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理論是最古老而且最聞名的技術分析工具,是由杜鐘斯(Charles H.Dow)所創立,它因為相當正確而成功的預測了一九二九年十月以後鄉頭市場即將結束而聲名大噪。杜氏理論原本不是一套理論,只是在十八世紀末期,杜氏在他所主編的《華爾街日報》對當時美國股市加以評論,在他死後三十年,羅拔·李亞(ROBERTRHEA)將前人所蒐集及已整理的杜氏評論,加以發展,成為了今天的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氏理論
- 外文名:Duchenne theory
- 定義:技術分析工具
- 時間:1929年
杜氏理論的原則,杜氏理論的缺點,
杜氏理論的原則
1.市場的指數己將各樣事情反映。此原則表示任何會影響供求的因素已反映在指數內。
2.市場有三種走勢,分別為主要走勢、次要走勢和小型走勢。杜氏以潮、浪和漣漪來比喻此三種走勢。
主要走勢,例如港股由1995年初至1997年8月內的大型上升浪;在此升浪中的調整(即方向與升浪相反的調整),便稱為次要走勢;其間日常的升跌便稱為小型走勢。
杜氏認為若一個走勢能維持大約一年以上,便是主要走勢,亦是大牛市或大熊市;而次要走勢通常維持數周至數月不等,並調整主要走勢1/3—2/3升幅(或跌幅)不等,以調整1/2幅度較為常見;而小型走勢的持續時間通常少於三周,亦即短期波動。
3.每一主要走勢皆有三個階段
主要上升走勢(即牛市)分以下三階段:
(1)收集期:大部分不利的經濟因素已在市場反映,而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開始在市場吸納。
(2)上升期:大部分走勢追隨者在發覺股價有異動並破位上升後跟隨人市。這時經濟因素亦漸見改善。
(3)升浪的最後一期:經濟情況進一步改善,報章亦經常大事報導股票大升的事例,而普羅大眾逐漸加入炒賣行列,引致股市升至頂點。
主要下跌走勢(即熊市)亦分三階段:
(1)派發期:在此期間有遠見的投資者感到公司盈利已增至極高,再無進一步增加可能,因而趁機減持;大市成交仍高,但在每次上升均呈現成交下降,與升勢背馳;至於一般散產仍頗活躍,但已因股價不再進一步上升而感到不耐煩。
(2)恐慌性拋售階段:買家漸在市場消失,而賣家拋售速度加快,引致股價急跌,如江河直瀉般,而成交亦大增,在恐慌性拋售後,股市會出現反彈(即主要走勢內的次要走勢)或橫行。此階段時間可能頗長,須視乎當時經濟情況而定。
(3)第三期:在前兩階段未將股份賣售的投資者,或在前兩階段股價回落時被吸引人市的投資者,因經濟情況進一步轉壞,感到前景黯淡而賣售。此一期的跌勢雖較早期慢,但跌勢持續,令市況非常黯淡和悲觀。
4.沒有兩個熊市或牛市完全一樣
雖然熊市(或牛市)通常有三期,但很多時候,某一期可能不會出現,而熊市(或牛市)內每一期均沒有時間限制,可能很長,亦可能很短,例如牛市三期可能長至逾一年,亦可能只持續數月便完結。麥茲表示,熊市二期的恐慌性拋售,通常於數周至數月完結,但亦有的長達數年,例如美股於1929—1932年間,熊市二期便長達兩年,便是最佳例子。
5.兩個市場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鐵路指數)必須互相確認
此原則表示單一指數不能提供任何確認信號,例如道指在止跌後反彈,並一浪高於一浪,但期間鐵路指數並沒有隨之形成一浪高於一浪,因此不能說大市跌勢已轉變。現今不少技術工具皆源於杜氏此種確認或背馳的方法。
