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聖瑞(1888--1948)名斌,字聖端,回族,河北邢台南關人,人稱“太極李”,師承郝為真,武式太極拳傳人推廣普及者。李聖瑞先生為首的教師們則品端藝精,毫無門戶宗派之見,各盡所能,教授有方,因此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著名傳人有陳固安、吳文翰等,為日後開拓武術,弘揚武派太極拳奠定了良好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聖瑞
- 籍貫:河北邢台南關
- 出生地:河北邢台南關
- 性別:男
- 民族:回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888年
- 去世年月:1948年
- 職業:教育 武式太極拳傳人
生平簡介,武派太極拳的發展歷程,
生平簡介
李聖瑞(1888--1948)名斌,字聖端,回族,河北邢台南關人,人稱“太極李”,師承郝為真,武式太極拳傳人推廣普及者。他於1928年同拳友王彭年、郝中天、鄭月南、陳蘭亭等人組建“邢台國術研究社”(其前身為少林會),授拳場地先在羊市水坑北龍王廟前的廣場上,後來遷至龍王廟東側仁義巷李家大院邢台會寧李家商號的庫房。學員發展到七十餘人(因老師多系回族,故學員也以回族較多)。研究社雖是業餘性質的民間組織,但在武德教育、課程安排、教學考核上都有較為周密的計畫。邢台國術研究社到1937年10月日寇侵占邢台後才被迫停辦。從其前身少林會計算,歷時十三載。以李聖瑞先生為首的教師們則品端藝精,毫無門戶宗派之見,各盡所能,教授有方,因此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著名傳人有陳固安、吳文翰等,為日後開拓武術,弘揚武派太極拳奠定了良好基礎。
李聖瑞 - 武式太極拳主要傳承簡況 (郝式)
第一代:武禹襄
第二代:李亦畲
第三代:郝為真
第四代:郝月如、李寶玉、孫祿堂、李聖瑞、郝中天、張振宗、郭林祥、范述甫、閆志高、劉錦綬、李煥章、韓欽賢等
第五代:郝少如、劉玉祥、米夢久、馬榮、麻守金、董英傑、李桂花、石鳳春、陳固安、吳文翰、李火合、馮卓、張士一、喬舜臣、徐震、姚繼祖、郝淑正、程叔度、許冠群、楊傑、胡金山、郝向榮、李向志、段金桂、趙清玉等
第四代:郝月如、李寶玉、孫祿堂、李聖瑞、郝中天、張振宗、郭林祥、范述甫、閆志高、劉錦綬、李煥章、韓欽賢等
第五代:郝少如、劉玉祥、米夢久、馬榮、麻守金、董英傑、李桂花、石鳳春、陳固安、吳文翰、李火合、馮卓、張士一、喬舜臣、徐震、姚繼祖、郝淑正、程叔度、許冠群、楊傑、胡金山、郝向榮、李向志、段金桂、趙清玉等
第六代:劉天勇、蒲公達、沈惠廉、劉積順、胡鳳鳴、郝吟如、楊德高、屠彭年、卞錦祺、黃辛西、葛楚臣、李偉民、邵康年、吳聲遠、成惠芳、施雪芬、葉慧蘭、王吟志、胡慶祥、吳上千、葉兆雄、韓競奮、羅基宏、張金華、徐棟國、馬佑祺等
第七代:孫天一(鎮江揚中)
第七代:孫天一(鎮江揚中)
武派太極拳的發展歷程
武派太極拳興起於鹹豐年間,創始人武禹襄名河清,號廉泉。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卒子光緒六年(188O),直隸廣平府永年人。凜貢生,候選訓導,贈封中寬大夫,兵部即中加二級。雖系儒生,雅好武技,習練不輟。道光二十年(1820)永年南關人楊福魁(字祿禪)三下陳溝,返里授拳於太和堂,武氏兄弟乃太和堂房主閒退之時常在太和堂閒坐。故祿禪得識武氏仲昆,徐震《太極拳考信家》日:"囑襄與兄秋流及澤案皆好武技。祿禪歸自陳家溝,雖身懷絕技,以單門寒族,不為分里所重,武氏兄弟幕其技之精妙,皆折節與交,祿禪以武氏為永年望族,亦傾心結納"。武氏兄弟以其聰慧得其技大要。鹹豐二年,禹襄遵母命赴河南探望已在舞陽任縣令的長兄澄清,經太和堂堂東介紹(堂東乃陳家溝人),繞道溫縣趙堡鎮拜訪了當地著名拳師陳清平,恰逢陳清平有難,禹襄借兄之力幫其轉危為安,清平甚為感激,得知其為問藝而來,遂將拳技精奧傾悉相授,始得奧妙。此時恰逢其兄武澄清在任巡視舞陽縣北舞渡鎮在一鹽店獲清初山西人王宗岳《太極拳譜》交手禹襄,讀之豁然。返里後,禹襄上事慈母、下課兒孫潛心太極拳之好。他遠法王宗岳,近師陳清平,細心領會,潛力研磨,以儒家學說為指導,參以兵家奇正虛實之道,醫家經絡氣血之說,養生家吐納導引之功,技擊家蓄髮提故之巧,經多年研習,並與力大精武者相搏切磋研磨,多難巧技,終有心得一套,以小擊大,以巧取力,以柔克剛的精妙之術,楊露禪為其功夫而讚嘆不已,隨令其子班侯拜在其門下,班侯好勝心甚強,多有不服,屢次試手,終被拋跌無數而折服,潛心研究或派太極(楊式太極的班侯架及武派太極)。禹襄根據。心得著有《十三勢行功要解》、《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十三式說略》、《四字秘訣》、《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著名拳論和習拳要旨,使原有的民間拳術-一十三式長拳升華到了練體、養氣、蓄神、形神並重、內外兼修的高極拳術,成為中華武術的精品,先生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太極理論。
