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霞先生祠堂記

《李青霞先生祠堂記》是馬建忠所著作品,出自於《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李青霞先生祠堂記
  • 作者:馬建忠
  • 作品出處:馬建忠、邵作舟、陳虬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青霞先生之祠,創於明之□□。明末遘亂,卒伍屯宿,剝楹析桷,徒為爨薪,牧豚畜豕,污於馬隊。於是大雅之堂鞠為污萊,俎豆之禋歇絕,學詩之士不至。鼫鼠是宅,茂草沒居,光靈奭然,芳塵晻沒。耗矣傷哉!
光緒□年,□□□□修之,堂廡翼儼,丹青翕 。粵之人士以歲時芚苹薦馨,式歌且舞,以思先生之風。祠既成,問記於余。謹案:《禮·祭法》:有功德於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非是族,不在祀典。先生嘗為校官於漢上,鋤榛辟卉,導狉行獷,使漢上之人誦經諷雅,莘莘知學,有若文翁之於蜀焉,則漢陽宜祀之。先生又嘗為令於義寧,易三苗之俗,革蠻陌之風,訓之若子弟,導之以《詩》、《書》,文法既立,風俗斯美,椎魋慕化,上國是賓,有若子厚之於柳焉,則義寧宜祀之。番禺為其生長之區,嘯歌之地,非嘗蒙文翁、子厚之德,不宜祀也。然則先生如何而有祠?曰:天下之動物者,莫如風。風者,無形而有聲,變感萬物,使人油然勃然而不自知。故俗曰風俗,詩曰風詩,取其動人易入也。粵崎嶇嶺海之間,與中原文獻不接,自楊儀郎、張曲江祖軔而後,學如萌芽。然自五代、宋、元,僅僅有餘、崔二公支柱其間,豈才明之不生哉?亦風流未扇,同埋於幽暗㫚昧耳。先王與孫、王五子,乃厲高蹈,結抗風,南園之風遂騖天下。學者聞風並興,非獨歐、虞、鄺、梁、黎諸公聯軌詩壇,抗衡上國也。隸終明季,粵中詩社之盛,與雲間幾復千里相應,黎、鄺、屈、陳猶歌泱泱之大風,以表南海焉。其間忠義、節行、政事之士驂靳騰駕,雲集而霧布,使海濱人物蔚然與鄒、魯、江、浙並駕爭先,為囂、陀開粵以來所未見聞。推所自出,謂非先生與四子風之之功哉!禮鄉先生有道藝者,沒而祭於社,先生非其人歟!
且夫我粵自明以來,五先生以詩教開始,白沙以理學開其中,阮文達以經學開其中,其□不同,其學不同,而其風使粵人知學,其功則一,均宜永祀於粵,世世不朽者也。願祀先生之祠,而縱言以告後人焉。
若言先生工詩,能為太白、長吉之體,則後之能詩者尚多,未足語先生也。
光緒十年□月朔,後學南海康祖詒記。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本書是晚清三位思想家的論著選編。三人生活時段基本相同,所處時代、社會巨觀環境相同,變法思想亦多有相同或相通之處。馬、邵、陳三人都沒有很高的科舉功名,都沒有很高的政治與社會地位,但都相當了解社會弊端,關心國運民瘼,思想敏銳,究心新學,疾呼變法維新。馬建忠(1845-1900)是早期啟蒙思想家、洋務活動家、語言學家。他早年受教於教會學校,後留學法國,主修法律,為其時留歐學子之翹楚;回國後成為李鴻章的得力洋務干將,參與、主持了洋務派舉辦的許多重要經濟、外交及軍事活動;晚年所著《馬氏文通》,是中國第一部較全面系統的語法學著作。邵作舟(1851-1898)久參北洋幕府,究心於當世之務,於政治、哲學、經濟、軍事、輿地、水利、鐵道、音韻、文章學等領域多有建樹和創見,1887年寫成近世“危言”第一書,其後又主筆了改良變法第一折,慧舉了中國鐵路第一人。陳虬(1851-1904)久處社會底層,洞悉社會痼疾,提出了內容相當廣泛的變革思想,涉及政治制度、社會組織、軍事防禦等方面,並有一系列革新實踐。其組織的“求志社”是將社會烏托邦思想付諸實踐的嘗試,雖遭忌於時,但在思想史上有重要價值。所創利濟醫學堂為近代第一所新式中醫學堂,所編《利濟教經》是近代最早的新式醫學教科書。編者簡介薛玉琴,女,歷史學博士,教育學博士後,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及人物研究,出版專著《近代思想前驅者的悲劇角色:馬建忠研究》、《百年家族——馬相伯》等。徐子超,男,1966年畢業於前合肥師範學院中文系。1978年開始蒐集研究績溪及徽州地方志與文史資料至今。1985年起在《江淮論壇》等書刊發表史論,系二輪《績溪縣誌》、《徽墨志》、《績溪教育志》執行主編。1987年開始研究邵作舟。陸燁,男,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生,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上海城市史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