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碩

李繼碩

李繼碩,我國著名解剖學專家。曾任第四軍醫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主任、一級教授、中國神經解剖學會主任委員等職,1989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6年被總後勤部評為“一代名師”。他一生致力於教、科研、育人事業,並取得突出成就,為我國醫學解剖學和軍事醫學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繼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吉林榆樹
  • 出生日期:1920年9月
  • 職業:解剖學專家
簡介,良師愛國,良師愛黨,良師愛才,事跡簡介,

簡介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基礎學科,屬於古老的形態學,很難搞出名堂。李繼碩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學科建設的三個轉變:由 “單純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轉變、由單純的形態學向綜合的神經科學轉變、由人體解剖學向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藥理學和分子生物學集成的方向轉變,並設計了發展藍圖,推動了我國解剖學研究和教學躍上世界前沿,至今該學科仍是按著這個思路發展的。
近20年來,他以探索鎮痛機制為目標,以內臟初級傳入途徑為突破口,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發現三叉神經領域本體感覺中樞通路,填補了國際解剖學界百年空白。
他和同事們花了幾十年時間蒐集製作建成擁有1420件標本,數量和質量被公認為國內之最的標本館,大大豐富了人體解剖學的標本資源。如今,該館在世界上也頗有名氣,成為展示學校建設成就的一個視窗。
為了給廣大神經科學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台,李繼碩東奔西走,多方協調,終於申請到雜誌的主辦權,並親自擔任主編。《神經解剖學雜誌》是我國最早公開出版發行的神經科學專業期刊,至今已辦刊21年。在李繼碩的努力下,該雜誌已被評為源期刊、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並向美國、日本等國發行和交流。
李繼碩有句名言:“彎下腰要做一座橋,挺起身要做一架梯”。他認為,學生成才是老師最大的成就,是老師事業的延續、價值的放大,為師之道就在於“搭橋做梯”。他一生都在踐行著這樣的諾言。解剖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專業,經常接觸屍體,難聞的福馬林讓人噁心,常時間的接觸對人身體傷害很大,很少人願意從事這個職業。李繼碩等6名教員因長時期接觸福馬林,患末梢神經炎,相繼住進醫院。大家都勸他好好休息,他眼睛一瞪,說:“什麼叫休息?工作就是最好的休息! ”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十年里,李繼碩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5個小時以上,一年的工作量相當與正常人2年的工作量,把工作的生命拉長了百餘年,是活了一輩子,幹了兩輩子。長期超負荷工作,他積勞成疾,先是患嚴重的頸椎骨質增生壓迫脊髓,後又患上了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2004年初的一天,李繼碩被發現患了肺癌。領導、醫生都讓他住院治療,他卻再三央求:“再等等行吧!等我把手頭的工作處理完後再說。”由於身患多種疾病,加之年事已高,經常來不及到廁所就小便失禁。為了防止尿濕褲子,他每天要準備好幾個尿不濕和內褲。
李繼碩患病後,總後勤部和第四軍醫大學領導非常重視、關心,多次到醫院看望,提出要全力搶救、治療。然而,瘋狂的癌細胞正在侵蝕著他的身軀。2005年10月11日,李繼碩因積勞成疾患肺癌不幸逝世,走完了他86年的壯美人生。
去年10月,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廖錫龍部長視察四醫大時,對李繼碩事跡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不僅是四醫大的財富,也是全軍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一名獻身醫學事業的育人大師,李繼碩教授從教報國終生不變、傾心育才終生不倦、嚴謹治學終生不改、無私奉獻終生不悔。他背負強國使命,以堅如磐石的信念獻身醫學教育事業。為了祖國的醫學事業,為了我軍官兵的健康,李繼碩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當代知識分子赤心報國的壯歌。
2005年10月11日,又是一個重陽節,也是李繼碩86歲的生日。在醫學教育崗位上忘我奮鬥到最後一息的他,靜躺在病床上,拉著新一代學術帶頭人李雲慶的手,走完了愛國敬業、愛黨盡責、愛才育人的壯美歷程。

