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縣誌稿
- 責任者:汪堅青
- 出版者:餘杭縣縣誌辦公室
- 出版時間:1985
杭縣誌稿 .中國圖書館網[引用日期2014-06-17] 詞條標籤: 文化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chengcte7308猜...
杭寧古道 位於東明山森林公園內,沿山道拾級而上,至山腰,即是頗負盛名的東明寺。據《杭縣誌稿祠廟》記載:“東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相傳建文帝遁跡至此,時...
(《杭縣誌稿》卷13)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商辦蘇杭鐵路杭州至長安段建成,在臨平設站,民國以後杭塘公路道經臨平鎮,又成了陸上交通之樞紐,鎮南一帶商店隨之大...
“相傳建文帝遁跡至此,時旭日始旦,題曰東明”(《杭縣誌稿》卷八)。到了明代因山上寺名東明,後又得了御賜匾額“東明禪寺”,古道山又改為東明山。...
“唐,杭州將李藏用,使溫升據狗頭嶺,以敗孫侍封之師(民國杭縣誌稿·卷四·十一頁上)”;上元二年(唐高宗二年公元675年)春正月,張景超引兵攻杭州……溫升馳據...
龍塢產茶歷史十分悠久,早在龍井茶聞名之前,這裡已經盛產茶葉了。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土性宜茶,另一方面也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生計有關。民國《杭縣誌稿》“物產”...
丹鉛精舍《杭縣誌稿》卷四 編輯 勞氏丹鉛精舍,塘棲勞經元字笙土,學於武鏞堂之門,性嗜收書,恣意流覽。子三,長檢字青玉,次槿字巽卿,次格字季言。年均以治...
民國《杭縣誌稿》載:“麻布,俗稱叉袋布,出喬司鎮,織絡麻為之,其布堅韌而軟,入水不腐,粗不中衣,被用為米袋,非此不良(年產五千擔),近裝鹽亦用之”。...
民國《杭縣誌稿》卷十四稱:“塘棲鎮,水南屬杭縣,水北自武林驛至添設府舊址止,屬德清縣。長橋跨據南北,實官道舟車之沖,居人水南水北增數倍。商業地點:以...
民國《杭縣誌稿·名臣》丁申《武林藏書錄》繆荃孫《藝風藏書續記》葉熾昌《葉熾昌日記》梁章鉅《樞垣記略》(日本)長哲規矩《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藏園群...
《杭縣誌稿》中更有詳盡記述:“塘棲為杭州之首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凡鎮周圍三十里內皆為枇杷產地。有塘棲專產而他處不及者記之,以見生植之美”。塘棲田...
《杭縣誌稿》載:“西溪居西湖北峰之陰,山水佳勝,花塢尤幽邃,多古庵。據近人余小可氏《閒話花塢》,共有庵凡三十有三。”[9] ...
他還合編過《臨平記再續》三卷、《杭縣誌稿》。他喜畫蘭,蘭乃草卉,遁跡在深山冷坳,在春寒料峭時開出並不嬌艷的花朵,絕不驚世炫俗。姚老稱它“靈根自昔稱...
(《杭縣誌稿》卷13)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商辦蘇杭鐵路杭州至長安段建成,在臨平設站,民國以後杭塘公路道經臨平鎮,又成了陸上交通之樞紐,鎮南一帶商店隨之大...
據民國《杭縣誌稿》的編纂者查考,發覺尉遲恭一生中從未到過浙江,況且西險大塘及橋樑等建築大抵在唐大曆之後,與尉遲恭在世時相距200餘年。後這200年後,又出了...
《四庫全書》、《西溪梵隱志》、《錢塘縣誌》、《萬曆錢塘縣誌》、《杭縣誌稿》均對光明寺有所記載。而今光明寺雖已難尋蹤跡,淀的濃厚文化底蘊依然存在,規劃將...
據考,良渚之地漢時稱“蘭陵”,晉稱“梁諸”,南宋成淳《臨安府志》衍稱“梁渚”,民國《杭縣誌稿》卷四又稱“宋有良渚里”。相傳舊時多渚,後墾為良田,故...
《四庫全書》、《西溪梵隱志》、《錢塘縣誌》、、《杭縣誌稿》均對光明寺有所記載。而今光明寺雖已難尋蹤跡,但積澱的濃厚文化底蘊依然存在,規劃將重建光明寺。...
又如“藏書”,吾補其宋大樽、許宗彥、馮硯祥、勞左源諸人,皆註明出處,為《藏書紀事詩》《杭縣誌稿》等書。鉛印本出版時雖然補入,但出錯甚多:宋大樽之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