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退房潮

杭州退房潮

2010年1月4日,杭州出現大量退房事件,形成退房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退房潮
  • 時間:2010年1月4日
  • 數量:43
  • 單日退房:21套
概述,新聞報導,南京房地產管理部門否認出現“退房潮”,

概述

據杭州餘杭透明售房網顯示,就在餘杭當天退房高達43套。光這一天的退房套數,就高於餘杭區去年12月份全月退房的總和。1月15日,杭州主城區。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退房者身份存疑,其中有開發商的關聯公司、內部職工,甚至包括房產公司負責人。此事件被媒體稱為“杭州退房潮”。

新聞報導

杭州部分樓盤出現退房大單
據新華社杭州1月20日電 (記者柴驥程、裘立華)1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透明售房網顯示,杭州主城區單日退房21套,其中,去年被熱炒的杭州錢江新城區塊的贊成太和廣場當日退房18套,另外,杭州經濟開發區的之江銘樓和朗詩國際街區退房各為2套和1套。
在此之前,杭州的郊區樓盤已出現類似情況。據杭州餘杭透明售房網顯示,就在元旦假期後的第一天,1月4日當天退房高達43套。光這一天的退房套數,就高於餘杭區去年12月份全月退房的總和。
杭州經濟開發區之江銘樓在1月14日和15日共退了3套房產,退房者同為一名周姓男士。當地媒體報導稱,此人為公司的老總。而1月15日贊成太和廣場樓盤所退的18套房產,是該樓盤8號樓23層和24層的房子,其開發商為浙江金潮物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原購買人為浙江贊成發展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浙江金潮物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系浙江省贊成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而位於錢江新城的樓盤錢塘名都,於去年12月30日集中退了6套房子,原購房者為3個自然人,每人各退兩套。6套房子的建築面積共723.21平方米,按照當初成交均價15655元/平方米計算,共涉及金額達到1100多萬元。這幾名退房者是合作的房產投資客。
針對當前樓市出現退房增多現象,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趙杭生說:“有關房地產調控的新政策剛剛出台,後市不明朗,購房者信心不足,大家都在觀望,這是首要原因。”
業內人士介紹說,浙江炒房資金一直把杭州樓盤當做“首炒之地”,杭州的房地產市場也成為投資資金最敏感的區域。當去年年底中央有關房地產的巨觀調控政策出台之後,杭州房地產市場立刻有所反應。杭州透明售房網顯示,去年12月29日到31日的三天時間內,杭州主城區共退房26套。而根據透明售房網的公示,12月份退房數量達65套。
趙杭生認為,當前退房者大部分是投資客。新政策將自住、改善型住房與投資炒房分別對待,投資客看到收益不大,投資策略改變,投資節奏也跟著放緩。退房者中也有出於剛性需求買房的,但在大家紛紛觀望的情況下,買方之間還會產生相互心理影響,“有人說不好,馬上就可能引發其他人退房”。
而“住在杭州網”首席評論員丁建剛認為,目前的退房現象除了因購房者對房地產後市信心不足,以退房方式解除契約關係,規避投資風險外,也有部分開發商自買自退,或許是之前為內部關係戶預留的房源,或許是樓盤開盤後開發商“自買自賣”製造虛假交易的房子。
“但可以肯定,退房現象的出現,表露了一些樓市高位接盤者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一些開發商也急於脫手去年製造虛假交易的‘捂盤房’的狀況。”專家分析說。

南京房地產管理部門否認出現“退房潮”

