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菊

李筱菊

李筱菊(1929年9月—2018年3月23日),女,畢業於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李筱菊1953年開始從教,任中山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助教、講師,1970調入廣州外國語學院(廣外前身),歷任英語系講師、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外國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2018年3月23日,因病在廣州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筱菊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西蒼梧
  • 出生日期:1929年9月生
  • 逝世日期:2018年3月23日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個人生活,教材建設,教學研究,人物榮譽,社會工作,成就總結,

學習經歷

1949-1950北京燕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一年級
1950-1951北京燕京大學哲學系兼西方語言文學系(雙專業)二年級
1951-1952北京燕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三年級
1952-1953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英語專業四年級、畢業

工作經歷

1953-1959廣州中山大學外語系助教
1959-1970廣州中山大學外語系講師
1970-1979廣州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講師
1979-1986廣州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
1986至2003年廣州外國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系/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教授
2003年隨著李教授最後一名博士生的畢業,也光榮的離開了默默奉獻50載的崗位,榮譽退休!

個人生活

李筱菊的父親李濟深(1885─1959),原籍江蘇,生於廣西蒼梧,原名濟琛,字任潮。李濟深是民革的主要創始人,是民革第一、二、三、四屆中央主席。1949年李濟深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59年10月,李濟深在北京病逝。
李沛瑤(1933—1996)是李濟深之子、李筱菊之弟,曾擔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第八屆中央主席。
李筱菊之子李崴,1953年11月生,1988年5月加入民革,2007年1月獲澳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李崴曾任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廣東省委副主委、廣東省僑聯專職副主席(巡視員)、江門市副市長等職務。
2018年3月23日,李筱菊因病在廣州逝世。

教材建設

交際英語教程》(CommunicativeEnglishforChineseLearnersCECL)主編,526萬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7-1989

教學研究

1、談談如何獲取英語交際能力,《外國語高教研究》,1984;新加坡《語文教學報》(轉載),1984
2、Indefenceofthecommunicativeapproach,ELTJournal,牛津大學出版社,1984(倫敦);收載於論文集“CurrentsofChangeinEnglishLanguage Teaching”,牛津大學出版社,1990,倫敦
3、外語教學的交際教學法,《現代外語》,1984;收載於《基礎英語教學論文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5
4、GeneralIntroductiontoCECL(fortheteacher),《現代外語》,1984
5、十一所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班英語能力測試結果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
6、CECL:Towardsamoreholisticviewoflanguage,languagelearningandthelanguagelearner,《ELTinChina文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香港《EnglishinChina文集》,APIPress,1990
7、MET試題的設計與中學英語教學,《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1990
8、Howpowerfulcanalanguagetestbe?——theMETinChina,JournalofMultilingualandMulticulturalDevelopment,MultilingualMatters出版社,英國,1990
9、三維教學與三維考試,《廣東招生報》,1992;上海《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1991
10、HowmuchEnglishdoourschool-leavingstudents have?,《ELTinChina1992》,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
11、教英語形式,還是教英語運用?,《廣州教學研究(文科版)》,1996
12、CECL:anacquisitionoralearningcourse?,《外國語高教研究》,1993
13、WhatisITdoingtoELT,EnglishinChina:English2000.The BritishCouncil及中國國家教委,1996
14、MET的新口試,《中國小英語》,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5、《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55萬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獲1997年廣東省科研成果二等獎和1998年教育部語言學類科研成果二等獎。

人物榮譽

在英國雜誌發表的《為交際教學道路辯護》,被學者視為20世紀80年代國際英語教學改革的代表作之一。
李筱菊主編的《交際英語教程》獲原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
1985~1989年,作為全國高考英語考試標準化改革三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李筱菊積極參與“全國高校招生英語科考試標準化試驗”項目。該項目於1989年通過國家鑑定,獲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社會工作

