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福逑,CMG,
JP(
Li Fook-kow,1922年6月15日-2011年10月27日),香港政府官員,1954年加入港府任助理教育官,翌年轉任官學生(
政務官前身),1972年至1973年、以及自1973年至1977年分別成為首為
華人社會福利署署長和社會事務司,1977年至1980年再成為首位華人民政司;他還歷任
行政立法兩局官守議員,是二戰後初年少有的華人政務官。退出港府後,他在1980年至1987年出任公務員敘用委員會主席,以及在1987年3月至10月出任民意匯集處監察委員。
生平
早年生涯
李福逑祖籍
廣東鶴山,1922年6月15日生於
香港,是香港望族
李佩材家族的成員,其祖父
李佩材是本地殷商,在19世紀透過從事
食米進口、船運和
地產等業務致富。李福逑在一家九名兄弟姊妹中排行尾二,父母分別是
李子方(又名李作聯)和鄧秀卿。李子方在1918年參與創辦
東亞銀行,後來歷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和東亞銀行董事長等職。
港府生涯
在1954年,李福逑獲港府聘用為助理教育官,翌年轉職成為
官學生(
政務官前身),成為港府首批正式由本地公開招聘的官學生之一。李福逑早年在輔政司署的不同政府部門供職,1960年出任勞工處及礦務處副處長,1963年改任助理輔政司兼人事科助理主任,在1967年2月至1968年2月和在1968年7月至1969年1月兩度出任副財政司,以及在1968年3月至7月短暫出任人事科主任。在副財政司任內,他曾經在1967年10月、1968年1月和1968年12月三度代替不在香港的郭伯偉爵士署任財政司一職,並臨時兼任
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
李福逑在1969年底卸任副財政司後,在1970年出任工商業管理處副處長,未幾於1971年至1972年出任副民政司,任內曾署任民政司一職。李福逑在1963年和1969年獲港府分別補送往
英國政務官訓練學院和帝國國防學院深造,以便為勝任更高職級的崗位造好準備。
在1972年11月,李福逑接替退休的魯佐之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兼立法局官守議員,成為首位出任該署署長的
華人。翌年,
港督麥理浩爵士改組政府架構,增設社會事務司一職,李福逑復進一步升任為首任社會事務司,成為所有決策科首長中唯一一位華人,兼成為一眾華人政務官之首。在社署署長任內,他曾於1973年發表《香港社會福利發展五年計畫》
白皮書,就社會保障、家庭福利、長者服務、社區工作、康復工作和未成年過犯等範疇制定長期政策;此外,他還參與港府在1978年制定和落實“九年
免費教育”的工作,和處理過多宗
木屋區大火的善後工作,當中包括在1976年2月發生的
愛秩序灣大火中,負責統籌向災民提供緊急援助的工作。在1975年的元旦授勳名單中,他獲英廷頒授CMG勛銜,以表揚他多年來在港府供職的表現。
在1977年1月,李福逑獲港督委任為行政局官守議員,同年5月再接替
黎敦義成為首位出任民政司的華人,任內他曾處理
賭博等涉及民生的政策,也曾經在1980年署任過
布政司一職。李福逑在1980年8月從港府退休,並卸下兩局議員的職務,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70年代還多次主持
東華三院與
保良局的活動,而且在每年參與主持
香港藝術節各類活動的揭幕儀式。
退仕以後
李福逑在1980年退出政府後,旋於同年10月獲港府委任為公務員敘用委員會主席,曾於1959年獲奉委為官守
太平紳士的他,也在1981年5月18日再度獲奉委為非官守太平紳士。在任內,他推動進一步從本土招聘
公務員的政策,同時逐步減少從英國招聘高級和專業公務員的比例。另一方面,在他的支持下,由1986年起,任何投考
政務主任、行政主任、助理勞工主任和廉政主任等學位職系的人士,在參加聯合招聘試的時候均須應考一份中文試卷,以反映港府對中英語文的同等重視。
李福逑在1987年5月卸任公務員敘用委員會主席,但隨著港府推行代議政制改革,他在卸任前夕又於同年3月,與立法局委任議員
蘇國榮一同獲港府委任為民意匯集處監察委員,而副行政司
許雄則兼任代表政府的民意匯集處專員。港府在同年5月發表《代議政制發展檢討綠皮書》後,民意匯集處即委託私人公司開始收集市民對綠皮書中,有關1988年立法局選舉選舉辦法的建議。當時李福逑和蘇國雄表示會閱覽每份意見,確保民意匯集處的民調報告真正反映市民的意見。
民意匯集處在同年9月30日完成民意收集的工作,並在同年10月向港府提交民調報告。港府在同年11月發表民意匯集處提交的民調報告,可是,報告結論高達七成香港市民反對在1988年引入立法局
直選,與普遍輿論要求落實“
八八直選”的民意大相逕庭。當時不少輿論批評民意匯集處操控民意和玩弄數字遊戲,大大低估了支持“八八直選”的民意,而立法局委任議員
陳鑒泉更抨擊民意匯集處用以徵集民意的問卷設計有問題,收集得來的數據並不可靠,直言“把垃圾放入電腦,出來的也是垃圾”。雖然民意匯集處調查報告的可信性引起廣泛爭議,但港府仍舊1988年2月10日發表《代議政制今後的發展白皮書》,正式否決在同年9月的立法局選舉引入直選議席,但同時提出研究在1991年立法局選舉引入直選的可能,而一直到1991年,香港立法局才首次引入直選議席。
晚年生涯
李福逑屬於香港政務官圈子中的前輩,生前曾被輿論讚揚是資深和傑出的華人政務官。他身故以後,其前下屬前布政司陳方安生稱讚李福逑“十分有智慧”,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而認識其子
李國能的立法會議員
吳靄儀,也讚揚李福逑待人隨和有禮,屬於“詩禮人家”。
個人生活
李福逑信奉
天主教,他在1946年娶鄺美容(Edith Kwong Li)為妻,兩人共育有兩子兩女,分別名李志樂、
李國能、李志玲和李國宏,其中長子李國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主權移交前擁有
御用大律師資格。李福逑夫人曾長年擔任
香港紅十字會總監,1974年8月1日獲奉委為非官守太平紳士,後於1977年
英女皇壽辰名單中獲授MBE勛銜。李福逑夫人晚年隨丈夫移民加拿大多倫多,1992年於當地逝世。另外,李福逑生前為
英皇御準香港賽馬會和香港鄉村俱樂部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