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地理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地理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成立了於1996年,其前身為地理系和環境科學系。地理系建立於1949年,最初為東北師範大學史地系的一部分,也是新中國在東北根據地最早建立的地理系。環境科學系成立於1986年,其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東北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是我國高校中最早創辦的培養從事環境科學研究、教學和環境保護人才的基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師範大學地理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geograph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1996年
  • 所屬地區:東北
  • 前身:地理系和環境科學系
  • 教授:23
機構設定,師資隊伍,教學條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對外合作交流,本科專業,歷史沿革,學院研究中心,土地資源管理所,旅遊科學研究所,

機構設定

地理科學學院設有地理科學(地理教育)系、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系、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系、地理信息科學系,以及國家環境保護濕地生態和植被恢復重點實驗室、地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資源與環境研究吉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省級地理科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國東北研究院、泥炭沼澤研究所、城鄉規劃研究設計院、旅遊研究所、土地資源管理研究所等教學和研究機構。掛靠機構有:中國地理學會東北地區工作站;國家泥炭行業標準委員會。

師資隊伍

地理科學學院現有教職員69人(專任教師51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17人)、副教授20人、講師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38人,具有碩士學位10人。另外,學院聘請了2位校外教授為“特聘教授”,其中一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5名海外專家為“東師學者講座教授”。

教學條件

經過多年建設及重大研究課題的開展,我院教學條件不斷改善。現有多媒體教室,自然地理(地質、生物、土壤、氣象)實驗室、傅科擺演示室、氣象觀測與實驗站、區域開發信息工程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環境科學實驗室、生態學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室以及計算機房、岩石、土壤標本長廊等設施。學院圖書資料室擁有中外藏書5 萬餘冊,中文期刊 245 種,外文期刊 42 種。學院用於數字模擬的軟硬體設備已經達到了國內比較先進的水平。又完成了功能強大的專業圖書信息網頁和教學樓內的區域網路。

人才培養

學院為中等學校、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政府職能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輸送博士、碩士畢業研究生355人、本科畢業生1058人。2004年上半年,學院有在讀博士研究生122人,碩士研究生248人,本科生738人。

學科建設

研究生教育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區域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土地資源管理九個碩士點;地理科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區域經濟學博士點;建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對外合作交流

廣泛地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是學院長期堅持的方針。對外學術交流不斷發展。與俄羅斯日本德國瑞典白俄羅斯韓國朝鮮蒙古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有關科研部門、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的合作關係。

本科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為師範專業,主要培養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教育工作和地理工作者。開設綜合自然地理學、氣象與氣候學、人文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地理教學論、中學地理教學設計等課程。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為非師範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城市規劃、國土資源(土地)管理、區域規劃等方向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政府公務員。開設綜合自然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經濟學原理、城市規劃原理、區域分析與規劃、中國經濟地理、世界經濟地理、旅遊地理學、計算機製圖、建築學基礎、城市地理信息系統、村鎮規劃等課程。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為非師範專業,主要培養套用數位技術從事城市、交通通訊、國土、自然資源、環境保護與監測等工作的管理與建設人才。開設地球信息科學、程式設計語言、計算機軟體基礎、資料庫原理與套用、GPS原理與套用、GIS組件套用設計、遙感圖像解譯、遙感數字圖像處理、GIS空間分析、GIS套用方法、遙感軟體套用等課程。

