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巴普蒂斯特·杜赫德
- 外文名:Jean Baptiste du Halde
- 別名:JBDH
- 國籍:法國
- 民族:法蘭西民族
- 出生日期:1674年2月1日
- 逝世日期:1743年
- 出生地:巴黎
- 性別:男
杜赫德一般指本詞條
《請中國作證:杜赫德的〈中華帝國全志〉》是2015年1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藍莉。內容簡介 傳教士在明末以降的中西文化與宗教交流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的觀點直接影響到當時歐洲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杜赫德神甫雖一生從未踏上中國土地,但他根據來自27位耶穌會傳教士的相關文獻,整理撰寫了深具...
《中華帝國全志》是173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Jean Baptiste Du Halde。簡介 Jean Baptiste Du Halde(中文名字杜赫德,1674—1743)的四卷本《中華帝國全志》是根據其他從17世紀來華的傳教士的報導編輯而成,此書在歐洲直到19世紀末都被看作是關於中國問題的知識手冊。杜赫德希望歐洲的平民百姓對耶穌會士們蒐集的無數...
《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是大象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杜赫德。本書主要講述傳教士在中國傳教的經歷及看法。內容介紹 中文版序 法文版前言 1.耶穌會傳教士東京修會會長勒魯瓦耶神父致他的兄弟勒魯瓦耶・德・阿爾西斯的信(1700年6月10日於東京)東京王國的禁教情況――在義安和布政...
《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前三卷)》是2005-6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赫德。內容介紹 《耶穌會士中國書簡--中國回憶錄》是西方漢學的重要奠基性著作,它收錄了明清間西方入華耶穌會士發自中國的152封書信,這些書信以親歷者的視角向西方詳盡介紹了東方文明古國--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涵括傳教士對當時中國...
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 《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是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杜赫德。
編輯者杜赫德將耶穌會士的著作以及信件匯整修改,成為一套四冊的百科全書式書籍。杜赫德為了在禮儀之爭護衛耶穌會的傳教方式,在書中介紹中國的儒學以便證實利瑪竇適應策略的合理性。然而,杜赫德的書中儒學形象除了被抹上宗教色彩,其內容還不一致。本研究試圖透過分析其成書背景,內容本身以及杜赫德的資料來源指出不...
2014年3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丈夫紹尓在總理府私人宴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婦,並贈送給習近平一幅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據考證,該圖應該是18世紀德國著名地理學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員哈斯“接力”製作並保留的地圖,是1735年的清朝極盛地圖,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原圖基於1735年法國人杜赫德首次出版...
郭弼恩,耶穌會會士,漢學家。與杜赫德(Jean Baptistedu Halde, 1674—1743)先後主管耶穌會檔案室。對中國傳教史和歐洲的漢學研究都有重大貢獻。將在海外傳教的耶穌會會士通訊編輯成書, 名曰《耶穌會士書翰集》,1702年在巴黎印行。逝世後由杜赫德繼續編纂,1776年在雷格萊重印。杜赫德還利用通訊集有關中國的...
而作為18世紀漢學雙璧的是杜赫德編著的《中華帝國史全志》(共4卷)、當時北京教士研究中國成果匯集《中國雜纂》(共16冊)。在18世紀法國教士漢學成果的基礎上,19世紀初出現了法國雷慕沙(1788~1832)和德國克拉勃羅德(1788~1830)兩位博學多才的漢學大師。他們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國歷史、語言、文學、宗教、地理學等...
《中西交通史》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西交通史》是史學大家閻宗臨先生研究古代尤其是16—18世紀中西交流的成果彙編,分為“清國中西交通史料匯集”“文獻箋注”“杜赫德的著作及其研究”“附錄”等四部分。其中“文獻箋注”主要是對《身見錄》《北使記》《西使記》《佛國記》四種文獻的校注,...
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弗朗索瓦·於連(François Jullien)汪德邁(Lon Vandermeersch)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謝和耐(Jacques Gernet)伯希和(Paul Pelliot)美國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龍夫威(Fred Drake)季北慈(Bates Gill)芮瑪麗(Mary Wright)魏...