禹襄公在清平身傳身教中堅持了中華武學的重要脈絡,在王宗岳的《太極拳譜》的啟迪下,以自己純厚的文化底蘊,敏捷的思維方式,酷愛的執著精神,淵博的知識結構,完善了太極的形式;發展了太極拳的理論內涵,使太極拳從有拳無譜、有譜無拳的分離狀態有機地形成一個完整的武術文化的形式,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價值,使其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禹襄公為太極拳發展所做出的不朽業績,是堅持發展王宗岳、陳清平理論與實踐的一個楷模。其傳人李亦畲、李啟軒、宗禹襄之學出而太之,亦畲著有《五字訣》、《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撒放秘訣》、《太極拳小序》;啟軒著有《敷字訣》《各式白話歌》禹襄的長兄澄清著有《釋原論》、《打手論》仲兄汝清著有《太極拳總論》。這些拳論為太極拳的發展提供了系統而完整的理論精要,膏禁了眾多太極拳家,並為日後眾多文人學者研究探討太極拳藝開創了先河。這是武派太極堅持發展的第一階段。
第二發展階段為第三代弟子郝為真時期。
第二發展階段為第三代弟子郝為真時期。
郝為真先生(1849-1920)名和,廣平府永年縣人,生而穎悟,秉性誠實,體貌魁偉,敦厚緊毅,幼年家道中落,廢學經商,後從亦畲為師,專心20餘年,選詣精純,深得亦畲青睞,授以親書《太極拳譜》,武、李拳論,言簡意賅,精要處非口授身演不能悟其奧妙,為真先生獨能得真竅要,先生拳藝精純,但從無霸道,每有來訪者,多點到為止,多制人而不傷人,先生在武、李拳論的指導下,苦練精修,把武派太極慎密、精巧技法修煉得爐火純青,多有武林好擊者為其折服。永年洛陽村劉壽、蒲陽縣孫祿堂皆為其技藝、德行、執弟子禮而從之。武林人譽稱先生"虎頭少保"、"天下第一高手",求藝、拜師絡繹不絕。至此,武派太極方廣告人世。當時的袁世凱聞其英名,派專使請先生赴津教其子侄,因惡袁氏為人而推卻。袁不甘其。心,又領邑紳胡月航太史就近勸說,先生以病而辭。可見先生威名之遠,道義之重。為了使武派太極光大,先生遠見卓識,決心改變單傳獨教、閉門傳藝的落後方式,把太極拳作為一名學問、知識,正式入科,把太極拳推進學校,系統教練,並親任永年中學第一任武術教員。先生重教喜書;開創了太極拳演練的新篇章,這是武派太極拳發展的第二個高潮。先生有四子,決於文柱(月如)繼承衣缽,親傳弟子李福蔭、韓欽賢、張振宗、李聖端、李香遠、范念祖等,都在此時期為武派太極的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在南京、上海、山西、東北、江浙等地,武派弟子如雨後春筍,顯威呈雄。
第三發展階段為吳文翰時期。
吳文翰先生,字潤章(1928--)系歷史悠久的河北古城邢台人,明清。為順德府,交通方便,商業興旺,教育發達,民風淳樸。先生家與武派太極名家李聖瑞先生為近鄰(李先生是郝為真先生摘傳入室弟子,曾任邢台國術館長),其父當時為邢台的著名祖傳中醫世家名手,為培養其能成為有用之才,便為其選了兩個師傅,一個就是武師李聖瑞先生,一位是文師前朝舉人頤養書屋之人-一金寶廉老師,先生早晚隨李老師習武,白天到書屋讀書。這一文一武的學習,便為其光大武派太極,發展太極文化,添充中華文明的實踐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吳文翰先生,字潤章(1928--)系歷史悠久的河北古城邢台人,明清。為順德府,交通方便,商業興旺,教育發達,民風淳樸。先生家與武派太極名家李聖瑞先生為近鄰(李先生是郝為真先生摘傳入室弟子,曾任邢台國術館長),其父當時為邢台的著名祖傳中醫世家名手,為培養其能成為有用之才,便為其選了兩個師傅,一個就是武師李聖瑞先生,一位是文師前朝舉人頤養書屋之人-一金寶廉老師,先生早晚隨李老師習武,白天到書屋讀書。這一文一武的學習,便為其光大武派太極,發展太極文化,添充中華文明的實踐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