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聯璧墓

李聯璧(1867~1916年),字玉山,祖籍山西山後陸州,明永樂年間祖輩遷居灤州南趙莊子,因遷民後李姓人多戶大,遂改稱李家莊,即今馬城鎮大李莊。清末李就學同文館,歷任安徽自強學堂教員、府同知、山東省立大學監督、河間知府等職。民國5年(1916年)8月1日疾歿里第,葬於郝莊村南李氏祖塋。

基本介紹

  • 本名:李聯璧
  • 字號:玉山
  • 所處時代:清末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西山後陸州
  • 出生時間:1867年
  • 去世時間:1916年
簡介,墓志銘,

簡介

李聯璧(1867~1916年),字玉山,祖籍山西山後陸州,明永樂年間祖輩遷居灤州南趙莊子,因遷民後李姓人多戶大,遂改稱李家莊,即今馬城鎮大李莊。清末李就學同文館,歷任安徽自強學堂教員、府同知、山東省立大學監督、河間知府等職。民國5年(1916年)8月1日疾歿里第,葬於郝莊村南李氏祖塋。山西山後陸州,明永樂年間祖輩遷居灤州南趙莊子,因遷民後李姓人多戶大,遂改稱李家莊,即今馬城鎮大李莊。清末李就學同文館,歷任安徽自強學堂教員、府同知、山東省立大學監督、河間知府等職。民國5年(1916年)8月1日疾歿里第,葬於郝莊村南李氏祖塋。
李家莊坐落於灤州城南原馬城縣治東南三里、郝莊北一里灤河西岸。李聯璧聰穎好學,謙遜友善,剛毅果敢,成績優而補學官弟子,享受官府月銀四兩的生活津貼,為廩膳生員。京師設同文館後,聯璧念國事艱危,遂入館求學,以圖救國。學成就職於安徽、山東,因業績突出而連晉知府、道員。辛亥革命爆發後,李回歸本省,後署河間知府,裁府置縣又任河間知縣。李不圖名利,降職無怨,志在為國分憂,解民於倒懸。然時局多變使其壯志難酬,被迫回歸故里。
曾頂戴花翎、晉秩三品的道員賦閒在家,優遊林下,倘徉河邊,廣交朋友,談文論詩,“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倒也落得清閒自在。然偶想生不逢時,命運多舛,懷才不遇,鬱鬱寡歡,企盼有生之年再圖報效國家。
1915年,袁世凱稱帝。嗣後,全國各地反抗鬥爭此起彼伏,日益高漲。日本亦隨形勢之變不承認帝制。袁在眾叛親離、內外交困之際,於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6月6日鬱郁而亡。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後,段祺瑞為內閣總理。段獨斷專行,黎與副總統馮國璋聯合反段。此間,地方軍閥擁兵自重,割據稱王。值中央地方混亂之際,總統府三次督調李聯璧出山任職。據村人傳,李意識到進則助紂為虐,退亦難保身家,遂自戕以避亂世,吞金而亡。
李故後,摯友趙祖銘為其撰寫了碑文。趙祖銘,原名鈺,字式如,又什(十)如,樂亭樊坨人。為人直率耿介,才氣橫溢,卻屢試不第,蓋因“厭薄時文,思樹一幟”。其與梁啓超結金蘭之好,所著《清代文獻邁古錄》書名即由梁題。同治庚午恩貢,議敘知縣。後受聘主持保定蓮池書院。宣統三年退歸故里,花酒自娛,著書立說,除《邁古錄》二卷,還有《涉趣園集》八卷存世。
李聯璧雖曾居官顯赫且家資富殷,蓋因時局及死因葬禮極簡。趙祖銘雖為其撰好碑文,卻未及時立碑。民國30年(1941年)夫人畢氏病故,與其合葬於郝莊之南李氏祖塋,方將碑文略改而鐫刻貞珉矗立墓前。碑文共改9處,如,“病歿里第”改為“疾歿里第”;“葬君州治迤南郝莊之原”改為“葬君州治迤南馬城之原”;“室畢恭人”改為“室畢淑人”等。故落款曰:樂亭趙祖銘十如甫(始)撰文。此時趙已故去13年。
李公故後,畢氏與獨子汝筠理家過活。汝筠生三子三女。時李家有房舍十幾間,土地百餘畝,雇用兩個長工。畢氏病故後與夫合葬始立碑。碑高210厘米(不含碑額),闊75厘米。正面楷書刻“中華民國三十年四月二十日穀旦立 欽授朝議大夫署理河間府知府李公玉山暨配畢淑人之墓 奉祀男汝筠 孫博泉 洪泉 旺泉”。墓志銘為隸書,未注何人書丹。汝筠故後葬於馬城鎮柏莊村西,墓與碑“文革”中毀。土改前,汝筠子女均津門謀生。土改時,李家田產房舍均分予村中貧民。1958年,李聯璧墓被平,為柏木棺、栗木槨,所見葬品無幾,墓碑今已不知下落,僅存拓片。