良師愛國

李繼碩的名氣很大,脾氣也很大。若是遇到有誰對國家說三道四,他都會厲聲駁斥:“你說這話是昧著良心!”他送學生出國留學,總是諄諄告誡:“出去後別忘記自己是箇中國人!”
了解李繼碩的一生,才能知道他愛國有多深。
少年立志之時,東北淪陷。亡國奴的滋味,讓他刻骨銘心。
懷著教育救國的志向,李繼碩考入長春醫科大學,並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教。
隨著抗戰勝利,一些來華日本人開始撤離。日本同行邀請他到國外發展,他斷然拒絕:“這裡是我的祖國,我將永遠留在這裡!”為防止學校資料被日本人帶走,他發動學生組成義務看護隊,直到抗戰勝利。
新中國成立前,滿懷報國激情的李繼碩堅決報名參軍,來到了大西北。在戰爭的廢墟上,組建了第四軍醫大學的前身“西北軍區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
解剖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由於新中國的解剖學事業基礎薄弱,起步晚、成果少,國外常傳來一些別有用心的譏諷。
“搞出我們自己的東西,一定要爭這口氣!”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李繼碩發現國際上神經解剖學研究領域有許多空白點,是一塊尚未被攻克的高地。
就從這裡實現創新突破!
經過多年研究,四醫大成為全國神經解剖研究領域的“拳頭”,一個個新的突破接踵而至:發現三叉神經領域本體感覺中樞通路;系統闡明盆腔內臟初級傳入的聯繫方式;完成“骶髓後連合核中內臟痛信息傳遞途徑及調節方式”研究,獲得迄今為止解剖學界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國的解剖學科研躍上了世界前沿。

良師愛黨

李繼碩是個有著49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入黨志願書中,他工工整整地寫道:“我從小就知道中國共產黨救國救民,我要終生追隨這個偉大的黨,決不反悔。”
他真誠地信奉黨的理論。在他的床前、案頭,幾十年來一直放著毛澤東同志的《愚公移山》、《為人民服務》和《紀念白求恩》等文章。他歷經風雨無怨無悔。曾被扣上 “日本特務”、“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但他始終堅定著“做忠誠兒女”的追求。
他無私的品格令人敬仰。通過他的介紹到國外學習的學生有80多人次,但他自己的孩子卻沒沾他一點光。友人捐贈給他的1000萬日元和500萬港元,他全部用在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
有人說,李繼碩可能不缺錢,才這么慷慨。可當學校經濟適用房落成時,他卻拿不出房屋裝修費,最後還是子女們為他湊齊的。
李繼碩是個出了名的“拚命教授”。他患有嚴重的頸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腿疼痛、小便失禁。為不影響教學,他穿著“尿不濕”上班。有人給他算過一筆賬,他一生60多年工作量,相當於常人的120年工作量,真是“活了一輩子,幹了兩輩子!”
在常人看來,人體解剖是一門令人恐懼的工作。但李繼碩一輩子與屍體標本打交道,在整整50年中,他和同事們一道蒐集製作了1420件解剖標本,給世界解剖學界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標本資源。

良師愛才

李繼碩認為,學生能成才,是對老師的最高獎賞。
為了學生成才,他甘願打下手、搞服務。“做一塊高起點的鋪路石,讓年輕人踏上去躍得更遠。”這是李繼碩廣為人知的一句名言。
34歲成為解剖專業全國最年輕博士生導師的李雲慶,是李繼碩的學生。李繼碩發現他有科研潛力,就長期盯住培養。1991年推薦他到日本留學,並親自幫他聯繫本專業最好的老師。李雲慶學成回國,李繼碩又鼓勵他:“放手乾吧,我給你當助手。”待到李雲慶迅速取得突出成績後,李繼碩力薦35歲的李雲慶擔任了教研室主任。
他的學生陳軍在日本學習4年多,李繼碩每個月都要給他寫兩三封信。為使陳軍回國後能夠儘快展開科研攻關,李繼碩提前建好實驗室。如今,陳軍已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求是”獎獲得者。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李繼碩創辦了《神經解剖學雜誌》。21年中,李繼碩對每一位作者都給予悉心指導和熱心幫助。這些年,經他改過的文字至少有6000多萬字。
幾十年來,他先後直接培養出2名博士後、20名博士、30名碩士。他帶領的教研團隊中,先後走出了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求是”獎獲得者。
“一個人一生做了什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堅守了什麼。”李繼碩甘當人梯、“冷板凳”一坐就是60年。這是大師的堅守!
厚德載物尊為師,死為星辰終不滅。李繼碩的良師風範,長留人間!

