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堃(1891~1960年),字承天,甘肅榆中縣清水驛鄉杜家嘴人,陸軍中將。杜堃的父親是清朝的武秀才,杜堃自幼在榆中縣縣學堂讀書,一九一四年畢業於蘭州陸軍國小後,被保送湖北陸軍預備學校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一九一七年畢業後,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他發憤學習軍事,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九一九年軍校畢業後,先後在北京段祺瑞、曹錕部下任警衛排長,不久即升任連長、營長。一九二二年和一九二四年,杜堃率部參加了第一、二次直奉戰爭。後來又參加了直皖戰爭。上司曾準備保送他去德國留學,卻因國內戰事頻起而未能成行。直皖戰後,杜堃留在天津楊村、楊柳青等地駐防。
人物生平
一九二七年,在杜堃的老師晉軍第五師師長兼綏西鎮守使傅汝釣的引薦下,杜堃轉投晉軍,任山西省閻錫山部第五師五十六團團長,後改任四二九團團長。“北伐戰爭”中率部在下花園、宣化一帶作戰,奉軍戰敗後,他率部進駐北京。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升任陸軍第十七軍第八旅旅長。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任第三軍七十四師師長,參加了中原大戰,他率部進抵山東,後又撤軍至綏西。閻錫山被蔣介石打敗後下野出走,他率部進駐天津駐防,後任十九軍二一五旅旅長。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杜堃率部抗擊綏東日偽軍,參加了收復百靈廟戰役。一九三七年五月晉升少將。
“七七事變”後,杜堃的部隊劃為第二戰區,總司令為閻錫山。一九三七年年九月,他率二一五旅參加平型關大戰,占領了老爺廟軍事要地,在圍殲日寇中,立有功勞。九月下旬,參加了忻口戰役,率部在雁門關阻擊日軍,掩護友軍占領了忻口。因九月二十九日日軍突破了鐘有德團防守的雁門關茹越口,平型關守軍被迫撤退。三十日夜,杜堃在第十九軍軍長王靖國的指令下率部退至陽明堡。接著,閻錫山又電令王靖國帶杜堃、田樹梅、段樹華、姜玉貞四個旅及直屬部隊,以“依城野戰”的方式,固守崞縣十天,為大軍在忻口集結創造了條件。十月一日夜,王靖國派田樹梅旅據守崞縣北城,杜堃旅據守崞縣西城及南關西南部,段樹華旅據守崞縣東城及南關東部,均以三分之一的兵力守備城防,另以主力在城外部署,各炮兵營控制城內西北地區。在據守崞縣時,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接連不斷的撲來,守軍浴血奮戰二十三天,抗擊了日本侵略軍精銳之師坂桓師團的進攻,殲敵逾萬人。在戰鬥中,由於杜指揮有方,部隊作戰勇敢,十月二十八日,第二戰區致電蔣介石通令嘉獎。
嘉獎令:南京。蔣委員長均鑒:0密。衛總司令立煌電稱,據王靖國、陳長捷有辰電稱敬晚215旅杜旅、430團馬團陣地被敵猛衝突入,經該旅長杜堃督促該團長馬風崗親率奮勇隊二十八人,向敵逆襲,斃敵百餘,將原陣地規復,擬請準發賞款並對該旅、團長予以獎勵。並將晉級奮勇隊員姓名具報註冊,該旅長杜堃、團長馬風崗傳令嘉獎,謹聞,閻錫山,勘玄務叩。邱。
十月底,娘子關失守,忻口戰場局勢惡化,忻口陣地守軍奉閻錫山命令,放棄忻口,於十一月二日全部撤退到太原。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初,杜在太原晉升為70師師長,一九三八年二月上旬,日軍以優勢兵力沿同蒲鐵路向晉南進攻,杜堃率七十師在川口、中陽作戰。川口戰役中,由於增援部隊未能及時到達指定位置,使敵人乘虛而人。七十師的防線被日軍突破,旅長趙勇三陣亡,經過團長馬超風硬沖硬打,才將被日軍包圍的師、旅司令部人員救出,川口鎮失陷。在中陽戰役中,杜部傷亡慘重,杜堃也被敵機炸彈碎片擊中左臂受傷。六月,晉升為陸軍十九軍中將副軍長,
一九三九年,杜堃回家祭母期間,鑒於家鄉兒童多未上學讀書,便捐資在杜家嘴創辦國小一所,為家鄉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杜堃由於對閻錫山的消極抗日十分不滿。閻錫山覺察到他的這種思想傾向,即於一九四○年褫奪他的兵權,調任第二戰區司令部任高級參謀。一九四三年任第二戰區高參室主任。
一九四八年,杜堃辭去軍職,攜妻女返回家鄉。甘肅當局以其資歷,於一九四九年二月聘其為省政府顧問。解放後,杜堃任甘肅省政府顧問,一九五三年被聘為省文史館首批館員。杜堃積極參加館內的集體學習和各種活動,還根據個人親身經歷回憶整理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很有參考價值的文史資料。一九六○年農曆五月八日,杜堃因患腦溢血不治在蘭州逝世,終年六十九歲。葬於榆中縣杜家嘴杜氏老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