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明代嘉靖進士李先芳曾居住於此而得名菏澤李進士堂。清末至1956年屬山東菏澤市舊城區。1984年設菏澤市李進士堂鄉,2000年3月撤鄉設鎮至今。
商羊舞是發源於菏澤市鄄城縣境北部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流傳於菏澤市李進士堂鎮、菏澤市舊城鎮一帶,以菏澤市李進士堂鎮杏花崗村最為著名。據考證此舞源於商周時期,成熟於春秋戰國時期,宋明時期是鼎盛期。此舞為集體舞,一般12至16人為宜(男女各半)。 在樂隊的伴奏下,舞蹈隊員手持響板跳舞,模仿商羊鳥的動作,雙手執響板有節奏的撞擊,發出脆響,進行表演。
東漢王充《論衡?變動》云:“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曲其一足起舞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跳神篇》則對“商羊舞”有了舞蹈的記載:“婦束短幅裙,屈一足,作商羊舞。”商周時期,商羊鳥的出現是一種水祥吉兆,每當天旱久不雨時,人們就盼望商羊鳥的出現。人們自扮商羊鳥,戴面具,拿響板 ,結彩鈴,模仿商羊鳥的動作,舞蹈蹦跳。這種模仿商羊鳥求雨的動作與傳統的祭祀儀式逐漸結合在了一起,經過鄄城先民們的不斷升華、完善,成為一種民間舞蹈,活動除了在天旱求雨時進行外,還形成了固定日期,每年三月三,自商周起,世代相傳至今。
交通
改善交通條件。2004年投資1000萬元的山東菏澤大型恆通浮橋,投放使用,方便了魯、豫兩省物資人員的交流。沿黃公路穿越鎮內,已建成通車中的德商高速縱貫全鎮,山東菏澤黃河大橋座落在該鎮,屆時,將徹底改變交通閉塞的局面,成為菏澤鄄城的“北大門”。
經濟
個體民營經濟發展快。天邦化工有限公司、利康肉類食品有限公司、世星電子廠、中韓天元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落戶該鎮,該鎮共有民營企業30餘家。該鎮擁有豐富的糧食資源、飼草資源、林木資源,鎮黨委政府把林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通過加強宣傳、科學規劃、服務到位等措施。現已發展豐產林兩萬餘畝,已形成“上林下草,上林下菌,林畜一體化”的格局。芝麻劉養貂場、康達種雞場、尖崮堆野兔養殖場等20餘家養殖場已初具規模。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按照“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建項目”的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鎮三分之一的幹部在家作基礎性的工作,確保穩定,三分之二的幹部外出招商引資。一批項目如虹興工藝品有限公司、滬聯化工有限公司和森達木業,菏澤開創磨擦片廠等企業分別在縣工業園區和鎮工業園區建成投產。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四四四一”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三分之一的農民民眾用上了自來水,改廁、改灶等工作已被民眾從可並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民眾參合率在85%以上。黨的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平安李進士堂鎮創建活動成績顯著。通過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使黨的凝聚力、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