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陳辰
- 出生地:湖南衡陽
- 出生日期:1982年
- 職業:油畫家
- 畢業院校:中國美術學院
個人履歷,個人歷程,獲獎與展覽,拍賣與收藏,作品評論,油畫評論,攝影評論,
個人履歷
1982年3月19日出生於湖南省衡陽市
1986年 4歲開始自學習畫
1988年 就讀於湖南省常寧市宜陽國小
1991年 轉入湖南省衡陽市中南路國小
1992年 10歲時師從衡陽市書畫家蔣二芒老師學習國畫
1994年 12歲就讀于衡陽市第八中學, 師從衡陽市師範大學唐明立老師系統學習繪畫基礎,後師從楊文理老師
1997年 15歲考入坐落在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附中
2001年 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師從陳宜明教授,王羽天教授,孫景剛教授,常青教授
2005年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
2006年 外聘於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基礎部及美術教育系
2007年 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師從導師何紅舟教授,陳宜明教授,王羽天教授,孫景剛教授
2009年 受邀北京今日美術館“青澀創想計畫”,駐地創作半年並舉辦首屆“關注的力量”油畫展
2010年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同年畢業創作獲中國”羅中立獎學金"
2011年 實習應聘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
2012年 赴北京從事職業藝術創作,並簽約於文化部中展德美展覽責任有限公司
2014年 創立北京純色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個人歷程
李陳辰出生在一個文藝家庭,父親是小提琴樂手,母親是歌劇團的聲樂演員,從小受家庭藝術薰陶,6歲開始習畫, 10歲時開始系統學習中國畫, 師從蔣二芒老師, 12歲時開始系統學習繪畫基礎,師從過唐明立老師和楊文理老師。李陳辰從小就有很敏銳的藝術感覺,參加各類少兒書畫大賽,得獎無數。15歲時,李陳辰同時報考了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和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附中,面臨一南一北兩所地域和畫風不同的專業高中,他毅然決定在杭州開始了自己的藝術學習生涯,這個決定也就決定了李陳辰長達10多年在這個風景秀美的江南名城的生活和學習的歷程。對於一個15歲就離開家的求學少年,附中的學習對李陳辰的基本功訓練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附中學習階段,多幅作品被留校出版。19歲,李陳辰順利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遇到一位對自己具有重要影響的導師陳宜明教授,陳宜明與劉宇廉、李斌合作的連環畫《傷痕》《楓》等享譽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所未有的畫風和對人性的表現成為“傷痕美術”的發端與代表作。陳宜明教授對李陳辰繪畫上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對於線性素描和古典素描的研究,李陳辰就讀的油畫系第二工作室是新具象工作室,李陳辰重視對傳統繪畫的研習,同時對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和當代藝術觀念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的畢業創作《青春殘酷之現場的設計》系列油畫作品也是對這一階段學習的總結。本科畢業後,李陳辰沒有直接走向職業創作的路,而是選擇一面在美院基礎教學部任外聘教師,一面繼續考研。2007年,李陳辰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國美院油畫系研究生,從而開始了美院繼續深造之路。研究生導師何紅舟也給與了他很多的指導和幫助。2009年,還在讀研二的他受北京今日美術館“青澀創想計畫”項目邀請,在今日美術館駐地創作了半年,並成功舉辦了《關注的力量》油畫展。2010年,李陳辰的畢業創作《夏娃的墜落》和《戈多的等待》集中體現了李陳辰的創作思路,即用具象寫實的語言和荒誕的畫面,對當下80後獨生子女一代的心理敘事的描繪。當年的畢業創作也獲得了中國“羅中立獎學金”。