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孔廟碑林

杭州孔廟碑林

杭州孔廟碑林,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杭州孔廟,占地約44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

杭州孔廟碑林建築整體坐北向南,分東、西兩條軸線布局。東軸自南而北辟有前院、中院和後院,西軸上的建築基本呈均衡對稱布置。大門內是東軸的前院碑亭和史實廊,史實廊由東、西、北三廊圍合而成。碑亭北側依東牆而置東廊,東廊自南而北再西折為北廊;西廊依西牆自南而北。法帖廊以四面廊相圍合。自南而北分別為東、西碑廊,東、西碑亭和主體建築大成殿。杭州孔廟碑林收藏著歷代各類碑刻500多石,其中民國時期的碑石有如下四類:史實碑《青田同鄉會助金記》《杭縣公署布告第三六號》,法帖碑《修身齋治家約言》《師友尺牘存真》《止庵老人像贊碑》,宗教碑《中國理教靜善堂公所碑文留志》《西湖放生》,墓葬碑《烈士徐君墓表》《竺公酌仙墓碑》。

2019年10月7日,杭州孔廟碑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孔廟碑林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杭州孔廟
  • 所處時代: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
  • 占地面積:44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487-4-010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杭州孔廟碑林,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
碑廊始建於1989年。
杭州孔廟碑林

建築格局

杭州孔廟碑林占地約4400平方米,建築整體坐北向南,分東、西兩條軸線布局。東軸自南而北辟有前院、中院和後院,西軸上的建築基本呈均衡對稱布置。大門內是東軸的前院碑亭和史實廊,史實廊由東、西、北三廊圍合而成。碑亭北側依東牆而置東廊,東廊自南而北再西折為北廊;西廊依西牆自南而北,至北端東折再北折後,即與北廊相接。在前院北牆的西端辟有一院門,過此院門,即為東軸之中院的法帖廊。法帖廊以四面廊相圍合,內庭居中布置一東西長、南北短的矩形綠地。該館前檐廊兩側又各施平面呈“L”形連廊,貫通後院的西北和東南。西軸為一大院落,自南而北分別為東、西碑廊,東、西碑亭和主體建築大成殿。
杭州孔廟碑林收藏著歷代各類碑刻500多石,其中民國時期的碑石有如下四類:
  • 史實碑
《青田同鄉會助金記》碑高32厘米,寬72.5厘米,厚11厘米。民國十一年(1922年)金、衢、嚴、處四府同鄉會立石。山樵書,碑文20行,行8字,字徑約3厘米,楷書。碑石完整,碑文清晰。碑記青田同鄉會資助金、衢、嚴、處四府同鄉會之始末。金衢嚴處四府同鄉會舊址位於杭州市十三灣巷21號。此碑於2004年4月20日從該地移存杭州孔廟。
《杭縣公署布告第三六號》碑高84厘米,寬53.5厘米,厚18厘米。刻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無書寫者姓名。碑文13行,行35字。碑石完整,碑文清晰。此碑原嵌於杭州直紫城巷12號內的牆上,1996年11月8日移存杭州孔廟。這是一份私產改充公產的公告。碑記葉為銘自願將土地及新建房屋,充作葉氏家廟,其後代子孫不得將其認作私產,並請杭縣政府備案布告。該碑與《浙江省會警察廳布告第一二五號》內容一致。布告頒布人為莊綸儀。莊綸儀(1867~1937年),江蘇常州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進士出身。民國時期曾代理杭縣知事。
杭州孔廟碑林
《修身齋治家約言》一組四石,民國九年(1920年)刻,樓村書。碑石於1996年4月從直紫城巷12號移存杭州孔廟,該處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近代篆刻家葉為銘故居。
《師友尺牘存真》碑高30.5厘米,寬68.5厘米,厚7厘米。序號為“四十一、四十二”。碑文前7行刻王宗炎書信的後部分;繼之18行刻清舉人、候補知縣王家錦書信的前部分。
《止庵老人像贊碑》碑高152厘米,寬52.4厘米,厚24厘米。民國十六年(1927年)劉鈞仲刻,李輔耀撰文並書。贊文6行,每行8字,隸書。刻像1幅。
《中國理教靜善堂公所碑文留志》碑通高208厘米,寬75.5厘米,厚14厘米,其中碑額高46厘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刻。碑額為“五蝠(福)捧壽”紋,紋樣以“壽”字紋為中心,周圍飾以五隻蝙蝠及祥雲紋。碑文18行,楷書。碑石於1997年從杭州豐禾巷移存杭州孔廟。碑文記述靜善堂公所遷址購房的經過,以及出資、承辦、立碑人之姓名。理教為中國民間宗教,又稱在理教,屬於蓮教最大支派無為教的一個分支,源於中國佛教淨土宗。清乾隆年間開始盛行,奉觀音為聖宗。理教的教堂稱作公所。
《西湖放生》碑高161厘米,寬75厘米,厚22厘米。民國十一年(1922年),吳璧華、龔未生、范古農等立。碑文3行,中間一行為隸書,兩旁為楷書,無書者落款。
《烈士徐君墓表》碑高209厘米,寬84.5厘米,厚23.5厘米,民國元年(1912年)刻,湯壽潛撰文。碑文20行,行47字,字徑約3厘米,楷書。碑石完整,碑文稍有風化,部分字跡模糊不清。
杭州孔廟碑林
《竺公酌仙墓碑》碑高162.5厘,寬81.5厘米,厚22厘米。民國元年(1912年)刻。碑文3行,楷書,楊學洛書。碑文中間一行為“竺公酌仙之墓”,左右為上下落款。

