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雕版印刷術起於隋代末期,即公元7世紀初期,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到宋代,杭州文化薈萃,印刷業發展迅速,以刻工精良著稱。北宋慶曆年間,杭州布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杭州成為全國刻書出版中心之一。至南宋,杭州刻書進入鼎盛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雕版印刷技藝
- 外文名:woodblock printing technique
-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 申遺時間:2010年
- 所屬地區:浙江 杭州
- 非遺傳承人:黃小建
- 相關技藝:餖版拱花
簡介,歷史,流程,傳承,
簡介
杭州雕版印刷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悠久的歷史和獨到的技法,在印刷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對中國乃至世界印刷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印刷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社會的發展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杭州雕版印刷術起於隋代末期,即公元7世紀初期,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到宋代,杭州文化薈萃,印刷業發展迅速,以刻工精良著稱。北宋慶曆年間,杭州布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杭州成為全國刻書出版中心之一。至南宋,杭州刻書進入鼎盛時期。到明代,杭州形成了“官、私、坊”共同發展的格局。清代,杭州印刷形成第二次高峰。除朝廷建立的官書局外,私刻書以“寫刻”最有名,是刻本中的“精刻本”。刻坊著名的有文寶齋、慧空經房、瑪瑙經房、景文齋、善書局等。書院刻書是當時特色,特別是以經史訓詁為主的書院,刻印學者自己的著作,匯印有學術價值的書籍,在當時十分流行。1957年,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後浙江美院)成立木刻水印工廠,杭州雕版印刷技術有了質的飛躍,成為當時全國四處木板水印基地之一。所制的水印作品,特別是印刷仿製的名家書畫作品,被評為“下真跡一等”。
歷史
雕版印刷技藝是江蘇揚州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將文字、圖像反向雕刻於木板,再於印版上刷墨、鋪紙、施壓,使印版上的圖文轉印於紙張的工藝技術,稱雕版印刷。 杭州雕版印刷技藝是將需印刷的文字或圖像,書寫(畫)於薄紙上,再反貼於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體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時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將紙張覆於印版,用乾淨刷子均勻刷過,揭起紙張後,印版上的圖文就清晰地轉印到紙張上,從而完成一次印刷。
流程
雕版印刷的工藝流程極為複雜,大致可分四個環節,每個環節又有若干程式。整個過程大體分為選材、雕刻、印刷3個程式,共有浸蒸、取板、刨塗、餖版、拱花等21種技法。印刷產品歷來以“選材精良、刻工精巧、印刷精美”而著稱。
1、備料,即製版、備紙、備墨;
2、雕版,即寫版、校正、上版、雕刻;
3、刷印與套色;
4、裝幀。
傳承
從杭州西湖區文廣新局了解到,杭州雕版技藝項目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小健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令人吃驚地是他唯一的代表性傳承人,再無他人。黃小健不僅技術全面而且還有兩大貢獻,那便是他的恢復失傳的“餖版拱花”技藝並解決了明代工匠的裝裱難題。
時至今日,隨著現代化的進程,雕版印刷的文化產品市場也越來越小。學習雕版印刷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黃小建師傅指著手上密密的老繭說,有過年輕人拜師學藝,但都因為諸多現實原因最終放棄。做這項工作,除了具備繪畫和書法的基本素養,還要有耐心,一般5年才能學滿出師。即使滿師了,能否保障生存也是不確定的,因此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學習並能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