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慶

李賢慶

男,1967年。12月生, 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1967年12月生,浙江富陽人。1989年畢業於淮南礦業學院地質系獲煤田地質勘查專業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獲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專業工學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賢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富陽
  • 出生日期:1967年12月
  • 職業:教授,博導
  • 畢業院校:淮南礦業學院地質系
  • 主要成就: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等。 
  • 工作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人物生平,研究方向,科研項目,論文著作,教學情況,獲得榮譽,

人物生平

1985.09-1989.07,安徽理工大學,獲煤田地質與勘查專業學士學位;
1989.09-1992.01,安徽理工大學,獲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專業碩士學位;
1998.09-2001.06,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博士學位;
1992.03-2001.10,江漢石油學院(現長江大學),講師、副教授;
2001.11-2004.05,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後,副教授、教授;
2004.06- 現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

煤油氣地質、有機地球化學、煤岩學與有機岩石學、環境地球化學

科研項目

[1]原油裂解成氣碳同位素動力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572085),負責人。
[2]天然氣生烴動力學研究及其套用,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OGL-200403),負責人。
[3]塔里木盆地台盆區天然氣生烴動力學研究,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滾動項目三級專題(2004BA616A02-01-01-04),第二負責人。
[4]塔里木盆地前陸區天然氣生烴運移動力學研究,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二級專題(2001BA605A02-03-01),主要負責。
[5]鶯-瓊盆地第三系烴源岩生烴動力學研究,中國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委託項目(CNOOCRC-XBY-2002-011),主要參加者。
[6]鄂爾多斯盆地深盆氣藏形成機制,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KZCX2-110-02),主要參加者。
[7]庫車坳陷油氣運移特徵研究,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01BA605A02-03-02-04),主要參加者。
[8]松遼及外圍盆地未熟—低熟烴源岩有機岩石學研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96006-03-02-01),負責人。
[9]地層流體化學成份與天然氣成藏的關係研究,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99-110-01-03-02),主要負責。
[10]江漢鹽湖相盆地未熟油研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96006-07-02),主要參加者。
[11]天然氣甲烷碳同位素動力學研究及其套用,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2002031282),負責人。
[12]焉耆盆地烴源岩有機地化分析,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河南油田委託項目,負責人。
[13]流體地球化學在油氣勘探評價中的套用,江漢石油學院科研發展基金項目,負責人。
[14]渤海海域沙壘田凸起—沙東南構造帶油氣性質差異原因及成藏期次研究,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渤海石油公司委託項目,主要負責。
[15]庫車坳陷三疊—侏羅系烴源岩生油潛力研究,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01BA605A02-03-02-01),主要參加者。
[16]低熟油氣形成機理與分布規律,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85-102-02-06-01),主要參加者。
[17]腐殖煤鏡質組類型及其生烴潛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270120),主要參加者。
[18]東海盆地西湖凹陷下第三系有機岩石學研究,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東海石油公司委託項目,主要負責。
[19]新疆三塘湖盆地石油地球化學綜合研究及資源評價,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新區勘探事業部委託項目,主要參加者。
[20]華北上古生界烴源岩及熱演化研究,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新區勘探事業部委託項目,主要參加者。
[21]柏各莊凸起侏羅系、寒武系油源對比及生油評價,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冀東油田委託項目,第二負責人。