之後的一年,李陳辰被成功應聘為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專業教師並上崗實習,然而體制的教條和波瀾的命運並沒有讓李陳辰最終留在天津,2011年正直李陳辰三十而立之年,也是他人生命運和事業波折的一年,李陳辰回到杭州,沉寂思考了一年,決定還是要去北京開始自己的藝術職業創作生涯。2012年夏天,李陳辰入選中國文化部和北京中展德美展覽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的“cyap中國青年藝術家推廣計畫”並簽約。2013年春,李陳辰正式來到北京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之夢,面對這個複雜的當代藝術圈,李陳辰刻苦勤奮的創作,進一步對“觀念寫實”這個概念和命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挖掘,從而找到一條符合自己的個人化語言和創作風格。他的作品不停的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博覽會和拍賣會,曾展出於包括今日美術館、798悅美術館、上海多倫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等等國內重要展館。李陳辰的作品不僅僅是停留在架上繪畫,還涉及觀念攝影、水墨、影像等等媒介,2013年,他的油畫及攝影作品分別入選並參加了“生長—2013上海青年美術大展”油畫和青年攝影單元。2014年11月,他的觀念攝影作品參加了法國尼斯的《遠望地平線——亞洲藝術的新音》藝術展,這也讓他的作品被海外人士所了解。李陳辰的油畫作品從表面上看是傳統的寫實語言,但具有強烈的個人符號特徵和當代觀念性,。隨著職業創作的道路越走越遠,他的作品也開始被更多的人們熟知和喜愛。
獲獎與展覽
2001年 李陳辰自選作品展(杭州)
2003年 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二工作室作品展(杭州)
2005年 參加“月映浙潮”——2005浙江油畫大展獲優秀獎(杭州)
2006年 參加“浙江名家繪畫展”(寧波)
2007年 世紀之星”第二屆油畫系學生作品展(杭州)
2007年 第二屆中國美術院校師生油畫作品展(深圳 大芬美術館)
2007年 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新銳藝術展(北京 牆美術館)
2008年 “藝術春天”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作品群展(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8年 “青澀創想”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北京 今日美術館)
2009年 應邀參加今日美術館駐地創作計畫,為期半年,並參加“關注的力量”藝術展第一回(北京 今日美術館)
2009年 參加“關注的力量”油畫展第一回(廣州 華藝廊)
2009年 參加第4屆“世紀之星”中國美術學院全院作品展(杭州)
2010年 應邀參加“關注的力量”第二回展(北京 今日美術館)
2010年 參加“以寫實之名“當代藝術院校研究生作品巡展(北京 今日美術館)
2010年 獲中國“羅中立獎學金”,並參加“羅中立獎學金”展(重慶美術館)
2011年 參加”心中的景致”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 (重慶 重慶發美術館)
2012年 入選中國文化部和德美意嘉藝術基金合作的“cyap中國青年藝術家推廣計畫”,並參加“引爆---cyap中國青年藝術家推廣計畫”匯報展(北京 國際會展中心)
2013年 參加《春,綻放》博寶藝術網 第二屆青年油畫家聯展(北京 國粹苑美術館)
2013年 參加《製造多巴胺-會畫性》藝術展 (北京 前後空間畫廊)
2013年 參加“五四青年藝術家聯展”(杭州 西溪濕地洪園)
2013年 參加杭州藝術博覽會 (杭州 世貿會展中心)
2013年 參加 “我的世界“---第二屆當代藝術weibo大展 (北京 宋莊美術館)
2013年 參加《致青春:反觀與重構—馬奈草地第三屆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北京 馬奈草地美術館)
2013年 參加《新寫實》青年藝術家聯展(北京 hihey藝術中心)
2013年 參加《想像無限——青年藝術家聯展》(北京 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2013年 參加《E京華3—雅昌藝術家聯展》(北京 時代美術館)
2013年 參加”I Can Play--買的起的藝術節“(北京 西單大悅城)
2013年 參加"2013璀璨藝術"國際藝術博覽會 ,"觀念與重構--新寫實藝術展 (北京 全國農業展覽館)
2013年 油畫及攝影作品分別參加“生長—2013上海青年美術大展”油畫單元,青年攝影單元(上海 劉海粟美術館)