2010年1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房地產官方網站統計數字顯示,明發商業廣場以90天89套的數量高居“退換房換手套次排行榜”的榜首。在排行榜前10名中,最多的89套,最少的40套。有媒體據此推斷,南京出現“退房潮”。今天,南京市房管部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此予以否認。
該負責人表示,這個排行榜既包括退換房的統計,也包括房屋換手的統計,據此推論南京出現“退房潮”難免草率。而且,這些數據是去年10月至今的累計,並不能反映中央和地方有關政策出台後的市場情況。
南京我愛我家相關人士介紹,在名列“退換房換手套次排行榜”前十的一些樓盤中,其房屋如今是一房難求,很難相信會出現退房的情況,這些數字恐怕只能從換手的角度解釋。
揭秘三大不見光原因
杭城樓市兩個半月退房195套 看看見不得人的潛規則
退房背後有貓膩:為關係戶炒房、留位,或假交易套取貸款
浙江線上01月21日訊 今年伊始,杭州透明售房網的“解除契約”令人關注。杭州主城區半個月的退房量約等於過去一個月的退房量,1月1日至15日,杭州主城區商品房解除契約的房源有60套,而2009年11月為70套,12月為65套。
退房是因為購房者不看好市場或付不出按揭款嗎?似乎並不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不少退房房源是已交付或即將交付房源,為什麼不等辦完三證出售而要採取退房的方式?不少解約房源是2007年、2008年簽的約,誰會在2009年的大漲之後退房?這些解約後的房源為什麼馬上會變成已售,或“內部已預定”?涉及的開發商為何三緘其口?
退房房源多為一兩年前已開盤或已交付樓盤
記者整理了杭州透明售房網上2009年11月以來的解約檔案,一共有195套解約房源。令人吃驚的是,相當多的樓盤居然早在一兩年前就開盤甚至早已交付。
記者統計,已交付房源居然占43%。195套解約房源中,目前已交付的有83套。像錢江新城一樓盤,2009年12月交付,而在過去的兩個半月內,退房5套;世茂江濱花園碧景灣,2009年6月交付,3套退房;太和廣場,2009年9月交付,解約18套;水岸城市花園,一個2008年9月就已交付的樓盤,也有2套退房;錢塘名都,2009年1月交付,6套退房;杭州國際商務中心,一個早在2005年開盤的樓盤,居然也有14套解約。
二是早在一兩年前開盤並“售罄”房源占主流。據記者調查,這些房源中,2009年1月1日前開盤簽約的居然有127套之多,占比65%以上。雲廈連園,2010年底交付,兩個半月來有9套退房,其退房房源開盤時間是2008年的10月;現代景苑、朗郡、萬銀大廈……眾多在2008年3月至9月間開盤的樓盤出現在退房名單中。這些房源早在2009年時就已對外表示“售罄”。
而在最近兩三個月內開盤的樓盤在退房名錄中並不多,僅16套房源在2009年9月底後開盤,只占總退房源的8%左右。
這些不禁讓人遐想無限:已交付樓盤馬上就可以辦出三證拿到市場上賣了,為什麼要急著解約?一兩年前就已開盤並“售罄”的房子,經過2009年的大漲,早已漲50%甚至翻倍了,為什麼還要退?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開發商一般都不會同意解除契約,難道是購房者與開發商私下裡有什麼交易?為什麼開發商的員工會出現在退房名單中,並一退就是好幾套?(轉C2版)
退房房源居然大多已重新賣掉或“內部預定”
按相關規定,房源解除預售契約後,公示三天重新變為可售房源。這些房子普通購房者真的能夠再買到嗎?記者了解的情況是,基本不可能。
195套解約房源不少在解約後不久就由“可售”變為“已售”,這個過程基本在10~15天左右,差不多就是從“預定”轉為“可售”的時間。就算是透明售房網上掛著的“可售”,記者打電話表示要買,得到的答覆是,房源沒有拿出來重新賣,已經被訂掉了。
195套解約房源中,目前透明售房網上重新變為“已售”的有100套,除去贊成太和廣場和杭州國際商務中心共32套開發商自己買下的房源,透明售房網上顯示“可售”的只有63套。但就是這63套,普通購房者也買不到。
解約的房源究竟賣給誰了?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聯繫了多家涉及退房房源的開發商。
雲廈連園今年1月有5套房子解約,目前透明售房網上顯示為綠色的“可售”。記者致電售樓部,售樓小姐告訴記者,這5套房子已經訂掉了,以原價賣給了原購房者的親戚朋友。至於為何這批2008年10月開盤售出的房源到現在才更改用戶名,售樓小姐模糊地表明購房者是老闆的朋友。
