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柳,是明代潮州海陽(今廣東潮安縣)人,為紀念縣令杜元吉“種柳御患”的功績,而對當地的柳樹的稱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公柳
- 國籍:明代
- 記載:《都昌縣誌》
- 性別:男
明嘉靖《都昌縣誌》載:杜元吉,字佑之,唐檢校工部員外郎甫,南康府君策之後。家本邑二都(今都昌縣和合鄉)西田莊,舉人。出仕潮州府海陽縣令,種柳御患,邑人大悅。稱曰:杜公柳。
明萬曆32年(1604年)甲辰版江右《杜氏宗譜》亦云:元吉公,字佑之,號小岡。生於憲宗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九月十八日,以《易經》中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鄉試第四十三名,舉人。乃仕廣東省潮洲府海陽縣令。種柳御水患,邑人深賴之。稱曰:杜公柳。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五月二十五日,公病卒,年六十五。佑之公歿而不朽,則“杜公柳”存焉。詳見邑志(都昌縣誌)。
杜元吉,詩聖杜甫第二十四代孫,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歲中舉,即任廣東省潮洲府海陽縣令。海陽縣地處韓江中下游。每到春夏之交,洪水泛濫,老百姓深受其害,以至流離失所。杜元吉走馬上任後,拿出了一個“種柳御患”的策略。他號召全縣立即行動起來,人人動手,在江邊、堤壩、水岸、村口等地方,遍插柳樹。並且親自帶頭植柳。隨著柳樹逐步成活、長成,全縣“岸柳成行”,果然有效抵禦了洪災,老百姓交口稱讚。海陽人就把境內的柳樹稱之為:杜公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