成立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擁有自動氣象站、實驗苗圃、水文監測站等科研監測站點以及多種基礎實驗儀器,配合包括東北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中科院在內的多所學校和科研院所進行課題項目的研究,以實驗林場為研究地的國家及省級自然基金在研課題項目10項。近幾十年,林場科研人員與其他科研單位合作進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在國內外各類科技刊物上合作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二項;獲黑龍江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1993年出版了《涼水自然保護區研究》一書,1995年出版了《紅松研究》論文集,1995年與日本野鳥之會聯合出版了《東北鳥類圖鑑》一書,另外還合作出版了專著4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