校內
1、現任校務委員、校學術委員、校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研究所學術刊物《現代外語》編委。
2、曾任英語系語言測試研究和發展中心負責人。
校外
1、曾為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為其屬下高等學校基礎階段及高年級兩個英語教學大綱制定小組成員。參與制定現行兩個教學大綱,為大綱測試小組組長,建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水平測試(現稱為TEM4、TEM8考試),為此於1989年獲廣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1984-1989年為高考改革小組成員。小組在國家教委考試中心的委託下,接受全國普通高校入學考試的改革任務,建立新英語考試MET,獲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至今每年為MET審題及為其不斷發展改革出力。也為國家教委考試管理中心做其他顧問、鑑定工作。
3、為廣東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教廳招生辦公室主持MET口試主考的培訓工作,1994-1997年在同仁合作下共培訓200-300名主考。
4、廣東省外國語言學會顧問,廣東省老教授協會常務理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屬外語學校顧問。
5、英國出版的國際學術刊物JournalofMultilingualandMulticulturalDevelopmet編委,做審稿、組稿、寫書評等工作。

成就總結

李筱菊教授在高等學校執教並從事教學研究四十五年,有以下兩方面的突出成就:
1、外語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
李教授是中國最早研究並引進交際語言教學理論體系(簡稱CLT)的學者。1978年發表中國第一篇介紹CLT的文章起,先後在國內外發表十多篇有關論文。其中“為交際教學道路辯護”(英文)一文,1980年在國內學術會議上引起正反兩方面的強烈反響。後登於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刊物,一度成為英國文化委員會培訓海外英語教師的必讀材料。1990年被作為對八十年代外語教學變革有代表性之作而收入同一出版社的論文集CurrentsofChangeinEnglishLanguageTeaching中。在對CLT的研究中,她對其理論本身有所補充和創新(胡文仲評語),同時把它創造性地套用於中國教學大綱設計及教材建設。前者見於其負責制定的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及高年級階段兩個英語教學大綱中的交際能力部分。後者則見於其所主編的高校英語教材《交際英語教程》,該教程為全國高校教材編審委員會推薦教材,1992年獲國家教委全國優秀教材獎,曾受到國內外專家高度評價,認為它體現了“中國英語教學的現代化”(許國璋語),它的出版,“標誌著外語教學思想的一大轉變,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一套教材的出版。這是中國學者、教師成功地運用國外的外語教學路子並根據中國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條件,編出的一套立意新、內容新、方法新的教材。它絕不是簡單的移植,更不是抄襲”(胡文仲語)。美國語言學家E.Nida的評語是:“這遠遠是我所見過的最有效的語言教程”。英國文化委員會中國辦事處專家的評語是:“這是中國唯一能走向世界的英語教材”。此教材十年來在多所高校套用,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目前正在更新修訂。
2、外語測試理論研究和實踐。
李教授是中國建立科學的外語測試的最早參與者之一。1979年開始參與中國第一種有科學依據的語言測試“英語水平測試(EPT)”的工作。1985-1989年她是全國高考英語考試標準化改革三人領導小組成員。該項改革1989年通過國家鑑定推廣全國,並獲國家科研成果一等獎。該項目最大的成就是:在開創中國科學化外語測試的同時,探索了把國外測試理論運用於中國條件下解決中國特有的難題的途徑,這在國際上也是一種突破。至今李教授仍為國家教委考試管理中心諮詢和審題,為全國高考的不斷發展和改革出力。她在致力於語言測試標準化改革同時,更為引進交際語言測試方法作出努力。此種努力始於1984年為全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設計的考試中,由於其代表了最新的語言測試路子,當時曾引起一定的震動。其後這種努力更見於為中國設計的多種考試及在國內外發表的多篇論文中。李教授還在本單位多次開語言測試課,建立語言測試研究和發展中心,領導多個語言測試項目,最後寫出了55萬字的專著《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1997出版),為若干高校作教材用,並有同行認為是“語言測試工作者的聖經”(全國大學英語考試CET負責人楊惠中教授語)。李教授通過語言測試的實踐、講學和出版論著,為中國培養了不少語言測試人才,對中國語言測試的科學化、標準化、現代化、交際化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