墓志銘

清穆宗同治改元①,海禁大弛②。中外交涉,重繁且艱,始設總署③京師,領④以邸閣⑤大臣,拓啟館宇,號曰同文⑥,招選材俊之士,自翰林⑦以逮⑧生監⑨。分授英、法、德、奧、俄五國語文⑩。外以備使絕域異國11,內以通譯文書往來,需之甚殷12,應者蓋13寡。其故由於舉世趨重科名,掇14得者自詡清望15,相戒16以入館為黑亢17點;未得者畢智盡氣18,雕琢曼詞19,閔20然而思,一當髖髀21。中下之材因緣就館,驟睹其艱,詫為弔詭22,中道委23去,十率24二三。更求其上,或以門蔭,或以議敘25。僥倖它途,則視此為已陳之芻狗26。其卒克27成業,發名顯跡,用力於當時,而又文行有柢28,矯然陵29出其儕30。吾友李君,蓋其一焉。君諱聯璧,字玉山,灤州李氏。弱冠31補學官32弟子,優等食餼33,選入同文館,分占34英文、算術。君器宇魁岸,性特沖夷35,精力尤過絕36人,在館並攻中西,詣乃大進。鄉薦未售37,以資敘38為部司務39。值安徽創設自強學堂,君應調為教員,薦用府同知40。母憂41回籍。因臬司42連甲公,投效山左43,自巡撫44以下委任責成洋務學務,身兼數役。君持以綜核45,鎮以從容,是非相齏46,外內俱化47,首尾纖毫,亻黽 亻黽 嶄嶄48。先是省立大學,傑構壯觀,糜49款至七十萬金,歲費亦且十萬。生徒粥粥50,教授多不如法,畢業考驗,不協于格。及君任為監督51,手訂課目,分延名師,成績軼52前。君先已晉秩53知府,大吏特薦以道員54升用。適會國變,假55歸本省,署理56河間府知府。裁府改縣,君又任為縣知事,前後兩年,時事怵迫57,志不獲信58。以民國五年八月一日,疾歿59里第,春秋五十。祖攀,考盛春,皆以君貴,先贈朝議大夫60;妣皆贈恭人61。逾月葬君州治迤南馬城之原。室畢淑人,生子汝筠。初予為舉子,厭薄時文,思樹一幟,奮勖獨造62。而考據義理,賓賓然絞腦瘁精,究亦奚裨63實濟。及得交君,每思常共晨夕,研悅泰西64文字語言,藉以博觀域外。窺見彼族奇怪利害,與夫強國製造一切奧賾65。惜吾年已壯,人事牽制,輾轉遷延,以至廢墮66,中間離合靡67常。風雨晦明,輒思君子。曶曶68積三十年,予則窮老江湖,君已塵蛻69長逝。莫或與之,而若或奪之70,將冥冥者司其契邪71。然如君之所學已成,僅一試於府縣之吏,未躋中壽72。噫,可慨也夫73!
樂亭趙祖銘十如甫撰文
注釋:
①清穆宗同治改元:清穆宗,即清朝穆宗皇帝載淳。其1862年6歲登基改紀年為同治。
②海禁大弛:海禁,指在法律和習慣上禁止外國辦的事。大弛,指很大程度上放鬆。穆宗6歲登基,由大臣載垣、肅順等輔政,慈安、慈禧分別為東宮太后和西宮太后。輔政大臣專權,西太后干政,使得朝廷內部不一致,帝國主義得寸進尺,迫不得已禁止外國人幹事的法律和習慣都放寬了。
③總署: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別稱,為統辦洋務的中央機構。鹹豐十年(1860年)末始設,總管外交、通商、海關、海防、訂購軍火、派遣公使等事,並管轄北洋、南洋通商大臣。
④領:擔任,特指兼任。
⑤邸閣:古代朝見天子的諸侯王、郡守等在京城的住所。泛指高級官員的住宅。
⑥同文:指同文館,清學館名。清末列強入侵,五口通商,朝廷以外交屢挫,始議辦新學以圖強。同治元年遂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請,創辦京師同文館。初只授各國語言文字,後又添設算學館。凡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檢討與五品以下進士出身之京、外各官,年齡在30歲以下者,均可送考。
⑦翰林:官名。唐宣宗初置翰林待詔,為文學侍從之官。明清則以翰林院為“儲才”之地,在科舉考試中選拔一部分人入院為翰林官。清制翰林院以大學士為掌院學士,其下設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檢討官等。殿試後,新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稱“點翰林”,在院學習三年,期滿考後散館。優者留院為編修、檢討,其餘分別授官。
⑧逮:至。
⑨生監(jiàn):生,指生員。唐代國學及州縣規定學生員額,因此稱生員。明清時,凡經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名生員,習慣稱秀才。監,即監生。明清在國子監(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肄業的,統稱監生,初由學政考取或皇帝特許。監生有舉監、貢監、生監、恩監、蔭監、優監等名目,乾隆後僅存虛名,不被重視,可捐納而得。
⑩語文:語言文字。
11絕域異國:極為遼遠的邦國。泛指外國。
12殷:多;迫切。
13蓋:大概。
14掇(duō):摘取。
15清望:清高有聲望。
16戒:同“界”,界限。
17黑亢(hāng):黑貌。
