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越劇團

杭州越劇團

1956年2月,由“江南”和“蜜蜂”兩個民間職業越劇團合併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越劇團
  • 成立時間:1956年2月
演出劇目,劇團簡史,

演出劇目

演出主要劇目有傳統劇《碧玉簪》、《雙貴圖》、《玉蜻蜓》、《沈清傳》、《梁山伯與祝英台》、 《孟麗君》、《蕉帕記》、《蘇小小》,以及現代劇《紅茶花》、《雷鋒》、《江姐》、《於無聲處》、《祥林嫂》、《連升三級》、《紅蓮與白蓮》、《汾江虹》等。

劇團簡史

同年10月,經杭州市政府批准為國營劇團。分一隊和青年演出隊。佘惠民為團長,俞玉萍、張琴娟為副團長,徐志昌為政治協理員。
1958年4月,該團帶《關不住的姑娘》、《一日千里》等劇和部分小演唱節目赴京,在天安門廣場和前門車站廣場作宣傳演出,轟動了首都,並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人民日報》於4月26日發表了題為《要創作更多的短小文藝作品》的社論;文化部頒發了《關於專業藝術團體應該在城市街頭進行演出的通知》。
1959年,分一團和二團。
1960年,二團併入杭州實驗劇團,不久,實驗劇團取消,又恢復原稱。
1961年,一、二團合併,仍稱杭州越劇團。王桂君任支部書記兼團長,徐志昌、張琴娟、俞玉萍為副團長。不久團辦小科班與杭州藝訓班學員畢業,充實了一批年輕男女演員,以女子越劇為主,開始男女合演。
1968年“文化大革命”時解散。
1978年,由徐志昌、張琴娟、高愛娟負責重建。
1979年9月,分男女合演隊和女子越劇隊。主要女演員先後有:張琴娟、俞玉萍、安素芳、羅恆芳、徐民楓、汪如亞、王頤玲、邢素芳、高愛娟、趙碧雲、朱心敏、陳秋月、趙金麟、陶瑞娟等;男演員有宋順發、陸旭、陳少華、展敏等。編導有湯學楚、陸高平、傅昊平、李光耀、王一志、陳年余、羅建中等;作曲有田曉東、汪汝濤、盧懷蟾、馬浩芳、章瑞棠等;舞美設計有陳天問、俞德明等。該團十分重視劇目建設,早在成立之初,即召集前輩藝人陶素蓮、相朝林等吐戲,記錄成冊,保留至今;並移植改編了《碧玉簪》、《春留人間》、《玉蜻蜒》、《淚灑相思地》、《二度梅》、《連升三級》、《沈清傳》、《江姐》、《紅茶花》等。
1978年以後,演出了《蕉帕記》、《蘇小小》、《花魁女》、《蘭亭會》、《於無聲處》等一批新編、改編劇目。在上海、江蘇、山東、江西、福建、安徽等地演出均深受歡迎。其中《玉蜻蜒》演出達500餘場,《蘇小小》由上海唱片公司灌製成唱片。《沈清傳》譽滿杭州、上海各大城市並灌製成唱片。
1985年底,建立杭州越劇院,稱杭州越劇院一團。後亦稱杭州小百花越劇團。高愛娟、丁家清、侯軍先後任主要領導。導演有許朝榜、陳慧琪、展敏,作曲章志良,舞美設計戴曉雲、許希稷。主要演員有梅花獎獲得者謝群英和陳雪萍、周偉君、陳曉紅、韓梅春、林碧峰、遽敏、周妤俊、石慧蘭、荊芳等。
1987、1989年兩次赴日本訪問演出。
20世紀90年代兩次赴香港、一次赴加拿大演出。1995年在省藝校定向培訓的20人畢業入團,開始分兩個隊演出。
1994年在中國小百花越劇節中參演《碧玉簪·歸寧》、《情勾》等片斷,謝群英、荊芳、林碧峰等演員分獲金獎、銅獎。獲省、市獎的劇目有《胭脂河》、《冬天的故事》(據莎士比亞名劇改編)、《聖塘橋》、《梁祝情夢》等,其中《梨花情》獲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節十一項大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浙江省第七屆戲劇節優秀新劇目獎等多項獎。由中央電視台拍攝成越劇電視連續劇獲“牡丹獎”、“飛天獎”。
2000年童話音樂劇《寒號鳥》參加全國兒童劇會演,於2001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