6.成交與走勢一致
即當主要走勢是上升時,成交亦隨之增加,而每次下跌時,成交亦隨之減少。另一方面,當主要走勢是下跌時,則每次下跌時成交增加,而每次上升時則成交減少。總括來說,成交與主要走勢是同一方向。但此乃指長線而言,並非指一兩天的成交。此外杜氏指成交主要作輔助工具,當走勢有疑點時,可參考成交,但最主要決定走勢的乃股價的波動。
7.橫行區可代替次要走勢
杜氏稱橫行區為線。他以股價波幅小於5%,並維持一段長時間為橫行區。此種形態乃顯示買賣雙方處於勢均力敵的均衡狀態。若最後股價升破此橫行區則買方勝出,顯示股價會進一步上升;若跌破橫行區則顯示賣方勝出,有進一步下挫的機會,通常橫行區越窄且越長,其向上或向下突破後,所發出上升或下跌的信號越重要和可信。
橫行區通常持續約兩三星期至數月不等。杜氏認為在頂部出現的橫行區頗大機會是“派發”,而底部出現的橫行區則為“收集”;但較常見的會是在主要升勢或跌勢中出現的橫行區,此乃屬短期鞏固,鞏固後將維持原來的走勢。
8.只用收市價做分析
杜氏理論並不參考每天股價的高低位,它只考慮每天的收市價。美國有不少研究報告主張套用收市價,但同時亦有不少報告質疑其重要性。筆者無意在此評論哪方的報告較為可取,但卻認為收市價確實有其重要性並經得起時間考驗,這是無容置疑的。
9.應假設主要走勢(熊或牛市)將會持續,直至出現一明確的信號顯示走勢已改變為止
此原則可算是杜氏理論中較具爭議性的一項原則。這一點主要是說明當一種(上升或下跌)走勢形成後,此走勢持續運行的機會比逆轉的機會高,亦即順勢投資比逆勢投資的取勝機會大。此原則最大用途是警告投資者不要在未有明確轉勢信號前便改變投資方向,但在轉勢信號出現並確認後,投資者便應立刻行動!
杜氏強調牛市不會永遠上升,同時熊市亦終會有到底的一天;當一種新走勢形成並確認後,它將會持續的機會率很高,但當此走勢運行一段時間後,它會進一步持續的可能性便減低,但投資者宜待有明確轉勢信號才行動。他從經驗得出,有耐性而在市場發出明確轉勢信號後才人市的投資者,比過早人市試圖“撈底”或“摸頂”的投資者取勝機會高!
杜氏理論的缺點
①欠準確性:杜氏理論以長期趨勢為討論主題,故在盤旋時期,無法指出何種趨勢。
②反應遲鈍:杜氏理論系用以預測股市未來的趨勢,但是,通常需在股市反轉了一段時期以後,杜氏理論才會指出股市已經轉向,因此有“事後有先見之明”之譏。
③指數失真:杜氏理論系同時運用杜瓊鐵路及工業股價平均數來判斷,而且必須在兩股價指數均可作同方向變動的互證之後,才能夠明確的表示出趨勢,但近年來因鐵路運輸窿漸式徽,其占整個股市的比重甚輕,以此做為預測股市未來的基礎確屬浮而不實。
④短期無效:杜氏理論主要用以預測股市的長期趨勢,而非中、短期的波動,因此對短期投資人而言,並無實效。
⑤個體無效:杜氏理論系對整個股市所作的未來預測,因此,無法告訴投資人,那些股票會漲、會跌,也無法指引投資人選擇股票。
⑥中期套牢:杜氏理論基本上對於中期反轉下跌或跌勢中反彈無法預測,因此將導致投資人中期套牢。
⑦初期偏差:杜氏理論用在長期趨勢剛開始波動初期的預測,因情況尚未明朗,常會產生偏差。
杜氏理論在實用上,雖有上述的缺點,但是因其系屬技術分析的鼻祖,並且對長期趨勢的預測上頗具實效,因此廣為長期投資人所喜愛,而一般投資人亦可從杜氏理論上吸取一些基本的技術分析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