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將軍之墓封土猶存,位於杜林鎮張家營村西1·5公里處,墓地長60米,寬20米,高5米,不知道已經被盜過多少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杜林墓
- 地理位置:杜林鎮張家營村西1·5公里處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簡介,考證,
簡介
杜林將軍墓位於滄州市滄縣政府駐地西偏北13.5公里處,杜林鎮張家營村西1500米處。墓地封土長60米,寬20米,高5米,占地1200平方米,據民國《青縣志》載“杜林鎮,亦名杜林墓,世人相傳,將軍名杜林,故地名杜林墓,墓地即其陣之處”。現在杜林將軍墓為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證
那么歷史上有沒有姓杜的將軍死在這裡呢?要說還真有,據《三國志》卷十六《魏書·杜恕傳》載,魏齊王曹芳嘉平元年(249),杜恕以幽州刺史、建威將軍的身份被劾,免為庶人,發配章武郡(三國時章武郡轄地約為今文安縣、大城縣、靜海縣、青縣、河間東部、滄縣西部及東北部、黃驊市等地域,杜林鎮恰在其內),三年後,卒於流放之所,即死在了章武郡。杜恕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很大,名氣大的是他的兒子西晉名將杜預,民國《滄縣誌》將杜恕列為流寓諸賢之首。
另外,有沒有可能,這墓主人不是杜林,而是其他的著名人物呢?《太平寰宇記》卷六十五載,參戶侯陵在長蘆縣(今滄州市區)西北三十六里,高一丈;並認為墓主人就是第一代參戶侯河間獻王之子劉免。嘉靖《河間府志》卷三《古蹟》中則載參戶侯墓在滄州西北二十六里,而杜林墓距滄州正好為二十六里。這座墓是否就是參戶侯劉免的墓呢?
關鍵的問題出來了,這座墓究竟是什麼年代的墓?
帶著問題,筆者請教了滄州市文物局的專家鄭志利先生,鄭先生憑著多年的考古經驗,斬釘截鐵地斷定,“杜林墓”既不是西漢的,也不是三國的,更不是更晚的金末時期的,而就是東漢前期或中期的墓葬。因為,由於此墓被破壞過,曾露出過一個耳墓室,從封土規模、墓磚特點,以及具有主副葬室等分析,墓主人的級別當為侯王或朝中要臣。
那么,仿佛投票選舉的最後揭曉,此前所有的猜測化為烏有,目標直指杜伯山。可是《後漢書》記載明確,杜林的祖籍雖然是魏郡繁陽(今河南內黃縣北),但早在武帝時就遷到了陝西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縣)。順治《扶風縣誌》卷三《名哲》有《杜林傳》,卷一《陵墓》於漢代,記載了伏波將軍馬援、司徒魯恭和班固等四人的墓地,沒有杜林墓,但這並不表明杜林沒有葬在扶風。
杜林墓之謎,也許只能由墓主人親自解答了。
附:
《後漢書》卷二十七:杜林(?—47)字伯山,扶風茂陵人也。父鄴,成、哀間為涼州刺史。林少好學沉深,家既多書,又外氏張竦父子喜文采,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初為郡吏。王莽敗,盜賊起,林與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將細弱俱客河西。道逢賊數千人,遂掠取財裝,褫奪衣服,拔刃向林等將欲殺之。冀仰曰:“願一言而死。將軍知天神乎?赤眉兵眾百萬,所向無前,而殘賊不道,卒至破敗。今將軍以數千之眾,欲規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車,不畏天乎?”賊遂釋之,俱免於難。
隗囂素聞林志節,深相敬待,以為持書平。後因疾告去,辭還祿食。囂復欲令強起,遂稱篤。囂意雖相望,且欲優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今且從師友之位,須道開通,使順所志。”林雖拘於囂,而終不屈節。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囂乃聽林持喪東歸。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楊賢於隴坻遮殺之。賢見林身推鹿車,載致弟喪,乃嘆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亡去。
光武聞林已還三輔,乃征拜侍御史,引見,問以經書故舊及西州事,甚悅之,賜車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憚之。京師士大夫,鹹推其博洽。
河南鄭興、東海衛宏等,皆長於古學。興嘗師事劉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興等固諧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見林,闇然而服。濟南徐巡,始師事宏,後皆更受林學。林前於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常寶愛之,雖遭難困,握持不離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離兵亂,常恐斯經將絕。何意東海衛子、濟南徐生復能傳之,是道竟不墜於地也。古文雖不合時務,然願諸生無悔所學。”宏、巡益重之,於是古文遂行。
明年,大議郊祀制,多以為周郊后稷,漢當祀堯。詔復下公卿議,議者僉同,帝亦然之。林獨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特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從林議。
後代王良為大司徒司直。林薦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及隴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歸之。十一年,司直官罷,以林代郭憲為光祿勛。內奉宿衛,外總三署,周密敬慎,選舉稱平。郎有好學者,輒見誘進,朝夕滿堂。
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肉刑嚴重,則人畏法令;今憲律輕薄,故奸軌不勝。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詔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則義節之風損,法防繁多,則敬免之行興。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古之明王,深識遠慮,動居其厚,不務多辟,周之五刑,不過三千。大漢初興,詳鑒失得,故破矩為圓,斫雕為樸,蠲除苛政,更立疏網,海內歡欣,人懷寬德。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果桃菜茹之饋,集以成臧,小事無妨於義,以為大戮,故國無廉士,家無完行。至於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為敝彌深。臣愚以為宜如舊制,不合翻移。”帝從之。
後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東海王,故重選官屬,以林為王傅。從駕南巡狩。時諸王傅數被引命,或多交遊,不得應詔;唯林守慎,有召必至。餘人雖不見譴,而林特受賞賜,又辭不敢受,帝益重之。
明年,代丁恭為少府。二十二年,復為光祿勛。頃之,代朱浮為大司空。博雅多通,稱為任職相。明年薨,帝親自臨喪送葬,除子喬為郎。詔曰:“公侯子孫,必復其始,賢者之後,宜宰城邑。其以喬為丹水長。”
論曰:夫威強以自御,力損則身危;飾詐以圖己,詐窮則道屈;而忠信篤敬,蠻貊行焉者,誠以德之感物厚矣。故趙孟懷忠,匹夫成其仁;杜林行義,烈士假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信”,有不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