城西一樓盤1月份也有兩套房源解約,售樓小姐告訴記者,這兩套房源屬於“內部處理”,只是購房者名字的變化,不對外出售。
錢塘名都也有6套房源解約後目前顯示為“可售”,售樓處的解釋是按揭還不上而解約,房源目前並沒有拿出來對外銷售。
另外,也有開發商表示,退房是由於二套房貸政策變動,去年一直在等銀行放款,沒想到等了半年以後首付比例提高,利率也有所提高,客戶感覺無法承受,因此選擇退房。還有的開發商,一聽記者採訪此事,直接拒絕接受採訪。
記者先後聯繫了十幾家有解約房源的樓盤售樓處,總結一下,有四個答案基本雷同:很多開發商說是原房源原價轉讓給了原購房者的親戚朋友;二是解約的客戶都肯定跟開發商關係不一般。三是多少和銀行有關,比如還不上或辦不出按揭等。四是解約房源基本上不再拿出來賣。
這些很多聽上去確實不可思議:樓市大漲之後,誰肯原價轉讓?按揭還不上是購房者和銀行間的事,開發商為什麼要以退房的方式斡旋?新房辦不出按揭居然也要等上半年才知道?
業內人士解析:正常的原因太少,見不得人的原因太多
採訪中,涉及解約樓盤的開發商很多都三緘其口,不想道破箇中原因。但是這些“黑幕”其實不再是秘密,已經成了業內的“潛規則”,只是未說破而已。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見不得人的解約原因有三種,尤其是已“售罄”或已交付樓盤,大多逃不出這三種理由。
很多快交付或已經交付樓盤的退房實際上就是“更名”轉讓。名義上是解約,實為買賣雙方提供方便並避稅,這已經是業內盡人皆知的“潛規則”。這些購房者多是開發商的關係戶,開盤時拿到一套房源,等到快交付時,房價也已經漲到了高位。如果辦了三證再轉手,手續繁,還要付相當一部分的稅費,這時買家找個“適當”的理由“解約”,開發商再與下家簽購房契約,下家把中間的差價付給原買家,稅費省了,而且交易真是“方便快捷”。
其次是自己人買自己房的假按揭,購房為假,套貸款是真。市場形勢不好的時候,有些開發商讓員工來購房,首付由公司付,一買就是幾套,既能造成銷售熱賣的假象,同時能套取銀行貸款,成為市場形勢不好時的一種融資手段。等形勢好了,房價也升到一定高點,再找理由解約,重新以高價賣出。
在解約的195套房源中,2008年7月至9月開盤的房源有很多。當年這段時間的市場行情並不好,這裡面不排除開發商當時在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以假交易換取銀行資金。
還有一種退房是為關係戶讓位。一些開發商會給關係緊密的某單位重量級人物留房源,但重量級人物一直不來簽約,只好由開發商先派個人“占位”,等房子快交付了,或者房價已經達到一定高位,再辦解約手續,重新歸還給“重量級人物”。解約樓盤中一些開發商所提及的“關係戶”有可能就是指此類不能得罪的“非普通”購房者。
看似因市場不被購房者看好而導致的“退房”,其底下其實掩藏著樓市多少不能見光的交易。
退房下的黑幕
有道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看起來挺嚇人的“退房潮”,反映出來的,不是普通購房者對樓市的恐慌,而是開發商和一些“非普通”購房者某種不可言說的“秘密”。
從195套解約契約來看,大部分竟然是2009年1月1日以前開盤的樓盤,再仔細看看,原來有很多還是2009年已交付或將在2010年交付的樓盤。退房者專門選在了這個時間集中退房,開發商也一個個或抱以默許,或抱以積極的態度幫其“更名”,到底誰在從中受益?
再來看看簽約時間。解約房源中,2008年開盤簽約的樓盤不在少數,在當年樓市的不景氣下,為了衝量,或套取銀行貸款,不少樓盤選擇了由員工“自買”樓盤,像“小梅梅”、“小君君”之類,而且一買幾套,幾乎成了業內的一個“潛規則”。
正因為當時並不是普通購房者買了這批房源,它們注定了被“轉賣”的命運,因為從一開始它就沒作為一種居住功能,而是成了某些人的工具。如今,時機終於來了。
首先是房價經歷了2009年的高漲,已經到了一個高位。而這正是那些“非普通”房源轉手的絕佳時機:開發商或重新投入市場,高價賣出賺一筆;或還給“重要人物”;或協助更名,幫人賺上一筆。試問,這時不退房,更待何時?
只是這種交易本來都是在私下裡進行的,不好拿到檯面上來說,所以雖然經過產權中心審核過是合法的,但很多開發商還是不願意去說出真實內幕,讓我們在這裡猜來算去。只是這種名義上合法的交易,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是否“意難平”呢? 本文來源:華媒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