文物遺存

杭州孔廟為顯皇恩及對教育的重視,宋理宗御書“大成殿”“養源堂”二匾及御製《道統十三贊》刻石,地方官借皇恩御賜又重修擴建了府學,且增學廩,養弟子數百人。杭州孔廟碑林碑亭內碑是上,額篆“杭州路重建廟學碑”。

歷史文化

有關杭州孔廟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當時稱“至聖文宣王廟”。北宋范仲淹《代胡侍郎奏乞餘杭州學名額表》中稱:“前知州李諮在任日,重修宣聖廟,建置學舍數十廈,面勢顯敞,允為儒官,足容弦誦之流,回處雲山之勝。”而乾隆《杭州府志》卷十《學校》亦載:“《文獻通考》,杭州學始元豐元年(1078年),而範文正表乃言‘李諮修宣聖廟,建置學舍’,據諮知杭州在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則自藩鎮初詔時杭學已建矣。”至於杭州孔廟的最初地點,據南宋《乾道臨安志》載,“至聖文宣王廟,舊在府治之南”,而《淳佑臨安志》載,“府治,舊在鳳凰山之右,自唐為治所”。可見,杭州孔廟至遲建設於北宋仁宗年間(1023~1063年),在鳳凰山麓一帶。
臨安府學在南宋經歷過數次擴建,特別是兩次較大規模的建設尤為重要。一次在嘉定九年(1216年),府學教授袁肅、黃灝因府學地勢低洼,道路狹小,因此報請朝廷,朝廷準奏,豎戟門、欞星門、柱廊廡,建廳堂,立祠架閣。另一次在淳祐六年(1246年),宋理宗御書“大成之殿”、“養源堂”二匾及御製《道統十三贊》刻石賜於臨安府學,府學借皇恩重修擴建。擴建後的臨安府學規模宏偉,“闡基崇寧,萬目俱瞻”。
北宋時(1028年),杭州地方官在子城通域門外修建孔廟、學舍等卻是有史料明確記載的。子城,五代時建,有南北兩門,南門即通域門,也就在今饅頭山貨運倉庫一帶。杭州作為州治始於隋,繁榮於唐。唐貞觀年間,杭州已躍為東南名郡,因此杭州府學至遲也應營建於“貞觀之治”的年代,已有約1300多年的歷史。以後府學雖屢經興廢、遷徙,但終於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遷至運司河下凌家橋西,原慧安寺舊址,即今勞動路杭州碑林。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杭州孔廟碑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址

杭州孔廟碑林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杭州孔廟
杭州孔廟-御書碑

交通

乘坐杭州捷運7號線、杭州公交187路可前往杭州孔廟碑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