事跡簡介

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部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原主任李繼碩,心繫軍事
醫學教育事業,長期以來把三尺講台當作施展才華的人生舞台,為人
民軍隊培養出一批批軍醫優秀人才;作為學科帶頭人,他創造著基礎
醫學的未來,為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提供了躍升的平台;作為軍校園
丁,他視教育如生命,探索創建了“教學、科研、思想政治工作”三
位一體的育人思路,堪稱教書育人的典範。他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
師”和解放軍總後勤部“一代名師”。2005年10月11日,李繼碩因積
勞成疾不幸病逝。
背負強國使命,以堅如磐石的信念獻身醫學教育事業。1941年3
月,李繼碩從長春醫科大學畢業並留校任教。抗戰勝利後,他拒絕日
本同行勸其出國發展的請求,立志獻身祖國醫學教育事業。為防止教
學資源流失他國,他組織同事和學生成立看護隊並堅守一年多,保證
了重要教學資料和設備回到人民手中。新中國成立前夕,他毅然從北
京參軍到大西北,在困境中組建解剖學教研室,多方收集無主屍體,
使學校很快達到了4名學員解剖1具屍體的標準,這項指標幾十年來一
直穩居全國醫科院校之首。“文革”期間,他被誣陷為“日本特務”
和“反動學術權威”,但他仍堅持一邊當清潔工一邊偷偷學習業務。
“文革”結束後,李繼碩重新回到教研室主任職位上,使教學科研很
快步入正軌。改革開放以來,無論環境、條件、頭銜怎么變化,他始
終為教書育人事業默默奉獻,至80高齡時仍活躍在育人一線,以堅強
毅力忘我工作。因長期超負荷工作,李繼碩患上心臟病、糖尿病、頸
椎腰椎病等多種疾病,先後動過5次手術。晚年,腰椎間盤突出壓迫
神經,常常小便失禁,只好帶著“尿不濕”和替換內褲上班,每天還
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有人算過一筆賬,李繼碩工作60多年,相當於常
人120年,是“活了一輩子,幹了兩輩子”。
緊跟醫學前沿,以學科戰略家的膽識創建育人平台。李繼碩很早
就開始追蹤國際學術前沿動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以敏銳眼光提出
解剖學科要由“單純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人體解剖學向神
解剖學、單純形態學向綜合神經科學轉變的改革思路,推動了我國
解剖學教學與研究步入世界前列。他率先開展的神經解剖學研究獲國
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並於1986年首創“神經解剖學”這一學科門類;
發現三叉神經領域本體感覺中樞通路,填補了國際解剖學空白;系統
闡明盆腔內臟初級傳入的聯繫方式,首次完善了對其傳入途徑的認識;
先後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120多篇;主持完成的“在骶髓後連合核
中發現內臟痛信息的傳遞途徑及調節方式”研究項目,獲得了迄今為
止國內解剖學界唯一的自然科學獎。他所領導的解剖學教研室於上世
紀八十年代就成為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國家重點學科,被譽為中
國“神經解剖技術發源地”和“解剖學研究前沿陣地”。為保證學科
後繼有人,他1984年就把主任位置讓給了施際武教授,1992年積極支
持秦秉志教授擔當新的學科帶頭人,1996年又力薦年僅35歲的歸國留
學生李雲慶出任教研室主任。他重視教學基礎建設,先後建成了擁有
1420件標本的陳列館,創辦了國內最早公開發行的專業核心期刊《神
解剖學雜誌》,建成了國內最大的解剖技術樓。
堅守科學精神,以學者特有的本色傳承優良學風。李繼碩把三
尺講台看得極為神聖,他授課素以“形象好、口才好、板書好”深受
學生歡迎,晚年頸椎手術後還堅持戴著脖套上講台。據不完全統計,
他執筆起草的教學計畫、方案和報告就有100多篇,撰寫或修改的教案
有200多本、數百萬字。李繼碩治學嚴謹,對論文和教案精益求精。他
主編的《神經解剖學雜誌》,已刊印1600多篇稿件約1300萬字,都是
他逐字逐句反覆審改而定。編寫《神經科學基礎》教材,他不當掛名
主編,親自執筆,數易其稿,還拖著病體到車間校勘。李繼碩視名利
淡如水,先後三次給學校黨委遞交辭呈並舉薦新人,是四醫大第一個
讓出主任職位的高級專家。在文章署名、成果申報、學術任職上,都
把機會讓給年輕人。生前有關方面幾次要對他的事跡進行宣傳,都被
他拒絕。日本友人捐助他1000萬日元,香港實業家贊助他500萬港幣,
他全部用於改善教研室實驗條件和人才培養。2003年學校經濟實用房
落成,需個人先付14萬元,李繼碩卻拿不出來,這筆錢還是子女為他
湊齊的。
傾注畢生心智,以蠟炬般的情懷為學子搭橋作梯。李繼碩招收研
究生很嚴格,政治和人品過不了關的,分數再高也不收。他特別重視
學生的德行塑造和人格培養,勉勵他們志存高遠、早日成才。擔任黨
支部正、副書記20多年,每周三下午都要組織全體人員學習馬列著作
和理論文章,長期堅持用科學理論育人。他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條件,
有目的地選送出國深造。有的學生外語不過關,他就辦班補習。學生
在國外,他經常聯繫,鼓勵他們刻苦成才,動員他們早日回國效力。
他在學生身上傾注了慈父般的真愛,每當教研室分來新人,都要帶人
提前將房子打掃乾淨;弟子出國或歸國時,都要親臨機場接送;學生
遇到職稱申報、住房分配、配偶調動等實際困難,他都多方奔走幫助
解決。他從事醫學教育64年,給6萬多名學生上過課,先後選送80多人
次出國留學,直接培養了2名博士後、20名博士、30名碩士。他培養的
研究生中,已湧現出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973”項目首席
科學家、4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
得者、5名總後三星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