歷史沿革

圖,豎立在校門 東北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成立了於1996年,其前身為地理系和環境科學系。地理系建立於1949年,最初為東北師範大學史地系的一部分,也是新中國在東北根據地最早建立的地理系。環境科學系成立於1986年,其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東北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是我國高校中最早創辦的培養從事環境科學研究、教學和環境保護人才基地之一。
第一部分 建院前的地理學系(1948—1995)
一、創建與快速成長時期(1948—1965)
(一)地理系的創建
東北大學於1946年創立後,學校教學單位設立了三個系,十科,其中史地科隸屬社會科學系。
1948年底,經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學校將系改為學院,科改為系。由於師資隊伍匱乏,地理學科還沒有獨立建系。
1949年2月,東北局大學委員會和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部發布檔案決定將原瀋陽的東北大學、長春的長春大學、吉林的長白師範學院的教職員和學生併入東北大學,其中包括原來的教師和部分學生。至此,史地科的地理師資隊伍已有一定基礎,形成了地理教學組,為後期地理系的建立打下一定的基礎。
1949年7月,東北大學對現行教育制度和學校機構進行了全面整頓。8月,社會科學院所屬的史地系分開,分別設立了歷史系和地理系。由於師資短缺,社會科學院院長智建中親自到關內招聘地理教師。9月,張子楨、張恩護、魏文澤受聘到系工作。李振泉和劉培新從北平師院(今北京師大)地理系畢業,被分配到地理系。智建中院長主持召開了地理系的第一次會議,正式宣布地理系成立,任命孫亞明(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任地理系主任,張子楨任副系主任,張力果以研究生身份承擔地理系的行政秘書工作。10月,丁錫祉從上海師範專科學校受聘來系任教。1949年11月6日,學校召開“中共東北大學總支委員會公開大會”,宣布了黨的組織,公布了黨員名單,張力果是地理系教職員中唯一的中共黨員。11月8日,任命張子楨為代理系主任。
1954年,景貴和、陳鵬、陳祥林等畢業後留系任教。陳亞子1952年隨成仿吾校長從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系經濟地理教研室調入東北師大,先在師大附中任校長,1954年調入地理系工作。楊美華分配到大連師專,工作一年,1955年調回地理系。
1958年,新建的地理樓啟用,地理系由和平西樓遷入新樓。樓內設有當時國內少見的傅科擺演示室和多個基礎條件較好的實驗室。
1959年開始招收地貌學和經濟地理專業研究生,導師分別為丁錫祉和陳亞子,首屆研究生共9人。
1960年,為發展獨具特色的科學研究方向,填補我國沼澤學研究空白,成立水文沼澤研究室。陳才自列寧格勒大學地理系經濟地理專業副博士畢業回國,充實了經濟地理教學與科研力量。
1961年,周占鰲、蘇懋德等畢業留系。徐效坡、郭以良從中山大學地理系畢業分配到系任教。
1964年招收第二期地貌學研究生2人。
二、衝擊與動盪徘徊時期(1966—1977)
三、恢復與蓬勃發展時期(1978—1995)
從1977年起,陸續成立了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和環境地學三個研究室,抽出部分專業教師,參加研究室工作。借著吉林省召開環境保護會議的東風,在金嵐、郭勇聞等的提議和努力下,1978年3月10日我校通過吉林省教育局向中央教育部遞呈了《關於成立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報告》(吉師革[78]13號),擬在三個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環境科學研究所。
1978年9月23日國家教育部科技局下發檔案(78教科便字033號),同意我校建立環境科學研究所。吉林省編委(吉編字[78]202號)下發批准檔案為標誌,環境科學研究所正式成立。
1985年12月17日在環境科學研究所全體成員共同努力下,獲得吉林省環境保護局發放的環境影響評價證書,這是國內最早獲得的環境影響評價資格及認證單位。據此,環境科學研究所可以在國內開展各類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從祖國北疆的黑龍江到遼東半島的大連、直至祖國南疆改革開放視窗的深圳各大電廠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制都出自環境科學研究所創業的老教師。這為環境科學研究所榮獲國家第一批甲級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創造前提條件。
1982年,由於國外已有溫排水的標準,而我國火電廠溫排水標準方面尚是空白。受水電部委託,環科所與上海水產研究所、海河大學、華北電力設計院、陡河水庫等單位開展了聯合攻關。為提出溫排水熱影響排放標準提供了系統的科學依據,填補了我國此領域的空白。火電廠溫排水對水域生態系統影響的研究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該方面的研究獲得國家能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在環境科學研究迅速發展的當前,審視歷史,當再次肯定當時環科所研究工作的超前性、科學性和套用性。老先生們的前期研究工作為以後20年間一些有重大影響的專著的出版和成功申報國家重大課題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1978年到1986年間,研究所完成了國家科委、國家環保總局、水利水電部、吉林省科委、吉林省環保局等科研項目38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勵5項,省級獎勵11項,校級獎勵1項。搞好科研的同時,所內成員亦重視理論成果的積累,曾發表多篇科技論文。1982年完成的《圖們江水系污染與水資源保護研究》成果彙編,標誌著在區域水環境質量評價及綜合性研究領域居國內先進水平。這個時期理論成果的積累為進入90年代後一些具有重大影響的專著的出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部分 建院前的環境科學系(1978—1995)
一、奠基與起步時期(1978—1985)
二、發展與壯大時期(1986—1995)
第三部分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的建設與發展(1996—2006)
專業設定教學改革發展特色榮譽成就

學院研究中心

土地資源管理所

東北師範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研究所是東北師範大學院管所,依託於東北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依託於東北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集土地資源管理人才培養、土地科學研究與土地資源管理服務於一身的綜合性機構。
東北師範大學土地科學研究歷史悠久,開東北區土地資源研究之先河。本所在繼承土地資源研究基礎上注重管理研究以回報社會。本所人員素質高,人力資源豐富, 研究所內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50餘人。知識結構合理,對土地更新調查 、土地規劃涉及的領域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研究;在土地更新調查中除能完成宗地的形狀、面積、權屬和界線測定外,還能完成土地適宜性評價、生態問題診斷、土地肥力確定和土地價格評估 及數據處理;本所設備齊全,擁有全套的測量設備、數位化設備、出圖設備和高性能的計算機,可同步完成多宗地的土地調查與製圖工作。 研究所的戰略定位是:以土地經濟理論和土地生態理論為基礎,以GIS技術為平台,根據土地生態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開展土地利用規劃、土地測量、土地經濟與土地生態等方面的套用基礎研究,為我國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改善、可持續發展提供關鍵技術和決策依據。

旅遊科學研究所

(1)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管理——主要包括旅遊地理學研究,旅遊資源開發研究(旅遊資源開發與區域整合),旅遊規劃管理研究(旅遊發展規劃與管理,區域旅遊形象設計等),景區景點策劃與規劃管理等。
(2)旅遊經濟學研究——主要研究旅遊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區域旅遊產業發展與區域旅遊競爭力,旅遊業管理等。
(3)區域開發與規劃管理——主要研究城市與區域發展戰略,區域經濟開發模式,區域規劃與形象設計,區域政策與規劃管理,區域統籌與區域競爭力,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內容。 (4)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主要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理論,區域經濟學學科框架體系建設,國內外區域經濟研究的新進展與發展趨勢,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人文地理過程與區域經濟發展,城市地理理論研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