18畢智盡氣:拿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19雕琢曼詞:雕琢,過分的修飾。曼詞,即曼辭,美飾之辭。
20閔(mǐn):此作糊塗解。
21髖髀(kuān bì):髖,組成骨盆的大骨,左右各一,由髂、坐、恥骨合成,通稱胯骨。髀,股骨,亦指大腿。
22吊(dì)詭:怪異,奇特。
23委:捨棄。
24率(shuài):遵循,遵從。
25議敘:清制於考核官吏以後,對成績優良者給予議敘,以示獎勵。方法有二,一加級,二紀錄。又由保舉而任用之官亦稱議敘,如議敘縣長。
26陳之芻狗:陳舊的草扎的狗。古代祭祀用茅草紮成狗,祭後則棄去。《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qiè)衍,中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以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喻輕賤無用的東西。
27卒克:終於完成。
28柢(dǐ):樹根。此指根基。
29陵:磨礪。
30儕(chái):一等。
31弱冠(guàn):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左右的年齡。
32學官:又稱“教官”。指舊社會主管學務的官員或官學教師。明清時學政、教授、教諭均屬學官。
33食餼(xì):餼,指糧食。食餼,指在學生員享受官府發給的膳食津貼。
34占(shān):通笘。古代兒童習字用的竹片,此指學習。
35沖夷:謙和,平易近人。
36絕:非常;不一般。
37售:考試得中。
38敘:敘用;分等級授官。
39司務:官名。明代六部均設司務,掌管催督稽綬、勾銷簿書等衙署內部雜務。清代六部及理藩院、大理院等衙門也均設此官。
40同知:明清定為知府、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糧、緝捕、海防、江防、水利等。同知與同判又可為地方政權廳一級的長官。
41母憂:母憂,即丁母憂,批母親去世。舊稱遭父母之喪為丁憂。
42臬(niè)司:明清時指按察使,俗稱“臬台”。
43山左:即山東。面南左邊為東,右邊為西,故舊時東稱左,西稱右。
44巡撫:官名。古代臨時特遣使有以巡撫為名的。清光緒年間,巡撫無一不加提督(地方武職最高官)銜,並有其直轄軍隊。
45綜核:綜,總聚,集合;核,仔細查對,相當於今之審計。
46齏(jī):細碎;粉碎。
47化:教化。指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變人心和風俗。
48亻黽 亻黽(mǐn)嶄嶄:亻黽 亻黽,努力;嶄,突出。亻黽 亻黽嶄嶄,指工作非常努力,業績很突出。
49糜(mí):耗費。
50生徒粥粥(舊讀zhù):先生和學生軟弱謙卑。
51監督:舊官名。清設十三倉監督、崇文門左右翼監督。清末新辦學堂亦設監督,相當於今之校長。
52軼(yì):超過。
53秩:官階。
54道員:明清兩代布政、按察二司的輔佐官。有守道、巡道和專職道員之分。道員的任用,除由知府升任者外,也有從京察一等的郎中、御史、編修中簡用的。
55假:藉機會。
56署理:暫任、代理或試充某一官職。
57怵迫:引誘逼迫。
58信:此通“伸”,伸展、舒展意。
59歿(mò):壽終,死亡。
60朝議大夫:散官名。隋初設定,秩從三品,授給有聲望的文武官員。唐始以朝議大夫為文散官。歷朝多變,清制從四品概為朝議大夫。
61恭人:外命婦名。宋置。元制六品官母妻封恭人。明清正從四品官之妻封恭人,因其子孫封者加“太”字。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封贈淑人。
62奮勖(xù)獨造:勖,勉力。奮勖獨造,即通過勤奮努力有所創造。
63奚裨(bì):奚,什麼;裨,益處。
64泰西:泰,同太。泰西,即很遠的西方。泰西文字語言指英語。
65奧賾(zé):深奧精微。
66墮:通“惰”,指懶惰不愛動。
67靡(mǐ):無。
68曶(hū):天將破曉還有些昏暗的時候。
69塵蛻:脫離凡塵。
70莫或與之,而若或奪之:莫,沒有人;或,常常;若,象。全句意思是,沒有人常幫我什麼,可是常常像失去了什麼。
71將冥冥者司其契邪(yé):冥冥,指陰間。司,觀察,此作探望解。契,契友,即意氣相投的朋友。邪,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嗎”、“呢”。
72中壽:一般的年壽。古來年壽分上壽、中壽、下壽。通常認為滿60歲為中壽。《呂氏春秋·安死》:“中壽不過六十。”
73也夫:也,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夫,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