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邦(當代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興邦(1943-)字子牧,號邈邈堂主人。山東萊州人,居於青島。自幼好繪事,書法。稍長從事工藝美術設計工作,曾參加兩次全國工藝美術設計藝人代表大會。堅持自學,遍臨歷代繪畫,碑帖及篆刻藝術。偏愛詩賦,多有心得。興趣廣泛,博識深求,能揉眾家之長,兼收並蓄,有深厚功力。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涉獵,真草隸篆多有臨池。尤以工筆寫意人物山水見長,其畫有古風。構圖謹密,意蘊離遠,筆法清晰,喜作巨幅,布局章法突破前人,融入新意,用筆設色時有創新,不泥於古人。小品於毫髮之間,蘊含秀美空靈之氣。追求品質和視覺感受,俱受人喜愛。七十年代繪畫作品曾在北京,天津,河北,湖南,浙江人美出版過。七九年赴京參加北京國際機場壁畫創作,作為張仃先生助手參與繪製《哪吒鬧海》。其後創作製作了大型壁畫《九歌》,《漢宮宴樂》,《青島之春》,《樂伎圖》等。八零年後從事裝修設計,其設計獲《全國首屆裝飾裝修展覽會》設計第一名。其設計在烏魯木齊,西安,北京等城市多有成功表現。作品《簫賦·茶宴》入選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作品《東方欲曉》入選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全國中國畫展,並獲優秀作品獎。作品《春秋》入選2006年李苦禪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興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畫家
  • 性別:男
藝術評論,詳情,

藝術評論

畫韻更在古體外——論子牧先生的古典題材繪畫
中國藝術欣逢中國社會發展與變遷的盛世,正在以多樣化的格局重建興盛的文化氣象,曾經在20世紀以來中西文化碰撞與激盪的文化境遇中經歷了沉浮、曲折歷程的中國畫,也走出了受到西方藝術思想觀念影響的迷叢,呈現出自身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在這個過程中,堅持藝術理想並且潛心不懈探索的畫家尤其為中國畫薪火文脈的傳承創新作出自己的貢獻,子牧先生就堪屬一位。
紛繁豐富的當代生活積聚為前所未有的現實奇觀,在這樣的情形下,寄身於奇觀之中並成為與奇觀共生的存在,是繪畫的通常狀況,由此,當代中國畫的藝術探索更多地聚焦於創作主體與現實存在之間的外在關係上,以身處當代社會的經驗,表現藝術與社會互動的現實題材,成為當代中國畫創作的主要現象。相比其這種共性取向,子牧的藝術突出地成為一種例外。他不為畫壇的流行樣式和時尚的觀念更新所動,而是獨闢蹊徑,在中國繪畫的靈山道海中探源取經,直取古典的意境,憑著優秀的稟賦和獨有的感性創造出富有特色的繪畫風格,從而成就了自己藝術世界新穎而豐滿的景觀。
2007年 歐陽修詩意2007年 歐陽修詩意
如果說當代中國畫的普遍傾向是從廣闊的外部世界尋找靈感和源泉,那么子牧的藝術目標則是從藝術內部和自我精神中提取創新的元素,他與當代畫壇主流相向而行的選擇不是偶然或突然的衝動,更不是追求個性的故作姿態,而是由個人修養、藝術經歷和人生閱歷浸染而成的結果。或許子牧其名還不為畫壇廣為周知,但看過他畫的人都會被他面向中國畫傳統精神的深度所感動,更為他在藝術上純粹的追求所驚嘆。
子牧的繪畫經驗基於他從事過的大型壁畫創作。他曾於改革開放的初期投身當時紅火的壁畫創作,參與了首都機場壁畫創作中重彩壁畫《哪吒鬧海》的繪製,也獨立創作了許多大幅壁畫,同時涉獵年畫、連環畫創作。這些經歷不僅錘鍊了他駕馭大型繪畫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將他的藝術視野引向了深厚的中國古典繪畫寶庫,在那裡發現傳統中國畫的資源,領略傳統繪畫精神彌久不衰的內奧。因此,當他轉入中國畫創作領域時,他的抱負、懷想與視野都迅速與經典相接,在精神上超越現實,進入歷史的帷幕深處,在古典題材的時空里構造自己的藝術世界,在傳統的筆墨語言系統中營造個性筆墨的家園。在當代中國畫壇,很少有人象他這樣,扎進古典題材,追尋經典氣息,置身傳統領域,表達當代情懷。
子牧的繪畫首先涌動著對古典精神“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情感的最初衝動不斷地凝聚,匯成他的古典修養,體現在畫面的每一處經營中。從他的作品中透溢出來的古典意味,不僅僅是山水、人物與古典詩詞的鑲嵌與映襯,而是畫家內在修養的外化,由此才有了渾然天成的畫面格局。從筆線間對自然物華、君子蕩蕩的描繪到畫面上對古典詩意的題寫與抒懷,無不體現了他在古典文化方面的用心用力。如果不是從靈魂深處生長出來的對傳統意境的嚮往,如果不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積少成多,如果不是甘於寂寞和敢於走自己的路的精神,又怎能創造出此般觸動人心弦的成果。
子牧繪畫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從傳統形式與古典內容中注入鮮明的時代意識。儘管他的作品延續了傳統的文學性、情節性、敘事性,但在造型用筆中體現出的是當代視覺文化的特質。他擅長用寬闊的構圖表現宏大的場景,以新穎的“寬屏”視域構成對觀者的視覺衝擊,畫面橫向與縱深的空間景色變幻,情境豐富,將唐宋的大景繪畫形制與明清的工整細麗風格結合起來,將寫意的筆法與工筆的造型結合起來,使畫作呈現出充實的內容與清新的意境。他在塑造人物單體形象和人物組合時,不拘泥於形的傳移模寫,而是用線的勾勒、墨色暈染和細緻敷彩多種語言來營構畫面的整體氛境,顯現出超越古典人物群像傳統的現代感,體現出畫家行走於當代文化語境中的文化自覺,以“移步換景”的方式將具有現代感的形式融合到古典的題材中,形成了“古典語境”與“詩意現場”有機融合的獨特創造。

詳情

子牧的繪畫看似古意盎然,實則充滿了當代想像,這是他作品的特殊氣質。在他的作品中,人與物、景與境構成了新的圖像組合,表征出新的意涵。他猶如一位胸有成竹的導演,用亭台樓榭、樹木山石和姿影豐富的人物形象演繹著一幕幕觀念中的古意圖景,尤其是將多個故事並置在同一個畫面的敘事方式更具新意。觀賞他的作品,猶如步入古人雅集、興會的空間,作精神的逍遙之游與暢懷的對話。細微的渲染,雅逸的筆線,還有從古典“界畫”中借鑑和吸收的元素,都匯合為一種超越真實的情境之外的感受。如果說古人作畫是“造化鐘神秀”的躍然紙上,那么子牧的繪畫則在對造化的直面詠嘆之外又多了一層古典文化精神的想像與體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的繪畫並非追摹古體,實則創造新韻。
以當代人的意識續接傳統的經典,在經典的主題和樣式中表現當代人的情懷,子牧先生的藝術為當代中國畫壇提供了新的成果,也再一次證明了中國畫的傳統是今日畫家創造的不竭資源。當清新的氣息從他的畫作中瀰漫出來的時候,我們聽到了傳統與現代交融時發出的迴響。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范迪安
李興邦李興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