論文著作

[1]李賢慶、趙師慶等,兩種鏡質體結構分析,《煤炭學報》,1996,21(4):353-357。
[2]李賢慶、鐘寧寧、熊波、王鐵冠,全岩分析在烴源岩研究中的套用及與乾酪根分析比較,《石油勘探與開發》,1995,22(3):30-35。
[3]李賢慶、趙師慶,蘇魯一帶不同還原型鏡質組的顯微岩石學特徵及其生烴潛力,《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5,16(1): 22-30。
[4]李賢慶、鐘寧寧、熊波、王鐵冠等,東海西湖凹陷早第三紀烴源岩生烴組分剖析,《煤田地質與勘探》,1995,23(6)。
[5]李賢慶、馬安來、熊波等,顯微螢光光度術在有機岩石學研究中的套用,《地質科技情報》,1998,17(4)。
[6]李賢慶、王鐵冠、鐘寧寧等,未熟—低熟烴源岩有機岩石學研究的若干進展,《地學前緣》,2000,8(3): 103-110。
[7]Li Xianqing, Xiao Xianming, Tang Yongchun, Xiao Zhongyao, et al. The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from Yinan 2 gas pool in Kuqa Depress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49(Supp.1): 107-114.
[8]Hou Dujie, Li Xianqing, Tang Youjun. New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of natural gas in Ordos Basin from hydrocarbons of oil wate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2, 47(10): 853-856.
[9]D. H. Liu, X. M. Xiao, J. K. Mi, X. Q. Li, J. K. She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rapping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petroleum inclusions using PVT simulation software—a case study of lower Ordovician carbonates from the Lunnan Low Uplift, Tarim Basin.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3, 20(6): 29-43.
[10]Mi Jingkui, Xiao Xianming, Liu Dehan, Li Xianqing & Shen Jiagui. An investigation of water-gas interface migration of the upper Paleozoic gas pool of the Ordos Basin using reservoir fluid inclusion inform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 49(7):735-739.
[11]Li Xianqing, Xiao Xianming, Tang Yongchun, Xiao Zhongyao, et al. The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from Yinan 2 gas pool in Kuqa Depress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49(Supp.1): 107-114.
[12]Li Xianqing, Xiong Bo, Zhong Ningning, Ma Anlai, Wang Tieguan and Zhang Aiyun. The Organic Petrological Studies On Immature Source Rocks.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4, v.23, n.1., 17-25。
[13]Li Xianqing, Hou Dujie, Tang Youjun, Hu Guoyi, and Xiong Bo. Molecular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of natural gas from dissolved hydrocarbon in Ordovician formation waters in Central Ordos Bas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3, v.22, n.3.,193-202。
[14]Li Xianqing, Hou Dujie, Hu Guoyi, Liu Changqing, and Tang Youju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components in formation water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Central Ordos Bas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3, v.22, n.2.,116-122。
[15]李賢慶、肖賢明、米敬奎、唐永春等,塔里木盆地庫車坳陷烴源岩生成甲烷的動力學參數及其套用,《地質學報》,2005,79(1): 133-142。
[16]李賢慶、肖賢明、米敬奎、劉徳漢、申家貴、唐永春、肖中堯,塔里木盆地克拉2大氣田天然氣的成因探討,《天然氣工業》,2004,24(11):8-10。
[17]李賢慶、鐘寧寧、馬安來、熊波等,三塘湖盆地侏羅紀煤系烴源岩的熱演化研究,《煤田地質與勘探》,2003,31(1):23-27。
[18]李賢慶、肖賢明、唐永春、肖中堯等,套用碳同位素動力學方法探討阿克1氣藏天然氣的來源,《地球化學》,2005,34(5): 525-532。
[19]李賢慶、侯讀傑、柳常青等,鄂爾多斯中部氣田下古生界水化學特徵及天然氣藏富集區判識,《天然氣工業》,2002,22(4):10-14。
[20]李賢慶、熊波、馬安來等,有機岩石學在油氣勘探評價中的套用進展,《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2,24(1):15-19。
[21] 李賢慶、胡國藝、李劍等,鄂爾多斯盆地中部氣田天然氣混源地球化學標誌與評價,《地球化學》,2003,32(3):282-289。
[22]李賢慶、侯讀傑等,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奧陶系水溶烴的分子地球化學特徵,《沉積學報》,2002,20(4):710-715。
[23]李賢慶、肖賢明、田輝、Tang Yongchun等,碳同位素動力學模擬及其在天然氣評價中的套用,《地學前緣》,2005,12(4): 543-550。
[24]王鐵冠、鐘寧寧、侯讀傑、黃光輝、包建平、李賢慶等著,1995,《低熟油氣形成機理與分布》.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25]李賢慶、馬安來、鐘寧寧編著,1997,《烴源岩有機岩石學研究方法與套用》,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6]Wang Tieguan, Zhong Ningning, Hou Dujie, Huang Guanghui, Bao Jianping, Li Xianqing,et al., 1997: 《Genetic Mechanism and Occurrence of Immature Hydrocarbons》. 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7]李賢慶、侯讀傑等著,《鄂爾多斯盆地中部氣田地層流體特徵與天然氣成藏》,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
[28]王招明、王國林、肖中堯、李賢慶、盧玉紅、張秋茶著,《庫車前陸盆地天然氣生烴動力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教學情況

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主講過“地球化學概論”、“有機岩石學(含煤岩學)” 、“石油天然氣地球化學”、“有機地球化學實驗技術”、“勘探地球化學”、“含油氣系統與成藏動力學系統”等多門課程。

獲得榮譽

[1]獲獎項目名稱:《低熟油氣形成機理與分布規律》,獲1996年度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獲199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主要完成者。
[2]獲獎項目名稱:《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氣田天然氣生烴動力學與主控因素研究》,獲2004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完成者。
另外,多次獲校級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