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鹿岩

束鹿岩

束鹿岩,也叫三丘古洞。束鹿,地名,即今河北省辛集市,三丘古洞是束鹿縣原舊治舊城的“舊城八景”之一,今已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束鹿岩
  • 別名:也叫三丘古洞
  • 位置:束鹿岩在縣北
  • 大小:可容千人。一名三丘古洞
史志記載,歷史沿革,(清)朱之義,三丘古洞,

史志記載

按康熙版束鹿縣誌(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撰)卷一地理卷“古蹟”中載“束鹿岩在縣治(今辛集市新城鎮村)北四十里三峰聳峙,方興騰覽雲‘外隘內廣,可容千人’。有線路通天,號為三丘古洞,為舊城八景之一,今僅存土丘雲。”另外康熙版束鹿縣誌卷一地理卷“鄉村”中記載“三丘村”(今仍有三丘村,在辛集市舊城鎮村北3里,新城鎮村東北40里處)時,有如下注示:“邑庠生周於德今七十五歲,雲幼時會見丘之基址,周圍可五六畝,高十餘丈,其上平頂,可畝余,歷為滹沱水所齧,僅存培塿耳。昔居人傍得一瓦長二尺許,闊尺許,亦嘗得磚甚大。或雲有洞口通舊城十字街井,一線通天之說殊屬土人附會。”
另附古人關於束鹿岩的記載及詩歌:(註:1處的遊記見於康熙版束鹿縣誌卷十藝文志)

歷史沿革

(清)朱之義

束鹿岩距縣四十餘里,在舊城外東北隅,輿記邑乘具載其名,劉使君官於茲土,將及兩期,庚戌(註:1670年)仲春之望,風日清和,政形無擾,載灑連鑣,往尋故跡,雪後塵清,麥苗楚楚,斷堤疏柳之間,沙雍土阜在焉,蓋五十年前為滹沱河水湮沒(註:應為1622年滹沱河晉州涅盤村決口入束鹿沖毀縣治舊城),古來名勝事類滄桑大都然也,是日也,弓矢既具,搜獵弗舉,禮有之,毋漉陂池,勿焚山林,使君之仁,何必賦騶虞也。分韻賦詩以紀斯游。
春當二月花生辰, 日霽風和柳未勻。
雪後麥青千隴列, 煙籠村樹幾家人。
政簡行游出郊北, 束鹿岩尋舊城側。
傳聞空洞石門深, 滹沱河水沙淤塞。
使君登眺匪徒然, 攬轡詢耕度陌阡。
臨風把酒郵亭畔,① 父老呼隨簇錦韉。
一望平原多兔稚, 不為春田無發殪。②
旌旗擁迓近黃昏, 溶溶皓魂懸天際。③
註:①郵亭:驛館,遞補送文書投止之所。 ②發殪:放箭射死。 ③皓魂:指月。

三丘古洞

束鹿岩在縣北,外隘內廣,可容千人。一名三丘古洞。
黃丘在縣南。《地形志》:梟阝縣有黃丘。晉永和七年,後趙石琨自信都救石祗於襄國,冉閔遣將孫威拒琨於黃丘,琨敗卻。或以為即此丘也。又縣有青丘、牛丘、馳丘、靈丘,與黃丘共為五丘。
(明)蘇致中
三邱山下有岩阿, 乘興登臨感慨多。
石榻荒涼留斷蘚, 碧窗虛靜鎖煙羅。
春來有客窺丹灶,② 仙去無人爛斧柯。③
對景忽思王子晉,④ 玉簫吹徹浪仙歌。
註:①三邱古洞,即束鹿岩,在縣北四十里,三峰聳峙,據《方輿勝鑒》記載“其岩外狹內廣,可容千人,有線路通天,俗號為三邱古洞,後農人耕種,漸就平坦,今已無存。 ②丹灶:道士煉丹的灶。 ③爛斧柯:傳說晉王質入山伐木,見童子數人弈棋而歌,因置斧聽之。童子予一物如棗核,含之不飢。不久,童子催歸,質起視斧柯已爛,既歸,去家已幾十年,親故殆盡。 ④王子晉:傳說中的古仙人。
三 丘 古 洞
(明)王宗彝
中峰高聳兩過低, 不斷嵐光翠欲迷。
毓秀曾生申與甫, 凝雲常見散還棲。
雨余萬竅煙爭渡, 風靜千般鳥亂啼。
投老歸來無別事, 登臨幾度費攀躋。
三 丘 古 洞
(明)童 潮
逶迤城北道, 突兀見三丘。
露青荒苔古, 煙羅小洞幽。
窗寒閒藥白, 路杳接瀛洲。
多少尋芳客, 題詩紀盛游。
三 丘古 洞
(明)黃子嘉
平原西望遠山微, 城北荒丘勢獨巍。
洞口不開仙客隱, 雲低疑有雨龍歸。
中涵清淑扶輿氣,① 外聳蒼茫碧落暉。
有路通天何處是, 登臨懷古思依依。
註:①扶輿:亦作“扶於”、“扶與”,此為盤旋升騰貌。
三 丘 古 洞
(明)王 偉
隱隱三丘洞, 遙看翠幾重。
虛明秋月白, 陰翳曉雲封。
嵐氣侵衣潤, 林光潑眼濃。
登臨情不極, 鳴鶴響高松
三 丘 古 洞
(明)李引之
四望平原不見山, 三丘雄鎮北城關。
洞中仙子人難遇, 岩上藤羅手可攀。
曲徑曉晴松頂翠, 幽林夕照鳥志閒。
名公相繼知多少, 先後都锺秀氣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