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牧,原名寶賢,又名伯齊。1913年8月20日生,吉林省梨樹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若牧
- 別名:伯齊
- 出生地:吉林省
- 出生日期:1913年8月20日
簡要介紹,人物生平,
簡要介紹
12歲時過繼到堂伯母家,伯父早亡,靠寡居的伯母供養求學。杜若牧少時刻苦好學,讀國小、國中時,成績都名列前茅。
人物生平
1928年後,他到瀋陽、北平讀高級中學。高中畢業報考清華大學工學院未被錄取,於是去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任職員。 杜若牧在中學讀書時,愛好體育,喜歡閱讀魯迅、郭沫若、巴金等作家的進步文藝作品,還閱讀《辯證唯物論入門》、《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等哲學書籍,這都有助於他的思想進步和成熟。1934年在東北大學補習班學習期間,他作為一個東北籍青年,深感國破家亡的痛苦,積極參加東北大學的進步“學潮”活動。“學潮”被反動當局鎮壓後,他離開“東大”,於1935年3月到綏遠安北去墾荒。在墾民中曾舉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不久,又返回北平,參加抗日人民武裝自衛會工作,同時,到北京大學當旁聽生。1935年“一二·九”運動發生後,他在“北大”參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暑期,考入東北大學文學院史地系學習,在校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曾任分隊長和區隊長。1937年春,加入山西犧盟會,4、5月間到太原軍政訓練班受訓。後去犧盟會組訓會工作,並擔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指導員。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月,調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學犧盟會秘書,後任該校中共黨團書記、教務科長。1940年1月,任晉西抗戰學院中共黨團書記、教育長,同年,到達延安。1941年8月,任晉西北師範學校校長。1942年在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宣傳部和政策研究室工作,參加黨的整風運動。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杜若牧被派回東北,從1945年11月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先後任瀋陽、本溪和安東市聯合中學校長。1949年12月,任遼東省人民政府教育廳副廳長。他在解放戰爭年代,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團結廣大知識分子,為培養革命戰爭急需的人才,做出優異的成績。
50年代初,我國進入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亟需培養各種專門人才,杜若牧奉調到高等教育戰線工作。他先後任東北工學院鞍山分院副院長、東北工業幹部學校校長、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副院長、中共黨總支書記、國家冶金部教育司副司長。1957年10月,調任中共哈爾濱師範學院黨委第一書記兼副院長。1963年2月,兼任哈爾濱師範學院院長。
杜若牧到哈爾濱師範學院工作時,正值哈師院創建發展的時期,他主持組建中共哈爾濱師範學院黨委,健全學校的領導核心。黨委成立後,立即召開學生和教師代表大會,發出“告全院同學書”和“告全院教職工書”,號召廣大師生員工在黨委領導下,群策群力,加強團結,興家立業,辦好師院。他堅持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培養又紅又專人才的方向。在辦好原有本、專科各專業的同時,創建一批新專業,創辦函授教育科研究生班,要求教師管教、管導、教書育人。他重視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各項改革,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認真貫徹國家頒發的《高教六十條》等有關方針政策,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他總結1958年以來“教育大革命”的經驗教訓時說,“學校教育有時前進,有時後退,甚至有時脫軌”的主要原因是“左”的干擾。遵照毛澤東“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思想”的教導,大力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選拔、培養一批專職政工幹部,安排一批青年教師兼任學生輔導員;他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創辦哈師院“三勤農場”,成為師生勞動鍛鍊的基地;他重視學生民兵訓練和體育活動,親自帶領師生參加社會實踐。杜若牧有能力,有魄力,有旺盛的革命熱情和勇於開拓奮進的精神。他全面主持哈爾濱師範學院工作僅幾年,就使哈師院躋身於黑龍江高等學校的先進行列。他於1960年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1964年當
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杜若牧艱苦樸素,聯繫民眾,經常到課堂聽教師講課,到食堂、宿舍了解學生、教工的生活情況,常到老教師家走訪、談心,交知心朋友。由於他關心教職工學生,在師生中有很高的威望,學生都覺得他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教職工則覺得他既是領導者,也是大家的知心朋友。
“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杜若牧便被停職反省,強加給他許多莫須有的罪名,使他在精神上、肉體上都受到了嚴重的摧殘,1966年8月31日,含恨而死。時年53歲。黑龍江省委於1978年9月,為杜若牧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杜若牧參加革命30餘年,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他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特別是對哈爾濱師範學院的發展建設,做出積極的重要的貢獻。他兢兢業業、深入實際的工作作風,清正廉潔、剛直不阿的優良品德,深受師生的崇敬、懷念。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杜若牧被派回東北,從1945年11月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先後任瀋陽、本溪和安東市聯合中學校長。1949年12月,任遼東省人民政府教育廳副廳長。他在解放戰爭年代,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團結廣大知識分子,為培養革命戰爭急需的人才,做出優異的成績。
50年代初,我國進入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亟需培養各種專門人才,杜若牧奉調到高等教育戰線工作。他先後任東北工學院鞍山分院副院長、東北工業幹部學校校長、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副院長、中共黨總支書記、國家冶金部教育司副司長。1957年10月,調任中共哈爾濱師範學院黨委第一書記兼副院長。1963年2月,兼任哈爾濱師範學院院長。
杜若牧到哈爾濱師範學院工作時,正值哈師院創建發展的時期,他主持組建中共哈爾濱師範學院黨委,健全學校的領導核心。黨委成立後,立即召開學生和教師代表大會,發出“告全院同學書”和“告全院教職工書”,號召廣大師生員工在黨委領導下,群策群力,加強團結,興家立業,辦好師院。他堅持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培養又紅又專人才的方向。在辦好原有本、專科各專業的同時,創建一批新專業,創辦函授教育科研究生班,要求教師管教、管導、教書育人。他重視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各項改革,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認真貫徹國家頒發的《高教六十條》等有關方針政策,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他總結1958年以來“教育大革命”的經驗教訓時說,“學校教育有時前進,有時後退,甚至有時脫軌”的主要原因是“左”的干擾。遵照毛澤東“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思想”的教導,大力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選拔、培養一批專職政工幹部,安排一批青年教師兼任學生輔導員;他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創辦哈師院“三勤農場”,成為師生勞動鍛鍊的基地;他重視學生民兵訓練和體育活動,親自帶領師生參加社會實踐。杜若牧有能力,有魄力,有旺盛的革命熱情和勇於開拓奮進的精神。他全面主持哈爾濱師範學院工作僅幾年,就使哈師院躋身於黑龍江高等學校的先進行列。他於1960年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1964年當
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杜若牧艱苦樸素,聯繫民眾,經常到課堂聽教師講課,到食堂、宿舍了解學生、教工的生活情況,常到老教師家走訪、談心,交知心朋友。由於他關心教職工學生,在師生中有很高的威望,學生都覺得他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教職工則覺得他既是領導者,也是大家的知心朋友。
“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杜若牧便被停職反省,強加給他許多莫須有的罪名,使他在精神上、肉體上都受到了嚴重的摧殘,1966年8月31日,含恨而死。時年53歲。黑龍江省委於1978年9月,為杜若牧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杜若牧參加革命30餘年,長期從事教育工作。他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特別是對哈爾濱師範學院的發展建設,做出積極的重要的貢獻。他兢兢業業、深入實際的工作作風,清正廉潔、剛直不阿的優良品德,深受師生的崇敬、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