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宏,1969年出生,沁縣農村人,太原市道路照明管理處工人,負責太原照明設施的維護。2015年7月,發明聚氨酯防墜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耀宏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沁縣
- 出生日期:1969年
- 職業:太原市道路照明管理處工人
- 信仰:關注城市井蓋
- 主要成就:聚氨酯防墜網
- 代表作品:聚氨酯防墜網
專利成果,新型材料防墜,關注井蓋微博,遺憾犧牲家庭,
專利成果
從山西沁縣來太原務工18年來,李耀宏每天的工作便是與太原市大街小巷的照明窨井打交道,哪裡有井蓋丟失破損,他就會出現在哪裡。2015年7月,他發明的聚氨酯防墜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他用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奇蹟。
1969年,李耀宏生於沁縣農村,1997年,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成為太原市市政管理局下屬單位——太原市道路照明管理處的一名契約工,和同事負責太原照明設施的維護,“通俗點講,我負責管理太原市所有的照明窨井。”李耀宏說,太原東起東山過境高速公路,西至西銘開城裡,北起中北大學,南至晉祠賓館、飛機場所有的照明窨井,只要出現井蓋丟失或破損的情況,他只要接到命令,就要在2個小時之內處理完畢。
李耀宏格外珍惜這樣的工作機會,不論嚴寒酷暑,他都勤勤懇懇地在各個異常井蓋旁忙碌著。在多年的工作中,李耀宏發現,城市窨井包括很多種,分屬煤氣、熱力、自來水、污水、移動、聯通、網通等多家產權單位,有的深度在1米之內,有的深達七八米,有的井蓋在長期的碾壓中移位、破損,有的被雨水沖開,有的被盜走,這些張著嘴的窨井成為傷人或殺人的“虎口”:
2010年1月,南京35歲女教師踩翻窨井蓋,被鋼筋刺中心臟身亡;2010年5月,廣州,一女孩墜入小水道身亡;2011年6月,北京,兩名青年在暴雨中墜井殞命;2012年3月,大連,一女子墜入熱力井身亡;2013年3月,廣西,5歲男童掉入排污井遇難……
一條條觸目驚心的報導背後,是一個個美滿家庭的破碎,是家屬傷心欲絕的眼淚,“城市本來是給人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的,我們不能讓無辜的生命這樣白白失去!”說起這些因井蓋缺失造成的悲劇,李耀宏神情凝重,他甚至能夠清晰記得此類事故中遇難者的名字。
可是,以他這樣的身份,以微薄的收入條件,他除了更細緻地關注各個照明窨井及其他類型窨井的情況,一時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便從最基礎的“井蓋定位”開始著手。
1998年,太原的城市建設剛剛起步,一些地方除了道路,尚無明確的建築標識。有時,李耀宏接到井蓋異常任務處理通知時,很難在最短時間內找到異常窨井。他便琢磨出一種方式,那就是給路燈桿編號並釘上標牌,“這就相當於有了坐標定位了。”
這個建議得到單位採納,太原的眾多路燈桿便有了編號,與此相對應的照明窨井也得到定位。近年來,合肥等地陸續使用了更為先進的編號方式,如2014年4月,有媒體報導《合肥對路燈編號設條形碼 市民迷路掃碼可定位》,“咱們太原其實早就有這樣的雛形了,可惜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和套用。”李耀宏說。
但是,有些墜井事故是在管理部門尚未來得及處理時發生的,比如,遇到暴雨天氣,一些井蓋被溢出的污水頂開,行人在路面積水中無法識別情況,不慎墜井受傷或死亡。
新型材料防墜
“必須得在井蓋之下裝一個‘保險網’,這樣才能兜住墜井者。”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和思索,2009年,李耀宏決定針對井蓋移位、破損、丟失等問題,設計一種防墜網。
李耀宏設計的部分防墜網
從2010年開始,李耀宏將這種想法付諸實踐,他買來鋼絲繩、汽車防滑鏈等材料,開始編制防墜網,先是畫圖,再進行編制,十字結構、漁網結構……李耀宏嘗試了500餘次,才逐步解決了鋼絲繩之間如何緊密連線、如何防鏽蝕、如何防高溫、低溫等問題。李耀宏就四處聯繫加工單位幫忙,曾聯繫過河北的加工企業幫他解決防墜網格線之間連線的問題。2014年,李耀宏與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合作,製作出聚氨酯防墜網並著手申請專利。
