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園花下贈劉郎中

《杏園花下贈劉郎中》是唐代白居易所創作的七言絕句。此詩寫詩人在花下,感慨劉禹錫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遇,不一一列舉,亦不直接抒情,而以“多少事”三字概括二十四年經歷。此詩語句似平淡而意蘊沉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杏園花下贈劉郎中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白居易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杏園花下贈劉郎中
怪君把酒偏惆悵,曾是貞元花下人。
自別花來多少事,東風二十四回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杏園:唐長安園林風景區,在都城東南的通善坊,北接大慈恩寺,東臨曲江池,以盛植杏林而著稱。每逢杏花開放,人多來此賞花遊園。唐代新科進士亦常在此舉行宴會,稱“杏園宴”。劉郎中:即劉禹錫,時官主客郎中。
2.貞元:唐德宗李适年號(785—805年)。

白話譯文

我很奇怪,像你這樣一位在貞元時期曾經叱吒風雲的人,在曲江池畔杏園裡飲酒時竟然會心情不愉快?
從你離開的日子裡,長安城裡發生過許多轟轟烈烈的事,而這一晃就是二十四年,春天可以一年過去重新又回來。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時詩人白居易在長安,這首詩是游曲江池畔杏園時寫的。白居易和劉禹錫是很要好的朋友。唐順宗即位之初,任用王叔文進行革新,史稱永貞革新。僅僅幾個月,這場革新就在保守勢力的反對下失敗了。當時,劉禹錫年僅33歲,任監察御史,由於參與永貞革新,被貶為朗州司馬。二十多年後,他回到京城長安任職,春遊曲江時,劉禹錫撫今追昔,心生惆悵,白居易就寫了這首詩贈給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怪君把酒偏惆悵”既寫出了重新進京任職的劉禹錫的傷感,而一個“怪”字又為推究傷感背後的原因作了鋪墊。飽含著傷感,劉禹錫也曾經是貞元年間長安城中得意的看花之人,與詩人相比,他更少年得志,雖然二人年齡相同,但劉禹錫中進士的時間要早得多。而在詩人默默無聞地做“校書郎”的時候,劉禹錫已經參與權力中心的運作了。那時,劉禹錫年歲已老,官位仍然不高,在比資歷要低得多但職位要高得多的詩人面前,劉禹錫深有感慨。而詩人也理解劉禹錫此時的心情。
接下來的“自別花來多少事”明寫與花告別,實寫劉禹錫離開長安的日子裡,長安城裡發生過許多轟轟烈烈的事,這些事詩人沒有明說,因為那些大事,雙方都是知道的,如劉禹錫離開長安的當年,前後就換了三個皇帝:德宗、順宗、憲宗。而在劉離開京城後,又換了穆宗、敬宗、絳王李悟、文宗等幾任皇帝,宰相之位更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再加上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整個唐王朝的政局就一直處於動盪不安的局面。而這一晃就是二十四年,春天可以一年過去重新又到來,但青春卻不會如春天那樣重新回來了,而只會逐漸走向衰老。二十四年前,當劉禹錫走出京城時,還是一個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青年,而二十四年後,劉禹錫已經是標準的老頭了。而對這一切,兩個老友之間並不需要很多語言來交流,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是一首短詩,但含意卻非常豐富,具有含蓄之美,也能很好地傳達詩人對朋友的情義。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書畫家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一別二十四年,其間遷使憂樂等事,不堪備舉,但記得當年同為花下之人耳。所以“把酒”不覺“偏惆悵”也。“怪君”二字,直貫終篇,彼此深情,依然言表。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