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德(油畫家與美術教育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立德(1921年10月7日-2010年11月7日),別名李德,台灣戰後時期油畫家與美術教育家,出生於中國江蘇省。1948年移居台灣,曾任教於復興美工、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大學及中原大學,並在國立歷史博物館教授繪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立德
  • 別名:李德
  • 出生日期:1921年10月7日
  • 逝世日期:2010年11月7日
  • 職業:油畫家與美術教育家
人物生平
李德本名李立德,1921年10月7日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常熟縣,父親李郁為蘇州府常熟縣世代地主,母親葉秀珠為清朝正三品武官(參將)之女,家中育有兩男四女,李德為長子。 十一歲時喪父,受其愛好戲劇、文學的舅舅影響,李德自幼喜愛音樂、美術。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李德成為流亡學生,由其姐夫帶領逃往四川重慶,李德在當地讀高中,194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大學求學期間,李德到兵工廠半工半讀,於廠內結識妻子張梅俊女士,兩人於1945年10月7日在重慶結婚,婚後遷居至上海。
李德的姐夫在上海從事洋菜生意,1948年指派李德到台灣設立分公司,李德搭船至台灣,廠址落在今新北市永和文化路,公司設於台北市重慶南路,李德夫婦則居於溫州街,同年7月李德兒子李太楓誕生。 1954年9月,李德跟隨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馬白水學習水彩、到處寫生。1955年馬白水領導的新綠水彩畫會在中山堂舉辦水彩畫展,李德也提出作品參展,與香洪、席德進等四十餘人共近百餘幅水彩畫展出。李德跟隨馬白水學習水彩、素描一年多,同時開始翻閱畫冊、研讀西洋美術史,發覺油畫才是西方繪畫的正統,想學習油畫。
1956年四、五月,李德在省立博物館(現台博館)參觀第五屆“台灣全省教員美術展覽會”時,見到陳德旺的油畫作品〈三朵花〉,非常喜愛、敬佩不已,輾轉託人介紹求他教畫習藝,因此成為陳德旺唯一入室的得意門生。 跟隨陳德旺長達八年的學習歷程中(1956-1964),陳德旺窮畢生探討藝道畫理、淡泊名利之精神,影響李德至深至遠,尤其執著於藝術本質與原創的研究觀念,也展延至李德及他的學生。與同時期推動現代繪畫運動的“五月畫會(劉國松等人)”、“東方畫會”不同的是,李德自始至終都未進入藝術科班,或許是受其師陳德旺影響(陳德旺與呂基正、張萬傳等人赴日習畫時正逢1929、1930年日本美術的大分裂:受獨立美術理念的影響,陳德旺和張萬傳在日本以看展、聽演講、上名師畫塾補習的自學模式,開啟自身的教育之路。當時日本最具影響力的繪畫比賽“帝展”,評審皆由東京美術學校的門派把持,遵循黑田清輝帶出的“外光派”風格,陳德旺認為這種帝展風格扼殺了畫家的獨特性,也欠缺思考、批判、研究的精神。而陳德旺等人抵達日本的時候,恰巧是日本在野力量崛起的時間點。1930年,“獨立美術協會”成立,由二科會在野畫家,兒島善三郎、里見勝藏、福澤一郎等人籌組而成,提倡前衛主義、大力推崇野獸派畫風。獨立美術協會成立時,在朝日新聞社舉辦演講,陳德旺三個人跑去聽了演講,深受這種自由奔放的繪畫理論吸引,認為野獸派的畫風比謹慎的外光派更有趣,陳德旺從此不進學院,決定自己探索藝術創作之路)。
1957年遷居台北縣永和靜巷內,有了一間自己的畫室,1962年在原本的平房上再加蓋木樓,日後將其命名為“一廬”。
1960年與龐曾瀛、張道林、劉煜等人成立“集象畫會”,隔年1961舉辦第一屆“集象畫展”,李德提供六福油畫參展,集象畫展並接續在1962、1963、1966年總共舉行四屆。
1962年任教於復興美工(1962-1964),並在國立歷史博物館教授素描、繪畫(1962-1989)。
1963年省展參展作品〈石楠花〉獲得特選,並在“一廬”開始招收學生。生活形態在此階段逐漸定型,以陳德旺傳予其面對造形藝術純一不二的探研之心,作畫、展畫、教畫。
1964年底胞弟不幸去世,李德如雁行折翼,任憑歲月遷移不能解其痛,1979年因此作〈折翼〉一圖。也因李德突然痛失手足,中斷了定期向陳德旺求教請益的慣習。
1966年“一廬”門人秉持李德老師“以純粹耕耘,萬殊一體”的創作期許,成立“純一畫會”,同年推出“純一畫展”。純一畫會每年舉辦寫生旅行,李德也隨行作畫,從太平山、溪頭至墾丁等處皆遍布他們的足跡。純一畫會第一屆(1966)於國立台灣藝術館(今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展出,第二屆(1967)於省立博物館(現台博館)展出,共舉辦五屆。
李德作畫之餘,仍心繫美術教育,除在文化大學擔任美術系兼任副教授,主持其堆广部美術研習中心素描講座外,也在幾所大專院校任教,併兼任歷屆省展、國家文藝獎評審。1971年李德與劉其偉(1912-2002)等多位畫友籌辦“中國藝術學苑”,李德任教務組長,落址台北市水源路,提供市民習畫園地,並指派門下弟子駐苑教畫、管理。李德、劉其偉、林惺岳皆會前來指導。
1973年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油畫類金爵獎,同年出版〈李德畫集〉、〈李德素描〉兩冊。1981年台北市龍門畫廊舉行“劉其偉、李德水彩素描人像聯展”。1988年高雄市立社教館“三人行”展,展出李德、劉其偉、朱沉冬作品。
1982年到政戰學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教授美術(1982-1983),並在“政戰學校教授教學觀摩展”展出畫作。
1989年台北誠品畫廊開幕,舉辦李德個展。1994年誠品畫廊以“繪畫藝術之路”再次專題展出李德個展,同時印行《李德Read Lee》畫冊。1999年誠品畫廊以“空相”之名三度舉行李德個展。
2005年李德為妥善照顧病妻,辭去文化大學教職。
2009年以八十九歲高齡,由學生陪同前往法國塞尚寫生地點聖維克多山作畫。
2010年李德以九十歲高齡仙逝。
2011年7月9日至9月25日,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空間與情意的纏鬥:李德”紀念展,首次在台灣以展覽完整呈現李德的一生,從表面的寫實邁向本質的真實之創作歷程。內容包含素描、油畫、水彩作品二百餘幅,並於展場播放李德生平及美術教育之紀錄片,讓觀者得以深入認識李德創作之精微奧妙、詩意的表現、及對藝術的熱忱與獨到的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