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
草本 ,無地上莖,高6-18厘米。根狀莖縮短,垂直,長5-12毫米,節密生,呈暗褐色,常自一處發出數條較粗壯的褐色長根,根通常平滑,向下斜伸或有時稍橫生。葉3或5片以至多數,皆基生;葉基生,長圓形、舌形、卵狀披針形,下部者通常較小呈狹卵形,長2-6厘米,寬0.5-1.5厘米,花期後葉片漸增大,呈長三角形、橢圓狀披針形,稍呈戟形,長可達10餘厘米,寬達5厘米,最寬處位於葉的最下部,先端鈍或圓,基部截形或寬楔形,下延於葉柄,邊緣具疏生波狀淺圓齒,有時下部近全緣,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下面有明顯隆起的中脈;葉柄較長,長2.5-8厘米,上部具狹翅,
花期 後翅顯著增寬,被短毛或無毛;托葉膜質,下部者呈鱗片狀,褐色,上部者淡褐色、淡紫色或蒼白色,約2/3以上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疏生細齒或近全緣。
花紫堇色或淡紫色,較大,直徑約2厘米;
花梗 細長,通常超出於葉,無毛或被短毛,通常在中部以下或近中部處具2枚線形苞片;
萼片 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的附屬物短(長1.5-2毫米)而較寬,末端圓或截形,通常無齒,具狹膜質邊緣,具3脈;上方花瓣倒卵形,長11-13毫米,寬約5-8毫米,側方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11-15毫米,寬約4-6毫米,裡面基部有長鬚毛,下方花瓣連距長15-23毫米,距圓筒形,粗而長,長5-10毫米,末端圓,向上彎或直;雄蕊的藥隔頂端附屬物長約1.5毫米,花葯長約2毫米,下方2枚雄蕊的距長約4-6毫米;子房卵球形,長約2.5毫米,無毛,
花柱 棍棒狀,基部細而向前方膝曲,上部較粗,柱頭兩側及後方稍增厚成薄而直立的緣部,前方具明顯向上斜升的短喙,喙端具較粗的柱頭孔。
蒴果 長圓形,長1-1.5厘米,無毛,先端尖。種子多數,卵球形,長1.5毫米,無毛,淡棕紅色。花果期4-9月。
近種區別 白花東北堇菜 (
Viola mandshurica W. Beck. f.
albiflora P. Y. Fu et Y. C. Teng):該變型的主要特徵是花白色,花瓣有紫色脈紋。分布於中國遼寧(鳳城縣,模式標本產地)、河北(上房山)。生長於山地路旁或河邊沙地。
東北堇菜
生長環境 東北堇菜生長於草地、草坡、灌叢、林緣、疏林下、田野荒地及河岸沙地等處。
分布範圍 東北堇菜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及台灣等地,在朝鮮、日本、俄羅斯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東北堇菜喜光、耐寒,適宜疏鬆土壤。對自然環境要求不高,在野外可以大面積生長。
繁殖方法 東北堇菜繁殖方式為播種。
播種繁殖 東北堇菜多在春季3-4月進行播種,也可在秋季9-10月採用秋播。在播種前要選取地勢平坦、排水較好的地塊,可將土壤深翻至25-35厘米。由於東北堇菜的種子較小,播種後需用細土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也可混入細沙後播種。
在東北堇菜播種前,可採用0.3-0.5%的
高錳酸鉀 溶液噴灑於土壤表面進行消毒,這樣可以達到壯苗期和苗期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分株繁殖 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的東北堇菜植株,於秋季進行分株繁殖,株、行距為10厘米,通常將其莖上部分株,並將其分別栽種於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及排水較好的土壤中,通常管理即可培育出新的東北堇菜植株。
栽培技術 在東北堇菜栽培期間儘量保證光照充足,可使其生長整齊,高度一致,花色飽滿。栽培時要注意苗期的水分管理,定期進行噴灌或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要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植株爛根。通過控制澆水可調節植株高度,適時除草,使幼苗具有一定的生長空間,栽培中不建議使用化肥,在栽培初期可以施用少量的農家肥。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東北堇菜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目赤腫痛,各種膿腫,淋巴結結核,泄瀉,痢疾。東北堇菜全草可入藥,味苦,性寒,主治化膿性感染、結膜炎、
咽喉腫痛 、
淋巴結核 、泄瀉、痢疾等多種疾病,東北堇菜還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等功效,可煎湯、搗碎外敷使用。東北堇菜除了單獨使用,也可與紫花地丁、蒲公英、半邊蓮、鮮芙蓉及野菊花等配伍使用,可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
食用價值 東北堇菜嫩苗可蘸醬、做湯、炒食,味道鮮美,軟嫩可口。
觀賞價值 東北堇菜可做花壇或花境的地被植物,也可點綴岩石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