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杏壇》創刊於1926年,由安徽貴池杏花村省立第一師範分校發行,月刊,館藏2期,停刊日期及原因不詳。該刊屬於學校刊物,探討學校實際教育問題及解決方法,刊有校務會議紀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杏壇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6年5月
  • 出版周期:月刊
主要欄目,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主要欄目

欄目有評論、專論、計畫、講演、記載、地誌、文錄等。

刊登內容

該刊十分關注教育,刊登了與之相關的論文,例如叔青的《對於師範生服務之貢獻:贈四年級畢業同學》、儲輯五的《聯合運動會節費用之方法》、吳履仁的《學校假期問題之推論》。刊中還登載了一些講演稿,例如楊定宇的《到獨立自由之路:五月十六日在貴池一師分校講》、《獻給研究中國文學者的一點禮物:五月十七晨在貴池一師分校講》、《到獨立自由之路:五月十六日在貴池一師分校講》等。
第1卷第2-3期的合刊中刊有多名學生的作品,特開闢一欄為“學生藝林”,其中有詩詞、散文等,詩詞例如《月夜偶游即景》、《次洪君久儒留別二首》、《浪淘沙:送四年級同學畢業》等。此外還有一些其他題材的文藝作品,例如王德明的《十五年國恥紀念日演講稿》、丁璞的《對於師範生畢業時參觀之我見》、朱道進的《與諸同學討論加入研究會問題》等。
該刊中還記載了學校校務的內容,例如《本屆蘇浙皖三省附小聯合會本校提案:本會急須添設輔導地方國小組案》、《本校校務會議錄:第一次至第四次校務會議錄(三月八日至四月十日)》、《本屆四年級畢業生參觀日程記略》等。此外還介紹了一些校務計畫,例如《本校教務進行計畫草案》、《本校附小進行計畫草案》等。

文化傳統

《發刊辭》 王仲龢
當謂我國教育之恐慌,不在缺乏物質,而在於缺乏精神。一國有一國之精神,一時代有一時代之精神,一校亦有一校之精神。比年以來,教育之弊靡擾攘,以吾皖為甚。以言精神,渺乎遠矣。推而至於他省,亦何獨不然。上焉者以鼓吹主義學說為其精神,中焉者以奔走社會運動為其精神,下焉者以遊蕩罷課鬧風潮為其精神。於是旗幟遍野,學說如毛,士習囂張,學潮澎湃。遂致視學校為畏途,擬學生於“丘九”。嫉世之士,甚至有倡學校亡國之說者。喪心之語,不佞何忍多言?同人等服務教育,歷有年所……
一、本刊以無黨無偏鬧發學理融化新知為精神。教育為樹人事業,應以和平中正為精神,庶幾無偏倚之弊。故本刊不為詭譎之文,不發偏激之論。行文以明達雅潔為主旨,意以切實可行為歸。至闡發學理,融化新知,雖當代學人之事,要亦教育者應盡之職能。昔人云:“教學相長”,“不進則退”,吾人日處教育的換進之中,苟以現狀而自滿,層淺不全之知識為已足,其與古人日新之旨,相去幾何。同人等今後自身進修,亦擬各定假話,或專究一科,或博覽群集,或窺國學之源流,或尋西籍之底矣。學有所得,則以本刊為討論機關,求世人之評定,斯則同人所努力從事也。
二、本刊以提倡學者氣節為精神。東漢時,郭秦陳藩李膺等以氣節相尚,宋時陳東伏闕上書,其流風餘韻,歷數百千年而不替,誠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也。明清之交,樸學大師輩出,如黃黎洲顧亭林王夫之諸師,其剛毅敦樸之精神,洵如光風霽月,足為天下後世法者也。茫茫今世,士習頹敗,氣節不修,競以狡詐取巧為能,誠懇篤實為拙,其流弊所及,廉恥蕩然,青年子弟,趨於虛偽浮惰,教育遂成造就市儈之工具,教育者之罪惡,可勝言歟?本刊擬提倡“超乎實利之精神”,而以氣節為歸宿。雖能力有所未逮,竊願志於此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