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轟炸(東京轟炸)

東京大轟炸

東京轟炸一般指本詞條

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兩次轟炸。由於指揮轟炸的美軍指揮官是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因而又稱“李梅火攻”。

基本介紹

  • 名稱:東京大轟炸
  • 發生時間:1945年3月10日 至 1945年5月25日
  • 地點:東京
  • 參戰方:日本,美國
  • 結果:美國獲勝
  • 傷亡情況:東京 10萬人死亡
  • 主要指揮官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美軍少將)
  • 又稱:李梅火攻  
早期轟炸,初期轟炸,改變策略,歷次轟炸,第一次轟炸,其它城市的轟炸,再次轟炸,多次轟炸,繼續轟炸,後果,倖免地區,爭議,道德討論,

早期轟炸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曾派出16架B-25轟炸機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但這次攻擊主要是象徵性的任務。而且在將近兩年多的時間裡美軍都沒有條件組織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
東京大轟炸
東京大轟炸地面密布的彈坑
當美國成功製造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後,美軍開始有能力對日本進行有實質作用的戰略轟炸。B-29轟炸機時速達563千米/小時,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續航里程為6430千米,打擊距離達到2,400千米,並能攜帶9,000公斤的炸彈。當時軸心國的戰鬥機很少能達到此高度,即使達到也追不上它們的速度。
美軍首輪使用B-29進行襲擊是在1944年6月15日,68架B-29從中國成都起飛,轟炸位於日本九州島的八幡鋼鐵廠。但這次攻擊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68架飛機中只有47架命中目標,4架未能起飛,4架墜毀,6架因機器故障在途中棄置所帶炸彈,1架被擊落,其餘的大多只轟炸了次要目標。
東京大轟炸
等待裝彈的 B-29
東京大轟炸
東京大轟炸
當時美軍並未攻占馬里亞納群島硫磺島等軍事基地,轟炸機由中國出發會有補給問題,而且距離太遠,所以從中國起飛的B-29必須減少載彈量以裝載更多燃料,因而部署在中國的B-29隻對日本發動了有限的攻擊。直到麥克阿瑟的跳島戰術攻占了馬里亞納群島的島嶼以後,美國第20航空隊被編配到第21轟炸機司令部,並開始籌備使用B-29對日本本州島的大規模轟炸。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轟炸機聯隊進駐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

初期轟炸

首次來自日本南方的襲擊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軍派出88架轟炸機空襲東京,意欲進行一次白天的精準轟炸。飛機在10,000米高空投彈,結果只有約30架飛機找到了轟炸目標,約10%命中預定目標,只有一個飛機製造廠被輕度破壞。
美軍在歐洲曾使用日間精確轟炸戰術,但因日本的天氣並不適合此戰術。另外日本德國的軍事工業完全不同,日本的軍事工業主要由散布在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然後送到大工廠進行組裝。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根本無法摧毀星羅棋布的小作坊,也就無法有效地打擊日本的軍事工業。所以美軍決定在夜間進行地毯式燃燒彈轟炸,派出轟炸機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轟炸日本的大城市。

改變策略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2月19日,第20航空軍的指揮部發出將“試驗性”燃燒彈空襲提到優先位置的命令。
美軍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對東京採取大規模燃燒彈轟炸,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Napalm),把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建築焚毀。這更加堅定了李梅實施大規模夜間火攻的決心。
重新評估局勢後,李梅想出了一個重大戰術變化。他決定在以後的任務中,拆除轟炸機上所有的槍炮炮塔以及彈藥 ,只留下飛機尾部的機槍手,以減輕 B-29 的重量並攜帶更多的燃燒彈。並在5000-6000英尺的低空開展夜間轟炸,以引發大火來震撼日本國民,破壞散布在居民區的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的小作坊,以達到徹底癱瘓日本軍事工業的目的。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空襲時各轟炸機單獨轟炸而不進行編隊。由前面的轟炸引導機首先投彈, 引入目標區。該計畫使已經習慣了安全高空投彈方式的轟炸機組人員疑慮重重。
東京大轟炸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
猜你關注
廣告
猜你關注
廣告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譽V保障計畫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說
詞條目錄
  1. 百科名片
  2. 早期轟炸
  3. 初期轟炸
  4. 改變策略
  5. 歷次轟炸
  6. 第一次轟炸
  7. 其它城市的轟炸
  8. 再次轟炸
  9. 多次轟炸
  10. 繼續轟炸
  11. 後果
  12. 倖免地區
  13. 爭議
  14. 道德討論

輕觸這裡

關閉目錄

參考資料詳情
    關閉
    李梅做出上述戰術變化的原因是發現日軍夜間防空裝備不足。而且李梅決定延後將計畫呈送華盛頓的時間,由自己承擔這次作戰任務的全部責任。