“經過實驗比對,這種聚氨酯防墜網強度很大,能承受1.5噸的重量,在零下45度到七八十度的溫度下,都不會受到影響。”山西省化工研究所製品廠胡亞海工程師介紹。
2013年,21歲女孩楊麗君在長沙暴雨中墜井失蹤一事發生後,太原市部分易積水街道排水窨井中加裝了由高強度尼龍繩製成的防墜網,該網以6個鐵鉤固定在井蓋之下,據稱可承受200公斤的壓力。
可是,這種高強度的尼龍繩防墜網真的萬無一失嗎?李耀宏在某街道打開一口污水井的井蓋,可見尼龍繩出現風化、斷裂的情況,其中一個固定處脫落,尼龍網與井壁之間的空隙完全可以讓一個成人從中掉落。
“有的城市發生過這樣的事,有人從防墜尼龍繩的空隙掉下去了。”李耀宏說,目前固定尼龍網的鐵鉤與井壁連線處僅以螺絲相接,“也不結實,時間長了,水泥井壁鬆動,就會影響防墜承受能力。”而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不斷實驗改進中,李耀宏設計出了聚氨酯防墜網,這種防墜網除了強度大,耐腐蝕等特點外,在與井壁連線時可以非常牢固、貼合,避免了尼龍繩防墜網的弊端。2015年7月,李耀宏憑該防墜網拿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證書。
關注井蓋微博
雖然學歷不高、工作忙碌、收入微薄,但是李耀宏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關注全國各地城市的井蓋問題,並於2012年註冊了新浪微博“關注城市井蓋管理者”。
在這個微博里,李耀宏為網友普及井蓋安全防範意識,分析井蓋丟失、損壞的原因,提醒行人防範張嘴窨井的危險。他還根據目前城市井蓋產權部門眾多、管理無頭緒、出事易推諉的現狀,提出“城市井蓋由政府部門統一管理”的建議。他認為,井蓋出現異常後,市政部門有義務第一時間加補井蓋,再聯繫產權單位擔責。
在該微博里,李耀宏大量轉發全國各地有關井蓋的新聞報導和專業人士的分析意見,他還關注國外一些製作、安裝井蓋的先進技術,並提出自己的見解。李耀宏認為,要想及時發現井蓋破損、缺失等問題,除了依靠巡檢人員的不間斷檢查和維修人員的及時處理,還應依靠先進的GPS定位等技術,他曾構想在每個井蓋上安裝GPS定位並申請專利,卻被告知不在專利申請範圍之內。“為了明確各個產權單位的責任,應該在井蓋上註明產權單位、街道等信息。出現異常後,人們可以據此維權。”李耀宏說,有一次,他在微博上轉發一則行人踩翻窨井蓋致殘的報導後,和受害人取得聯繫,受害人稱無法找到產權單位維權。
李耀宏根據現場圖片分析判斷,幫受害人確認了產權單位,分析了產權單位應該承擔的責任,受害人在此後的維權中獲得賠償,對李耀宏深表感激。
當李耀宏的防墜網獲得專利證書後,他在微博上“曬”了一下,希望該專利能夠被一些生產商家相中。專業人士紛紛表示關注,並了解他的學歷、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等情況,他如實介紹後,專業人士都很驚訝,“他們不敢相信,以我這樣的身份,能獲得專利,他們認為我在吹牛!”
李耀宏便和專業人士在微博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爭辯了好幾天,搞得我晚上都失眠。”李耀宏苦笑著說。
遺憾犧牲家庭
“其實挺不容易的。”說起一路走來的艱辛,李耀宏有滿肚子的辛酸:這些年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完全是靠著勤奮和一股子韌勁做出了這樣的成績,為此他“犧牲”了家庭——幾年前,父親和哥哥分別從老家沁縣來太原治病,父親給李耀宏打電話時,他正忙著在太原路上處理照明井蓋問題,沒有來得及和父親見一面;抽空把哥哥送進醫院後,他忙於工作無暇陪同。後來,父親和哥哥沒有查清楚病因就匆匆回了老家,沒過多久相繼去世。
對於自己的小家,李耀宏也滿含歉疚。父親去世前,正幫李耀宏在沁縣縣城照顧6歲的女兒;父親去世後,李耀宏的女兒獨自在縣城生活了兩年,每天靠速食麵果腹。隨後,女兒才被李耀宏接到太原讀書。李耀宏的妻子在太原一家早餐店打工,還要抽空照顧兩個女兒。因夫妻倆收入微薄,一家人只能擠在租住的14平米的房子裡。
如今,大女兒已經讀完國中,小女兒正讀國小,可是,李耀宏夫婦甚至都沒有能力帶孩子去肯德基、必勝客吃孩子一直惦記的漢堡、披薩。“甚至都沒有帶孩子去過一次太原動物園,因為捨不得花門票錢。”可是,這些年為了發明防墜網,李耀宏投入了近5萬元,這些錢都是他在微薄的收入中節衣縮食省出來的,“晚上在別的地方當值班保全,多掙一份辛苦錢,一點一點攢下來。”李耀宏說,他雖然是個普通的小人物,可是一心想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做出點成績來,所以他必須別比人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