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大國的景象

天朝大國的景象

《天朝大國的景象》是2015年6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意]曼斯繆·奎尼(Massimo Quaini)、[意]歇爾·卡斯特諾威(Michele Castelnovi)。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朝大國的景象
  • 作者:[意]曼斯繆·奎尼(Massimo Quaini)、[意]歇爾·卡斯特諾威(Michele Castelnovi)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17962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68張精美手繪地圖,天朝版圖的歷史變革一覽無餘!
外國人對中國地理變革研究的翔實記錄!
《天朝大國的景象》由義大利學者曼斯繆·奎尼(Massimo Quaini)和他的學生米歇爾·卡斯特諾威(Michele Castelnovi)寫作整理而成,深入細緻地考察了西方地圖製圖史上中國版圖形象的演變情況。在討論歐洲地學對“中國”(居中之國)認識發展的研究領域中,其著作堪稱考據繁密。書中收集了大量的相關數據資料、新聞報導和奇聞軼事,其間還配有極為出色的圖解。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細節史料及相關參考文獻以重現西方與中國之間相互了解的最初階段,一直回溯到早至廣闊的歐亞大陸被兩個偉大的帝國——西方的羅馬帝國和東方的中華帝國所統治的時代。
作者的評述兼顧了歐洲和亞洲兩地的情勢,由此也就勾勒出一幅有關中國的地理描述全景圖;運用的材料涵蓋了對本地資料的搜羅、實地的地形測量考察材料,以及傳教士和旅行者蒐集的間接見聞等諸多方面。作者評述的時間跨度也很大,初起於文藝復興時期地圖集裡零星散見的、基於猜想的錯誤百出的地圖,止於十七、十八世紀描述較為精準的地圖『那時出現了兩位從科學和哲學層面上解決這一問題的領軍人物——衛匡國(Martino Martini)和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兩人同為耶穌會士』,呈現了這一背景下人們對天朝之國的描述。
本書的特點在於,它不僅在中國傳播歐洲的地理學知識,而且努力地讓歐洲了解中國的真實形態,包括人口、法律、風俗和習慣。作者蒐集了較為豐富的地圖材料,從西方地圖繪製的歷史演變來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的變化,從中探討了西方與中國關係的歷史性轉變過程;其間對於溝通中西之間交流的歷史人物,亦分別進行了敘說。
本書視角獨特,有學術深度和學術價值。從譯文內容上看,譯者長期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研究,翻譯較為準確,語言明白曉暢。本書存在的問題是:書中的地圖屬於歷史史料,由於當時的地理學知識發展不完善,測繪手段和測繪工具不完備,加上西方人對中國史地的認識存在欠缺或不全面之處,有些地圖帶有繪製者的主觀猜測或想像的因素,故而地圖本身的準確性有待商考。特此說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之鏡
從歐洲到中國:從神話到神話
介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中國版圖的地理學圖景
知識的產生與積累: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巨大障礙”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從中國到歐洲,即“巨大的障礙”是怎樣消解的
歐洲作為中國顛倒的鏡子
第二章 古典時代的地學觀念:中國是居住區的一部分
古代的居住區觀念:遠東
氣候理論的連續性
托勒密所描述的亞洲
羅馬人眼中的東方:絲綢地區,黃金與白銀之島
皮尤廷厄地圖中的中國
第三章 中世紀地學思想中的遠東
作為一種道德教育的製圖:世界地圖
作為虛構之地中心的遠東
作為虛構的民族和動物之中心的遠東
阿拉伯製圖
第四章 歐洲旅行者奔向中國:馬可波羅之前與之後
從陸路抵達中國
馬可·波羅對亞洲圖像的影響
中國海上的7400個島嶼
約翰·曼德維爾對地理學圖像的貢獻
第五章 地理大發現時代有關東方的製圖
對托勒密的重新發現(與拒斥)
從海路抵達“中國的歡樂海岸”:大發現時代的旅行家們
葡萄牙製圖中的中國
澳門:中國境內的第一個歐洲港口
三位偉大的製圖家——加斯托迪、奧特琉斯、墨卡托筆下的中國
第六章 耶穌會士筆下的中國
第一批耶穌會傳教士筆下的中國
地圖上的位置:中心或邊緣?
在華耶穌會神父
衛匡國的著作
衛匡國和馬可·波羅
第七章 從神話到知識:荷蘭製圖
十七世紀的航海製圖:荷蘭人的世紀
歐洲製圖中持續存在的神話
西方製圖中的中國長城
亞洲和美洲之間分界線的繪圖描述
第八章 法國與中國
作為“御用數學家的法國耶穌會士”
科學院及萊布尼茨的指導的作用
杜赫德的描述和唐維爾的作用
第九章 南京條約之前和之後的中國圖像
十九世紀早期
沒有了華麗詞藻的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