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生物演化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

東北亞生物演化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以下簡稱“實驗室”)是以吉林大學為依託的古生物學、地質學、分子生物學及生物考古等學科相互交叉的大型綜合性實驗室,是我國研究古生物學、生物演化及其環境變遷的主要科研與教學中心之一,擔負著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雙重任務。

機構介紹,科研人才,

機構介紹

實驗室以地史時期生物演化研究為“主線”,以古生物分類與演化、地史時期重要生物/地質事件、古環境變遷、早期人類活動及人種的形成、以及古DNA等5個主要研究方向為重點;以中國北方及東北亞為主要研究區域。
驗室由古生物研究室、沉積盆地與古環境研究室、人類學與生物考古研究室和分子系統與進化研究室等4個研究室、13個實驗室和1個綜合技術室組成。現有固定成員49人(研究人員45人,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4人)。其中,教授27人(含博士生導師14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副教授8人、講師與助教10人,具博士學位的32人(占總人數62%)。

科研人才

實驗室由我國古植物學家孫革教授領銜。著名第四紀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劉嘉麒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著名古植物學家、美國科學院D.Dilcher院士、俄羅斯科學院M.Akhmetiev院士、德國著名古生態學家V.Mosbrugger教授、我國著名學者高克勤教授和高星教授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吳新智院士,俄羅斯構造學家Kirillova教授、德國孢粉學家Ashraf R.教授、挪威分子生物學家Helberg E.教授、我國青年古生物學家朱茂炎教授等為學術委員。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孫春林教授、朱泓教授、周慧教授、劉招君教授及王璞君教授等,也均是在生物演化及相關研究領域的優秀中青年專家。 實驗室所在學科共有4個國務院授予的博士點(古 生物學與地層學、第四紀地質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靠掛有3個部級學科建設或 研究基地:《中德古生物與地質聯合實驗室》、《教育部 與國家外專局古生物演化與環境變遷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以及生物考古研究室擁有的《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 人才培養基地》等。實驗室運行近兩年來,已培養研究 生36名,分別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現有在讀研究生 114人(博士生45人、碩士生69人,含國外研究生6 人),博士後研究人員7名。與美國、德國、比利時、俄羅斯等國聯合培養博士生4人。實驗室各主要研究方 向的工作均被列入國家“211”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