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灣北岸水下侵蝕/淤積波遷移及其沉積動力過程

杭州灣北岸水下侵蝕/淤積波遷移及其沉積動力過程

《杭州灣北岸水下侵蝕/淤積波遷移及其沉積動力過程》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戴志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灣北岸水下侵蝕/淤積波遷移及其沉積動力過程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戴志軍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岸水下地貌的遷移在海岸時空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海岸工程防護特別關注的焦點內容。本項目以高強度人文因素影響的杭州灣北岸水下侵蝕/淤積波地貌體為研究對象,通過沿岸連續多波束、雙頻測深、都卜勒流速剖面儀監測、沉積物採集與鑽探等的實施、同時輔之以不同時段的遙感影像採集和多時段數位化高程模型,基於GIS平台分析水下侵蝕/淤積波地貌形態、沉積特徵與遷移方式,探討影響其遷移行為的人文與自然因子驅動機制,在此基礎上剖析侵蝕/淤積波的沉積動力過程及其對海岸沉積、岸線及海床沖淤等變化的影響,提出回響侵蝕/淤積波遷移的海岸地貌變化模式,形成侵蝕/淤積波地貌遷移的預報模型,為評估此類地貌遷移及其在海岸變化過程中的價值打下基礎。

結題摘要

近岸水下地貌遷移不僅在海岸的時空變化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是海岸工程防護特別關注的對象。本項目以高強度人文因素影響的河口-杭州灣北岸為研究區,通過對沿岸連續多波束、雙頻測深、都卜勒流速剖面儀監測、沉積物採集與鑽探等、同時輔之以不同時段的遙感影像採集,基於GIS平台分析水下侵蝕/淤積波地貌形態、沉積特徵與遷移方式,探討影響其遷移過程的人文與自然因子驅動機制,在此基礎上分析侵蝕/淤積波的沉積動力過程,進而研究不同的遷移行為對海岸沉積、岸線及海床沖淤等變化的影響,並提出回響侵蝕/淤積波遷移的海岸地貌變化模式,形成侵蝕/淤積波地貌運動的定量預報模型,為評估此類地貌遷移及其在海岸變化過程中的價值打下基礎。主要結果包括:1. 由於長江流域強烈的人類活動,河流入海物質通量發生極大的改變並導致河口和鄰近海灣環境出現變異;2. 該岸段侵蝕/淤積波以 的波長形態向西南遷移為主,遷移速率約為 3500~4000m/a;侵蝕/淤積波的移動主要通過波流作用下的泥沙反覆懸移落淤,並伴有底沙推移的方式來實現。3. 杭州灣在1931-1997,河口有相對穩定的沉積,1997-2002河口的沖淤出現調整,2002-2008,河口出現迅速的侵蝕,並以每年58.5×106 m3/yr速度減少。長江河口的泥沙變化應該是杭州灣沉積出現轉變的決定性因素。(4)因長江來沙減少以及侵蝕/淤積波自東向西移動,導致近10a來該岸段岸灘處於侵蝕狀態,其中岸線整體後退;因季節性的波侯作用,岸灘具有冬淤夏沖的特徵,岸線則表現為冬漲夏退,因局部工程作用影響的岸線則具有冬退夏漲的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