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大宗逸事狀

杭大宗逸事狀

為人作傳,一如為人畫像。有形似者,有神似者。形似者雖五官身段俱佳,而神氣索然;神似者雖小有差訛,而神完氣足。兩相比較,當然以後者為高。這篇文章剪裁杭世駿的幾件逸事,不能說每一件都禁得起嚴格的核實,但正如畫像者要從所謂“頰上三毫”處添寫出來方可傳神,此文刻畫的杭世駿小像也正是神明奕奕、光彩照人的。

除最後一節說明性的文字,這篇文章記述了杭世駿的六件事情,其前四件又均摹寫杭氏與高宗皇帝之關係,由皇帝大怒到“意解”,由第一次“迎駕”時嘲弄式的調侃、賜字,到最後一次“迎駕”時閃爍著刀光劍影的平淡一問,再到“返舍,是夕卒”的結局。一個當世才人的一生如同被凝固於幾張形神兼備的攝影之中,令人感慨,也令人不寒而慄。原來在所謂的“盛世”里,知識階層的命運仍是照舊被雄猜之主玩弄於股掌上的。大宗那一晚的去世,是嚇死,是自盡,抑或有人秉“聖意”將其處死?惟其不言,才飽含深意,使讀者震懾和尋味。用筆之妙,如綿里藏針,芒刺在骨。相比之下,後兩條補充杭世駿的經世理想與過人才情,也不是閒筆,而系“顧見全人”式的補充,合而觀之,才能領略杭氏的“全龍”而不是一鱗半爪。龔自珍精研《春秋》,對夫子“微言大義”的真髓他是領會得很深,也運用得很妙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杭大宗逸事狀》
  • 作品別名:清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龔自珍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杭大宗逸事狀
一、乾隆癸未歲⑵,杭州杭大宗以翰林保舉御史⑶,例試保和殿。大宗下筆為五千言,其一條云:“我朝一統久矣,朝廷用人,宜泯滿漢之見”。是日旨交刑部,部議擬死⑷。上博詢廷臣,侍郎觀保奏曰:“是狂生,當其為諸生時,放言高論久矣⑸。”上意解⑹,赦歸里。
一、大宗原疏留禁中⑺,當月不發抄⑻,又不自存集中,今世無見者。越七十年,大宗外孫之孫丁大,抱大宗手墨三十餘紙,鬻於京師市⑼,有繭紙淡墨一紙半⑽,乃此疏也。大略引孟軻、齊宣王問答語⑾,用己意反覆說之。此稿流落琉璃廠肆間⑿。
一、乙酉歲,純皇帝南巡⒀,大宗迎駕。召見,問:“汝何以為活?”對曰:“臣世駿開舊貨攤。”上曰:“何謂開舊貨攤?”對曰:“買破銅爛鐵,陳於地賣之。”上大笑,手書“買賣破銅爛鐵”六大字賜之。 一、癸巳歲⒁,純皇帝南巡,大宗迎駕。名上,上顧左右曰:“杭世駿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
一、大宗自丙戌迄庚寅⒂,主講揚州安定書院,課諸生肄“四通”:杜氏《通典》、馬氏《文獻通考》、鄭氏《通志》,世稱“三通”。大宗加司馬光《通鑑》雲⒃。
一、大宗著《道古堂集》,海內學士見之矣,世無知其善畫者。龔自珍得其墨畫十五葉⒄,雍正乙卯歲自杭州如福州紀程之所為也⒅。葉系以詩,或紀程,紀月日瑣語。語汗漫而瑰麗,畫蕭寥而粗辣,詩平淡而屈強⒆。同里後學龔自珍謹狀。
同里張熷南漪、王曾祥麐徵皆為杭大宗狀⒇,此第三狀,詳略互有出入。自記。

