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權

李秉權

李秉權(1922年—2005年,出生於騰衝,去世於昆明),男,雲南省神經外科學的奠基者和創始人,生前為醫學事業鞠躬盡瘁,死後捐獻遺體服務醫學,生與死的界線,在他對祖國醫學事業的一腔赤誠中被跨越。他是我國神經外科開拓者之一、雲南神經科奠基人、雲南省第一位捐獻遺體的醫學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秉權
  • 出生日期:1922年2月28日
  • 逝世日期:2005年
  • 畢業院校:昆明醫學院
  • 主要成就:雲南省神經科奠基人
  • 性別:男
  • 妻子胡素秋
個人履歷,學習經歷,學術論著,個人貢獻,重大貢獻,個人成就,李秉權軼事,學術榮譽,社會職務,

個人履歷

2005年,從醫58年的老教授李秉權生前的願望變為了現實:遺體捐獻給母校——昆明醫學院,解剖之後做成了一副教學用骨架。李秉權教授的家在昆醫附一院一幢普通的住宅樓里。說起捐獻遺體服務醫學,與他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的夫人胡素秋教授說:“這並非一時的心血來潮,他是在了卻一生的心愿。”
李秉權
工作中的李教授

學習經歷

1922年2月28日,李秉權出生於雲南保山騰衝縣的一個小手工業的貧寒家庭。青少年時期,他目睹國家被日寇侵略和深重的民族災難,自幼立志要為振興中華民族而獻身,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雲南大學醫學院醫學系。1947年7月以優良成績畢業獲學士學位。1949年解放後,應聘於雲南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現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任外科醫師。1949年12月初,李秉權和比他低一年級的校友胡素秋(現為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結為連理。1949年12月底,雲南解放;翌年3月,李秉權成為雲南大學醫學院助教及該院第一附屬醫院外科醫師。1953年3月由大外科轉向神經外科,成為新中國培養的首批神經外科醫師之一。1960年後,在李秉權與神經內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創立雲南第一個創立腦系科,填補了雲南省神經外科空白,其後一直終生奮鬥在神經外科。1979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與程華青合作,在國內首先開展了經顱中窩硬腦膜外進路行面神經岩段手術,治療眩暈效果良好。

學術論著

撰有《顱骨大骨瓣並腦室持續引流聯合減壓術在顱腦火器傷治療中的套用》等論文,合著有《臨床實用神經系統解剖學》。

個人貢獻

重大貢獻

1953年3月,衛生部在天津醫學院舉辦全國首屆“腦系外科高級進修班”,為期一年,李秉權在選送之列。參加這次進修的23個人,日後成為了我國各地神經外科的帶頭人。
1954年10月,李秉權學成回到昆明,在無專門病床、無固定助手、無開顱專科器械設備、無專科護理的情況下,因陋就簡,創立了我省第一個腦系科門診,填補了我省無開顱術、無神經外科的空白。

個人成就

1960年,從雲南大學分出獨立建院的昆明醫學院成立了我省第一個神經病學教研室和第一個神經專科病房,由李秉權和一位內科主治醫師帶領一批年輕的內、外科醫師、護士,開始從事專門的神經科工作。從此,更多的“首創”和“第一”在李秉權的手中誕生:
——1966年5月,在我省首次開展“人體大腦半球切除術”,成功地為一例患癲癇8年並左側偏癱的16歲男孩進行右大腦半球切除,該病例的“隨訪觀察報告”獲“雲南省1983年科技成果二等獎”;
——1978年,李秉權與五官科醫生合作,施行全國首例“經顱中窩硬膜外進路面神經移植術”成功,同年光榮地出席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並獲獎;
——1979年,創新運用“顱骨大骨瓣切除並腦室外引流聯合減壓法”搶救顱腦火器傷員,使得死亡率大大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大小戰場上各國的治療水平,榮獲一等軍功章、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在國內首次為一雙頭畸形人成功切除寄生性小頭,獲雲南省1982年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7年,在國內首先引進西德“經顱三維都卜勒超聲診斷儀”(TCD),並率先成立全國第一個“經顱都卜勒超聲室”,為北京、上海、佳木斯、長沙、成都、重慶、貴陽及我省昆明、玉溪、楚雄、臨滄等醫院培養TCD技術操作高級醫師多人……

李秉權軼事

捐獻遺體 還要為醫學事業服務
當了一輩子醫生、教了一輩子學生的李秉權深知,一直以來,可供教學和科研用的遺體太少了。按照教學要求,醫學本科的學生應該是2至3人實習解剖一具遺體,但由於數量不夠,昆明醫學院是32到35個學生用一具遺體。現存的遺體不但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連教師的臨床科研也不能滿足;有些遺體已經是在反覆利用,學校教學用遺體的擁有量和教學的需求量之間差距越來越大。這讓李秉權深感憂慮。
1993年,71歲的李秉權退休了,除了參與會診、看專家門診之外,他每天都伏案讀書、寫作、翻譯醫學著述。漸漸地,年事漸高的李秉權開始感到身體每況愈下。
2000年,李秉權曾不只一次地對夫人和3個子女提到捐獻遺體的事,他說:“我做了一輩子的醫生,死了以後也要拿這身‘臭皮囊’為醫學作一些貢獻,學生在我身上練熟後,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我患過腦腔梗、高血壓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後,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學使用。”對於李秉權的這一決定,夫人胡素秋和3個兒女一開始有些難以接受,但深知李秉權心愿的他們,最後都在申請表上籤了字,而且,夫人胡素秋也填了捐獻遺體申請表。
2005年3月8日,李秉權、胡素秋同時領到了昆醫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發給的捐獻遺體“榮譽證書”,“總算是了了我的心愿了”——李秉權放心了。
李秉權
病床上的李教授
2005年3月29日,李秉權教授因病辭世。

學術榮譽

生前,李秉權教授著有《臨床實用神經系統解剖學》、《腦膿腫》等專著多部,發表醫學論文64篇,在國家、省級醫學期刊上發表英語、法語譯文71篇。李秉權先後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一等軍功獎,衛生部乙級獎,省科技成果等獎項和衛生部“邊遠地區優秀醫學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雲南省勞動模範”等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被推薦為中科院生物科學部委員候選人。
李秉權
李秉權與胡素秋的遺體

社會職務

同時,李秉權教授還曾擔任了許多學術和社會職務:衛生部腦血管疾病防治領導組組員、衛生部腦血管疾病專家諮詢委員、中華醫學會全國神經外科學會委員、省神經外科學會顧問及國內5個醫學期刊編委,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文教衛生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科技委員、中國紅十字會雲南分會理事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