2014年 參加”首屆觀念寫實油畫展覽”(上海 多倫美術館/南通 中心美術館)
2014年 參加”自然之境----首屆藝術平谷名家作品邀請展(北京平谷)
2014年 參加”無畏無疆----中國當代馬文化藝術交流展”(北京 中華世紀壇)
2014年 “正反---當代油畫邀請展”(北京 建國飯店一號藝術空間)
2014年 博寶第三屆油畫家聯展(北京 國粹苑美術館)
2014年 “新生代寫實油畫作品聯展”(上海 美麗道國際藝術機構)
2014年 “同構-對畫-----兩岸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北京 索卡藝術中心)
2014年 參加“潛現實----觀念寫實繪畫六人展”(北京 頤和苑館 萊維藝術空間)
2014年 參加《E京華4—雅昌藝術家聯展》(北京 皇城美術館)
2014年 參加《浮世與再現—錦繡藝術寫實油畫展》(北京 悅美術館)
2014年 參加《遙望地平線——亞洲藝術的新音》(法國 尼斯美術館)
拍賣與收藏
作品 | 《何時面對》 | 尺寸 | 210×4000px | 專場 | 當代油畫匿名專場 | 拍賣時間 | 2009-08-30 |
成交價 | RMB 60,000 | 拍賣公司 | 拍賣會 | 2009中久富萊首場拍賣會 |
作品 | 《覓影》 | 尺寸 | 70x2250px | 專場 | 油畫及當代藝術專場 | 拍賣時間 | 2013-12-01 |
成交價 | RMB 80,000 | 拍賣公司 | 拍賣會 | 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
作品 | 《破曉》 | 尺寸 | 100×2000px | 專場 | 當代先鋒——油畫雕塑專場 | 拍賣時間 | 2013-12-25 |
成交價 | RMB 60,000 | 拍賣公司 | 上海泛華拍賣有限公司 | 拍賣會 | 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
作品 | 《米小姐的荒蕪花園》 | 尺寸 | 180x3250px | 專場 | 現當代中國藝術日場(一) | 拍賣時間 | 2013-12-02 |
成交價 | RMB 12,0000 | 拍賣公司 | 拍賣會 | 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
作品 | 《米小姐的未知現場》 | 尺寸 | 180x3250px | 專場 | 現當代藝術(二) | 拍賣時間 | 2014-06-02 |
成交價 | RMB 100,000 | 拍賣公司 | 拍賣會 | 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
作品評論
油畫評論
李陳辰的作品其表征是寫實的手法,但其作品有別於傳統寫實繪畫的宏大敘事,是在當代語境中的一個探索範例。這類新寫實繪畫對新敘事策略的自覺運用彰顯出當代繪畫新的美學範式。無論是現實主義敘事模式對歷史、風情或現實的記錄,還是現代繪畫對個人心理意識流的記錄, 敘事性不再是傳統再現繪畫平鋪直敘、毫無保留的記錄載體,而這種新的敘事更多是繪畫觀念及意義的表現工具。當敘事脫離巨觀話語系統而進入微觀個體後,不論是傳統記錄性的小形象敘事,還是虛擬幻想的敘事,都是去記錄一個被抽離或者被重造的表象。這種新敘事策略是後現代藝術的濫觴,是對記錄性的否定,並通過視覺控制創造的新圖像。於是繪畫文本意義也就不能通過單一話語加以闡釋,文本意義呈現出多義性及不解性。
李陳辰作品的背後意義更多的需要從其成長的代性特徵來加以分析和闡釋。作為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一代,在人類學範疇里, 它是一種特殊意識形態下的產物 。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時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頭幾年,是與改革開放一同成長起來的。他們在從封閉到開放的社會變革過程中完成了自己的成長。與前一輩相比,他們身上更多地體現出兼容並蓄的開放情懷,同時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大量出現直接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家庭結構。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孤獨感”和“焦慮感”是獨生子女最容易提及的詞語。他們也沒有支持中國傳統家庭的最基本的社會關係網路。由於他們的生活是在 “上一輩”無微不至的呵護中成長 ,形成的個人化、個性化,一直導致了社會與這一代人普遍意義上的溝通成為了障礙 , 由於這種障礙自然造就了他們對社會現實生活的恐懼。正如作品《孤島-隔離》中的小男孩,指著一條幹枯河道中一條漸漸生命消逝的魚,這種看著生命逝去的痛楚感,正是他對於成長和生存狀況的自省。似乎在訴說當我們面對業已存在的生存環境不再適合生長時,年輕人是如此的脆弱和無助,而又無能為力去改變現狀。