作品注釋

⑴杭大宗:杭世駿(1696-1772),大宗為其字,號堇甫,又號秦庭老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經學家、史學家、詩人,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中舉人,1736年(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授編修,1743年(乾隆八年)因上書言事觸怒高宗,幾遭不測,後被罷官還鄉。著有《石經考異》、《史記考異》、《道古堂詩文集》等。狀,傳記體裁的一種,又稱行狀、事狀、行述等,以紀事為主。
⑵乾隆癸未歲:杭世駿因疏議獲罪在公元1743年(乾隆八年癸亥)二月,不在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癸未),此或為筆誤。
⑶翰林:指杭氏時任翰林院編修。御史:此指考選監察御史。
⑷部議:刑部擬議罪名。
⑸觀保:(??—1776),字伯容,號補亭,索綽絡氏,滿洲正白旗人,公元1737年(乾隆二年)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諡文恭。有《補亭先生遺稿》。諸生:生員的統稱,即所謂秀才。
⑹意解:怒氣消除。
⑺禁中:皇宮禁城中。
⑻抄:指邸抄。中國古代封建官報的通稱,始於唐朝,別稱為邸報、閣鈔等。內容以官方同意發布的皇帝詔旨、大臣奏疏和有關官吏賞罰升黜等方面的信息為主,只在封建官僚機構內部輾轉傳閱。
⑼鬻:售賣。
⑽繭紙:蠶繭所制之紙,細薄耐用,為紙中精品。
⑾孟軻、齊宣王問答語:見《孟子·梁惠王下》,大略闡述“王道”、“仁政”之思想,其中談到“進賢”之道,大宗疏言有“意見不可先設,畛域不可太分。滿洲賢才雖多,較之漢人,僅十之三四”等語,應本其意。
⑿琉璃廠:又稱琉璃廠甸,在北京南城,書肆文物店尤集中。
⒀“乙酉”二句:指公元1765年(乾隆三十年),高宗第四次南巡到江浙一帶。純皇帝:即高宗弘曆,“純”為諡號。
⒁癸巳歲:公元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按:乾隆南巡六次,無三十八年之行,此或記憶之誤。
⒂丙戌:公元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庚寅:公元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
⒃肄:修習。杜氏:唐代杜佑。馬氏:元代馬端臨。鄭氏:宋代鄭樵。“三通”皆為歷史典制等的考據類編。《通鑑》:即《資治通鑑》,宋代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通史,以國家盛衰、生民休戚為主旨。大宗以此為弟子授業亦表現了他自己的經世思想。
⒄葉:同“頁”。
⒅雍正己卯歲: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時大宗受聘任福建鄉試同考官,故云從杭州往福州。如,到,往。
⒆汗漫:汪洋恣肆。蕭寥:清深蕭疏。屈強:同“倔強”,生拗不馴。
⒇張熷:字曦亮,號南漪,公元1747年(乾隆十二年)中舉人。有《南漪遺集》。王曾祥:生卒年為1699—1756,字麐徵,號茨檐,康熙(清聖祖年號,公元1662—1722年)末諸生,有《靜便齋集》。二人皆仁和人。

作品譯文

一、乾隆癸未年,杭州杭大宗由翰林院編修保舉為監察御史,在保和殿進行例行筆試時,他呈交了一份洋洋五千字的奏疏。其中一條的內容為:“我大清朝一統天下已很久了,朝廷用人,應不再存有滿漢之成見。”此日皇帝下旨,將杭大宗交刑部議罪,刑部擬議為死刑。皇帝徵詢大臣意見,侍郎觀保上奏道:“此人是個狂生,早在很久前做秀才時,就已大發不切實用的議論了。”皇帝這才平息了怒氣,赦免了杭的死罪,將其罷官逐回鄉里。
一、大宗奏疏原稿留在皇宮之中,當月沒有發邸抄,自己也不敢存在文集之中,當世就無人見到了。過了七十年,大宗外孫的孫子丁大抱著大宗的三十幾頁手稿在京師市面上出售,其中有一頁半的淡墨繭紙,即此奏疏的草稿。大概引申孟軻、齊宣王的問答之語,加上自己的意思反覆闡說。這道手稿流落在琉璃廠的商家手裡。
一、乙酉年,高宗南巡江浙。杭大宗前來迎駕,得到召見。皇帝問道:“你現在怎么過活呢?”大宗回答:“臣世駿開舊貨攤。”皇帝道:“何謂開舊貨攤?”大宗回答:“收購些破銅爛鐵,擺在地上賣給別人。”皇帝大笑,親手書寫了“買賣破銅爛鐵”六個大字賜給他。
一、癸巳年,高宗再次南巡,大宗又來迎駕。名帖呈上,皇帝看看身邊人,問道:“杭世駿還沒死么?”大宗回到家,當天晚上就去世了。
一、大宗於丙戌到庚寅這幾年在揚州安定書院主講,教導學生修習“四通”。杜佑《通典》、馬端臨《文獻通考》、鄭樵《通志》為世稱的“三通”,大宗又加上司馬光《資治通鑑》,合稱“四通”。
一、大宗著有《道古堂集》,海內學人都已見過,但世人不知他還善於繪畫。龔自珍得到他的十五幅墨畫,是雍正乙卯年由杭州到福州沿途而作。每幅上都有題詩,有的記述行程,有的則是記述月日的平常語。其語汪洋恣肆,瑰麗不凡,其畫清深蕭疏,粗放老辣,其詩則平淡生拗兼而有之。同鄉後學龔自珍謹為此狀。
同鄉人張熷、王曾祥都曾為杭大宗寫過事狀,這已是第三狀了,詳略與前二狀互有出入。自記。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與《乙丙之際著議第九》相比較,《乙丙》篇議論縱橫,氣韻沛然,如干將出匣,鋒芒四射;此篇則全取客觀視角記事,無一字評論,乃如龍泉掛壁,寒意奪人。二者路數不同,而各極其妙,對讀之當對龔自珍散文的藝術魅力有更深的悟解。

作者簡介

龔自珍
龔自珍像龔自珍像
(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學家,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字爾玉,又字璱人,號定庵;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詩》。父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50歲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他一生創作,詩、詞、文都有建樹,被後世稱為“近代文學開山作家”。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