法國神父,著名漢學家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逝世於1743年)5月20日,愛新覺羅胤礽出生。逝世 明朝畫家胡正言逝世(出生於1584年)明朝詩人傅山逝世(出生於1607年年)11月8日,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逝世(出生於1608年)鷹司孝子(1602年-1674年),江戶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正室,父親是關白鷹司信房...
《請中國作證》一書由[法] 藍莉 所著,是關於《中華帝國全志》的研究專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傳教士在明末以降的中西文化與宗教交流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的觀點直接影響到當時歐洲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杜赫德神甫雖一生從未踏上中國土地,但他根據來自27位耶穌會傳教士的相關文獻,整理撰寫了深...
而作為18世紀漢學雙璧的是杜赫德編著的《中華帝國史全志》(共 4 卷)、當時北京教士研究中國成果匯集《中國雜纂》(共16冊)。在18世紀法國教士漢學 成果的 基礎上,19世紀初出 現了法國雷慕沙(1788~1832)和德國克拉勃羅德(1788~1830)兩位博學多才的漢學大師。他們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國歷史、語言、文學、宗教、...
杜赫德神父(1735)普雷沃修道院長(1748)嚴嘉樂神父 第二章 錢德明神父對李光地《古樂經傳》一書的譯本(1754)錢德明神父在中國 《古樂經傳》的譯本(1754)18世紀對錢德明譯著的評註 拉莫(1760)阿爾諾修道院長(1716)盧梭(1768)魯西埃修道院長(1770)1.《論古人的音樂》(1770)2.《致作者的書簡》(1770年...
1735 年出版的杜赫德(Jean Baptiste Du Halde)主編的《中華帝國全志》中,收入了法國傳教士馬若瑟(Fr. Joseph de Premare, 1666一1736)翻譯的《趙氏孤兒》法文節譯本。這是中國古典戲曲傳入歐洲的起點。其後,《趙氏孤兒》才陸續有了德文和英文譯本。而湯顯祖的劇作,直至20世紀30年代,才有了《牡丹亭》的德文...
後來在J.B.杜赫德(duHalde)的《中華大帝國志》(1735)中也收錄了上述中藥,顯然是根據巴多明的通信編寫的。巴多明還就法國醫界感興趣的中國性病的起源、命名、特徵及治療方法作了研究,被收入J.阿斯特呂克(Astruc)的一本關於性病的書中。阿斯特呂克的結論中包括了巴多明提供的信息:中國在15世紀已認識梅毒;...
《趙氏孤兒》於1735年被收錄到杜赫德編著的《中華帝國全志》第三卷中,其在海外的改編量、傳播度以及影響力也是中國其他戲曲劇本所難以比擬的。在義大利則有以歌劇形式改編的《趙氏孤兒》。1748年,彼得羅·梅塔斯塔齊奧在奧地利皇后的要求下,根據馬約瑟的譯本創作了《中國英雄》。1774年,德國出現了一位匿名者以《...
本著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來華傳教士馬可•波羅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1299年)和門多薩撰寫的《中華大帝國史》(1585年)以及“啟蒙運動”時期(17—18世紀)利瑪竇、曾德昭、安文思、杜赫德分別撰寫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1615年)、《中華帝國》(1642年)、《中國新志》(1688年)、《...
九曲溪——道士——道觀——杜赫德先生所描述的武夷山——巨掌按出來的神奇印跡——購買茶樹苗——深夜歷險記——前來參觀我的人——將植物打包準備啟程——星村鎮及其貿易狀況——離開武夷山——山景——針葉松林——岩石、山谷、瀑布——荒涼的山路——飛鳥以及其他動物——小鎮石陂街——當地物產——蓮花的多種...
作者評述的時間跨度也很大,初起於文藝復興時期地圖集裡零星散見的、基於猜想的錯誤百出的地圖,止於十七、十八世紀描述較為精準的地圖『那時出現了兩位從科學和哲學層面上解決這一問題的領軍人物——衛匡國(Martino Martini)和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兩人同為耶穌會士』,呈現了這一背景下人們對天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