李陳辰作品呈現的是一種孤獨,不確定,富有陌生感的心理敘事,他似乎通過畫面在敘說某個個體化的故事, 畫面本身呈現的荒誕的情節和置景也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性。《夏娃的墜落》是李陳辰的研究生畢業作品,他從中國美術學院附中一直到研究生,經歷了十幾年的科班體制訓練。而他似乎對光情有獨衷,對看起來莫名的光的運用和戲劇化的布景構成了其作品的特有表征。在他看來,光具有一種宗教感,更能烘托其畫面的精神性。在這件作品中,男孩和女孩看似正在導演一部無聲的舞台劇。作品似乎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當下年輕人對於“家”的理解,隨著獨生一代的成長,似乎他們對於家庭的觀念具有獨特的理解。男女之間的肢體語言似乎又是城市年輕人無聲的抗爭與對話,這種看似有聯繫而又具有陌生感的舞台布景,似乎營造了一種當下年輕人對於家庭和情感的無助感與迷茫感,這正是年輕人對於遠大理想精神的訴求與現實生活的殘酷形成的抗爭與矛盾。
李陳辰的每幅作品似乎都是他對於獨生一代成長的理解,在《戈多的等待》這件作品中,所謂“戈多”實際上是一個虛無的人,沒有人知道“戈多”是誰,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李陳辰似乎通過在表達一個現實的悖論,當青春遠去,當年輕人精神理想不再的時候,等待也許是每一個人成長路上錯位的方式,這種無助,焦慮,迷茫的無聲等待是當下獨生一代的集體焦慮的心理,這是心理的呈現正是政治無意識對於當代年青人的影響,而李陳辰將這種心理的潛性意識通過舞台布景而呈現出來一種陌生感圖式。這種等待的孤寂糾結於難以言表的心境,帶著青春的感傷與自戀的焦灼。
在李陳辰最近的作品中,他似乎從關注內心對外在生存狀況的適應性反映,而轉向關注社會的現象和問題,比如在《米小姐的未知現場》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似乎在逃離的年輕女子,遠處開著門的汽車似乎在暗示車主人和女子的關係,這種關係具有多種解讀性。當獨生一代崛起與自立 ,告別自戀自閉、迷茫的時期 ,當需要面對這個紛亂的社會與現實的時候, 現實生活中的情與色,似乎是講不完畫不盡的主題。畫面表現了他對情和色的看法。畫面強光的照射下,似乎又是在刻意安置在城市邊緣的某個角落,這種戲劇化正在發生的事件讓主體之間的關係具有了一種不可靠的模糊性。
李陳辰的作品偶爾會用馬或者鹿等動物來承載畫面的主體,而他筆下的動物具有擬人化的象徵,它們更像是流浪在城市邊緣的夜遊者,它們或者是在尋找,或者是在等待,是對形而上的先驗性的內在訴求。它們習慣於低頭,或者乾脆背過身去,這意味著與觀眾交流的隔絕。同時,它顯露出與環境格格不入的獨立與瑟縮,低順的眉眼似乎也不在意周圍發生了什麼,兀自陷入弱小的人性里。動物負載著一種“流動”的個體體驗,不是旅行的異質感,而是流浪的顛沛卑微和由此而產生的孤獨。
李陳辰的作品是對於當代年輕人的心理體驗的思考,是用一種新的個體的,微觀的,私密的敘事角度去反思現實和歷史對於人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從而使現實與歷史的邏輯重合一致。他的畫面呈現的荒誕感和錯位感,甚至是對抗感和背離感,從而追求一種超越公共政治意義的歷史文本的“新現實”。這種“新現實”是臆想和重組的現實,這個現實不是客觀的現實,而是一種超越“現實”並隱喻當下的“二手現實”,也是是現實的“擬象”——即脫離傳統“宏大敘事”話語系統,從微觀視角角度出發,注重個體在當下語境中的感受和體驗,把個體放在當下流動的歷史和現實中去體驗和感受,將注意力轉向了變動不居的偶然性、遊戲性、複雜性、微觀的,甚至是不可知性,呈現出矛盾、荒誕、開放的敘事視角和異在、對抗的生存姿態。(王愛琴)
攝影評論
詩意的景觀
李陳辰此次呈現出來的一系列名為《潰夜-窺城》的攝影作品,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之前油畫作品那種敏感、孤獨、寂靜的氣質,以黑暗、光線、孤獨的青年和荒涼的野外這些指向明確的視覺形象建構了一個個象徵、隱喻的場景,以一種大眾熟悉的方式冷靜、理性表達自己在當下時代的生存體驗,以及由此延伸到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生存體驗,使觀者在這種介於現實和荒謬中的情形中產生共鳴。
但是,這批攝影又明顯表現出更加多元和複雜的信息,它們比油畫作品更傾向於現實關注———可以看出李陳辰對於藝術語言的敏感,儘管他設計的場景是如此相似,但他仍能夠精確地把握油畫語言與攝影語言之間的微妙差異:前者天生適合生產文學修辭的氛圍,而攝影更能體現真實性和理性;當那種詩意的場景以攝影方式表現出來的時候,會迅速對觀者產生一種刺激:原來這種場景並非虛構,而是真實存在於某個未知的角落,從而強化了畫面中那種孤獨感在這個時代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