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群

李順群

李順群,男,1971年出生,河南衛輝人。教授,博士/博士後,國家註冊土木(岩土)工程師,岩土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函評專家,黑龍江自然科學基金函評專家。2006年8月晉升為副教授, 2011年11月晉升為教授。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EI收錄七十多篇)。授權專利二十多項(排名第一),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排名第一)。主要研究方向:隧道和地下工程凍結法施工、地基和路基監測、基坑和樁基礎、土的強度與本構關係。主講課程:土力學、基礎工程、工程結構等。EI收錄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岩土工程學報》、《岩土力學》、《工程力學》、《中國公路學報》等刊物審稿專家。土的本構關係及強度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順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衛輝
  • 出生日期:1971年
  • 畢業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 性別:男
1.學歷和經歷
1993年7月 在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獲得土木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2003年3月 在遼寧工業大學獲得工程力學專業碩士學位;
2006年7月 在大連理工大學獲得岩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006年12月~2010年07月 天津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
2008年11月~2009年11月 義大利Universityof Napoli “Parthenope”大學訪問學者;
1999年1月~2007年04月 在遼寧工業大學先後任實驗師、講師和副教授;
2007年5月~2011年10月 在天津城建大學任副教授;
2011年11月~ 在天津城建大學任教授。
2.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
(19)天津市建設工程研究所項目(hx2018-12),“一種適用於天津地質條件的低影響海綿城市建設方法研究”。項目主持人。2017.1~2018.12。
(18)天津市建設系統科學技術項目發展計畫(2016-25),“天津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砂石滲井研究和套用”。項目主持人。2017.1~2018.12。
(17)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6JCZDJC39000),“天津正凍黏土的熱力耦合及在捷運凍結法施工中的套用”。項目主持人。2016.4~2018.3。
(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78290),“非飽和土的強度指標與其低維合成微結構參數的統計關係及機理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12.1~2015.12
(15)中國科學院岩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Z013002),“地下工程中的非飽和、非極限土壓力及其套用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13.1~2014.12
(14)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11JCYBJC02900),“濱海新區軟土的固結特性及其微結構再造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11.4~2014.3
(13)中國科學院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SKLFSE200906),“凍土抗剪強度指標的微結構預測模型”。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10.1~2012.12
(12)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210004),“一維固結條件下黏性土微結構再造特徵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10.3~2013.2
(11)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200902276),“非飽和重塑試樣強度指標的合成微結構參數預測模型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08.8~2010.6
(10)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面上一等)(20080430091),“非飽和黏土的蠕變特性及其微結構再造規律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08.7~2009.6
(9) 天津市高等學校科技發展基金計畫項目(20071005),“天津粘土土壓力與變形特性的耦合關係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07.11~2009.10
(8) 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畫( 2004F 105),“非飽和土的強度理論及其套用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05.1~2006.6
(7) 河北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開發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W1002),“淺層水開發誘發的非飽和土層沉降機理與計算模型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10.11~2013.10
(6)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JG-1181),“土力學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研究”。項目主持人。已結題。2012.1~2013.12
(5) 天津市高等學校科技發展基金計畫項目(20071006),“成層地基中靜壓樁擠土效應的機理研究”。參加人。已結題。
(4) 天津市科技支撐重大項目(11ZCZDSF04800),“天津文化中心工程建設新技術集成與工程示範”子課題“複雜地質條件下鋼管柱的地下精確定位和管內密封技術”。參加人。已結題。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140024)。“纖維加筋濱海鹽漬土的強度與加筋補強作用機制研究”。2012.01-2012.12。已結題。排名第四。
(2) 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09JCYBJC07800),“濱海新區靜壓樁擠土效應及其防治措施研究”,2009-04至2012-03,已結題。排名第四。
(1)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211005),“濱海吹填土快速固化材料製備及固化機理研究”。排名第四。已結題。
3.獲獎情況
(1) 2015年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證書編號2015JB-3-145-R1,濱海軟土微觀結構、固結特性和沉降預測研究及套用。排名第一。
(2) 2017年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證書編號2017JB-3-102-R1,原狀非飽和土強度與其微結構的關係研究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套用。排名第一。
4.代表論文情
[35] 一類三維土壓力盒的設計及試驗驗證[J].中國公路學報, 2018, 31(1): 11-19.
[34] 初始應力線和原狀土的修正Mohr-Coulomb準則[J].工程力學, 2016, 33(7):116-122.
[33] 原狀土的劍橋模型和修正劍橋模型[J].岩土力學, 2015, 36(s2): 215-220.
[32] 考慮原狀土初始應力狀態的修正SMP屈服準則[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15, 42(03): 102-107.
[31] 一種三維應變花的工作原理及其套用[J].岩土力學, 2015, 36(05): 1513-1520.
[30] 土的應力狀態和基於Mohr-Coulomb準則的結構性模型[J].中國公路學報, 2014, 27(11): 1-10.
[29] 常規三軸試驗固結階段的理論研究及試驗驗證[J].工業建築. 2014, 44(02): 72-76, 68.
[28] 飽和非飽和土的位移土壓力及其非極限力學指標[J].中國公路學報, 2013, 26(2): 26-33.
[27] 一種微結構顆粒體分布特徵的分析方法[J].岩土力學, 2013, 34(3): 731-736.
[26] 考慮非飽和特性時預留土對支護結構的影響[J].工程力學, 2012, 29(5): 122-127.
[25] 凍土力學性質影響因素的顯著性和互動作用[J].岩土力學, 2012, 33(4): 1173-1177.