    歷次轟炸

    第一次轟炸

    1945年3月9日夜間,334架B-29從馬利亞納群島關島出發直撲東京,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
    24時15分,兩架導航機到達東京上空,在預定目標區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接著投下燃燒彈,為後續飛機指示目標。隨後大批轟炸機以單機飛行依次進入目標區域投擲燃燒彈,火勢迅速蔓延。轟炸持續2小時,共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空襲中有9架B-29被擊落,5架負重傷並在海面迫降,42架受傷但和其餘轟炸機安全返回了基地。
    轟炸造成的大火形成的灼熱氣浪與冷空氣形成強勁對流風,造成了火旋風(Firestorm)。其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市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 轟炸使日本皇宮以東地區近41平方千米的建築被焚毀,約為東京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計畫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被摧毀,26萬7千多幢建築付之一炬,83793人被燒死,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的轟炸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破壞力可以和後來的核子彈爆炸相比。大火之後日本政府花了25天才將燒焦的屍體清理完畢。
    東京大轟炸(東京轟炸)
    東京大轟炸

    其它城市的轟炸

    火攻東京後不到30小時,317架B-29轟炸機又夜襲名古屋,使該市的飛機製造中心化成一片火海。3月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轟炸,1700噸燃燒彈傾瀉而下,約20.7平方千米的市區在3小時內被焚毀。3月16日,美軍又轟炸神戶,將其造船中心摧毀。美軍於四、五、六月又大舉空襲日本其它各大中小城市。
    東京大轟炸(東京轟炸)
    反映“東京大轟炸”的繪畫作品
    1945年4月13日,日本皇宮宮殿的一部分被焚燒,明治神宮焚毀。
    東京大轟炸(東京轟炸)
    轟炸後拍攝的東京
    東京大轟炸(東京轟炸)
    東京大轟炸後的東京市區

    再次轟炸

    1945年5月9日夜間,300多架B-29轟炸機再次光臨東京,每架攜帶6噸燃燒彈,低空沿東京東隅田河飛行,輪番轟擊兩個半小時,將炸彈全部投在居民密集區,56平方公里範圍內一切皆化為灰燼。飛機在250公里外的太平洋上都可以看到沖天的火光。有幾處大火持續燃燒了4天才慢慢熄滅。轟炸使幾萬人因空氣中氧氣被燃燒耗盡而窒息死亡,尤其是地勢低的地方最為慘重。著火、缺氧者爭相跳入河中求生,結果隅田河上漂滿如木炭一樣黑漆漆的屍體。轟炸時人們爭相躲入堅固的明治座劇院,結果院內窒息而死的屍體相互堆疊有2米之高。
    此時日本本土空防力量已被摧毀,美國飛機如入無人之境。再加上留守東京的政府醫務人員僅有9名醫生和11名護士,完全喪失了救護能力。

    多次轟炸

    1945年5月26日,500架B-29再次光臨東京,在北部、西部居民區投下4000噸燃燒彈。大火自天而降,高樓陷入一片火海。從此東京成了“死城”,再也沒有多少好房子和健康的人可炸了,從而失去了轟炸的價值。

    繼續轟炸

    1945年3月10日以後,李梅又指揮B-29轟炸機部隊對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進行了持續達3個月之久的燃燒彈轟炸,使其遭到毀滅性破壞。6月中旬,李梅又將轟炸範圍擴大到日本其它中小城市和交通線。烈火燃遍了整個日本列島。
    1945年7月4日,美軍宣布當時日本已遭受10萬噸燃燒彈的轟炸。
    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98座城市實行戰略轟炸,共出動B-29轟炸機3.3萬架次,投彈16萬噸,炸死23萬人,炸傷35萬人,全日本24%的房屋變成廢墟,1600架飛機被摧毀,1650艘艦船被擊沉或擊傷。

    後果

    東京是受常規炸彈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規轟炸死亡最多的城市。僅1945年的三次轟炸就死亡14萬人,全城50%以上的房屋被焚毀,100多萬人無家可歸。美軍的戰略轟炸造成的傷亡比後來的核子彈攻擊還要多。
    轟炸東京及其它城市使日本戰時經濟陷入癱瘓。美軍轟炸過程中許多東京市民逃離出城。李梅派美機投下警告傳單,通知下一步轟炸的目標,使他們更加恐懼。僅東京就有上百萬人逃往農村,工廠工人的出勤率不到從前的一半。
    據日本官員說,轟炸使工業“生產嚴重受損”。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也曾指出,東京大轟炸使日本開始考慮停戰。

    倖免地區

    以下地區被美軍列為受保護地區,不予以轟炸:
    聖公會聖路加國際醫院
    東京大學
    基督教救世軍
    日本天皇皇宮

    爭議

    美國使用燃燒彈轟炸東京民居的做法,造成10萬人死亡,多數為平民,引起極大爭議。這種戰略轟炸行為的目的主要是破壞日本生產戰爭物資的能力,以及降低日本人的士氣,在總體戰的理論中,這種攻勢是可以接受的行為。

    道德討論

    美國對日本的戰略轟炸也引起了對使用燃燒彈的道德爭論,指揮轟炸行動的柯蒂斯·李梅後來也指出,如果美國戰敗,他本人肯定會被控犯下戰爭罪行,但他同時認為轟炸使日本的侵略戰爭提前結束,從此間接減少了人員傷亡。
    由於日本對中國進行過重慶大轟炸成都大轟炸,從而缺少了使美國政府為東京大轟炸道歉的道德推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