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槍烏賊

杜氏槍烏賊

杜氏槍烏賊,胴部圓錐形,後部削直,胴長約為胴寬的4倍;體表具大小相間的近圓形色素斑,均屬小型。淺海性種類。有明顯的趨光性,適宜光強為0.1-10勒克司,但在10-1000勒克司的強光區,相對趨光率下降12.3%,表明它們雖然喜光,卻畏強光。

杜氏槍烏賊,頭足綱,槍烏賊科。眼眶外具膜。鰭長超過胴長的1/2,兩鰭相接略呈縱菱形。無柄腕長度一般為3〉4〉2〉1,吸盤兩行,角質環具長板齒6-7個。雄性左側第四腕莖化。觸腕穗吸盤4行,中間2行大,大吸盤角質環具大小相間的尖齒。內殼角質,披針葉形。記錄最大胴長300mm。分布在印度洋沿岸海域,南海至中國台灣北部附近海域,以及菲律賓群島海域。主要作業漁場在馬六甲海峽和亞丁灣等海域。年最高產量超過1萬噸。經濟價值較高。除少量鮮銷外,主要乾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杜氏槍烏賊
  • 拉丁學名:Uroteuthisduvauceli
  • :軟體動物門
  • :頭足綱 Cephalopoda
  • 亞綱:鞘亞綱
  • :槍形目
  • 亞目:閉眼亞目
  • :槍烏賊科
  • :尾槍烏賊屬
  • :杜氏槍烏賊
  • 命名人:Orbigny1835
類別,形態特徵,分布,生活習性,

類別

生物代碼 \
英文名稱 \
地方名稱 \
拉丁門名 Mollusca
拉丁綱名 Coleoidea
中文目名 槍形目
拉丁目名 Teuthoidea
中文科名 槍烏賊科
拉丁科名 Loliginidae
中文屬名 尾槍烏賊屬
拉丁屬名 Uroteuthis
分布類型 海水

形態特徵

胴部圓錐形, 粗壯、後部削直,胴長約為胴寬的4倍;體表具大小相間的近圓形色素斑,均屬小型。鰭長超過胴長的二分之一,後部略向內彎,兩鰭相接略呈縱菱形。無柄腕長度有所差異,腕式一般為3〉4〉2〉1,吸盤2行,各腕吸盤以第2、第3對腕上者較大,吸盤角質環具長板齒6、7個,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從頂端向後約占全腕長度四分之一處的吸盤特化為2行尖形突起;觸腕穗吸盤4行,中間2行大,邊緣、頂部和基部者小,大吸盤角質環具大小尖齒;呈大大大、小小或大大、小小式混雜排列,小吸盤角質環具大小相近的尖齒。內殼角質,披針葉形,後部略圓,中軸粗壯,邊肋細弱,葉脈細密。在直腸和墨囊兩側,各具一個橢圓形的發光器。已知成體的最大胴長為300毫米。

分布

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具體為南非、菲律賓群島,阿拉弗拉海,爪哇島,蘇門答臘島,暹羅灣,馬六甲海峽,中國南海、台灣海域、安達曼群島,孟加拉灣,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莫三比克海峽。

生活習性

淺海性種類。有明顯的趨光性,適宜光強為0.1-1勒克司,但在0.1-1000勒克司的強光區,相對趨光率下降12.3%,表明它們雖然喜光,卻畏強光。
棲息於印度洋——太平洋暖水區大陸架以內的30-170m水層中,產卵季節大規模集群,在中國南海南部和印度洋半島南部海域群體較大。產卵期貫及全年,種內有春、夏、秋三個繁殖群體。產卵高峰期多為水溫升高的月份;在馬德拉斯外海為2月和6-9月,在柯欽外海為2-3月、5-6月和9-10月。一年性成熟,生命周期約為3年。主食甲殼類(糠蝦、磷蝦和介形類)、小魚和頭足類,同類殘食現象普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