[24] 反壓土對懸臂式支護結構嵌固深度的影響研究[J].岩土力學, 2011, 32(11): 3427-3431, 3436.
[23] 閾值選取對黏土微結構參數的影響分析[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1, 12(4): 354-360.
[22] 一維固結條件下黏土微結構再造過程研究和描述[J].岩土力學, 2010, 31(11): 3435-3440.
[21] 考慮剪力連續性條件的Winkler地基梁計算[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11(5): 528-533.
[20] 黏土微結構各向異性評估的譜系聚類方法[J].岩土工程學報, 2010, 32(1): 109-114.
[19] 非飽和土的系列強度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 2009, 26(11): 140-144.
[18] 二次曲線作為Mohr包線時的地基塑性區[J].廣西大學學報, 2009, 34(3): 297-300.
[17] Study on suctions in unsaturated soils withoverlapping meniscus as pore water & pore air continuous[J]. Electronic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6] 黏土微結構參數的相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J].岩土工程學報, 2009, 31(7): 1120-1126.
[15]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Critical Load andPlastic Zone for Strip Foundation[J].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Engineering.
[14] 粒間吸引力對非飽和土變形及強度的影響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8,32(6): 1169-1172.
[13] 球形顆粒緊密堆積狀態時的吸力分析[J].岩土力學, 2008, 29(11): 2927-2932.
[11] 某深基坑工程中的黏土微結構研究[J].岩土工程學報, 2008, 30(SUPP): 151-154.
[10] 複雜條件下Winkler地基梁的解析解[J].岩土工程學報, 2008, 30(6): 873-879.
[9] 一維穩態滲流時非飽和土中的基質吸力分布[J].岩土力學, 2006, 27(SUPPL): 90-94.
[8] 考慮基質吸力變化時非飽和土的一維本構模型[J].岩土力學, 2006, 27(9): 1574-1578.
[7] 地震液化的突變模型研究[J].工程力學, 2005, 22(2): 137-143.
[6] 含水量變化時非飽和土的變形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5, 27(2): 24-27.
[5] 基於尖點突變模型的地震液化和孔壓研究[J].套用力學學報, 2004, 21(4): 151-155.
[4] 考慮乾燥裂縫時非飽和土垂直切坡臨界自穩高度[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2004, 44(5): 704-709.
[3] 基於廣義Mises條件的地基塑性區的確定[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4, 26(10): 42-45.
[2] 壓力超過分叉荷載時中點屈曲位移的確定[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3, 35(4): 495-497.
[1] 飽和粘土一維固結係數的非線性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2, 21(6): 726-729.
7.授權專利
[1] 發明創造名稱:封閉系統中飽和黏土凍脹率的計算方法。專利號ZL201510786398.0。
[2] 發明創造名稱:利用比熱計算確定土凍結過程中未凍水含量的方法。專利號ZL201510749173.8。
[3] 發明創造名稱:微型三維土壓力盒及其測試方法。專利號ZL201610761504.4。
[4]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測試土體內部三維應力狀態的裝置及測試方法。專利號ZL201510956800.5。
[5] 發明創造名稱:砂土、粉土和粉質粘土的導熱係數確定方法。專利號ZL201510195398.3。
[6] 發明創造名稱:對基於軸平移技術測試的非飽和土土水特徵曲線的修正方法。專利號ZL201510786347.8。
[7]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測試三維應變狀態的測試裝置及其測試方法。專利號ZL201410740140.2。
[8] 發明創造名稱:側向位移式多功能模型槽實驗系統。專利號ZL201410022445.X。
[9] 發明創造名稱:基於微結構參數的黏土固結係數預測方法。專利號ZL201210286629.8。
[10] 發明創造名稱:一種基於孔隙率的黏土掃描電鏡照片圖像分割方法。專利號ZL201210244143.8。
[11] 發明創造名稱:削角正交異面式三維土壓力盒。專利號ZL201721423080.7。
[12]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製作岩土和混凝土應變桿的模具。專利號ZL201721426139.8。
[13]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測試土體內部線應變的裝置。專利號ZL201721426137.9。
[14] 發明創造名稱:適用於黏土、砂土土層的小型鑽土機。專利號ZL201721156306.1。
[15] 發明創造名稱:土體單向應變測試裝置。專利號ZL201720309206.1。
[16]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增大地表水下滲量的裝配式滲井。專利號ZL201621169015.1。
[17] 發明創造名稱:粉煤灰陶粒雨水滲井。專利號ZL201720447146.X。
[18]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製作菱形十二面體三維測試裝置基座的模具。專利號ZL201720528060.X。
[19]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製作正交異面式八面體三維土壓力盒基座的模具。專利號ZL201720527117.4。
[20] 發明創造名稱:適用於正十二面體式三維應力測試裝置的模具。專利號ZL201720525820.1。
[21] 發明創造名稱:正六稜體作為骨架的三維應變測試裝置。專利號ZL201720451713.9。
[22] 發明創造名稱:樹脂材料的三維應變測試裝置。專利號ZL201720404561.7。
[23]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測定凍土各嚮導熱係數的裝置。專利號ZL201720361517.2。
[24] 發明創造名稱:土體彈性參數測試裝置。專利號ZL201720308915.8。
[25] 發明創造名稱:高分子材料管狀滲井。專利號ZL201621197096.6。
[26] 發明創造名稱:以既有地層作為蓄水海綿體的地下水庫。專利號ZL201621168888.0。
[27] 發明創造名稱:用於測試土體內部三維應變狀態的裝置。專利號ZL201621144337.0。
[28]發明創造名稱:用於土體的固液分離裝置。專利號ZL201620395683.X。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