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唐代文史考論(共3冊)》分三卷:第一卷曰《李白叢考》,共三十篇,都是考證李白生平事跡、行蹤、交遊、作品系年、輯佚和辨偽,訂正前人在李白研究中的錯誤,重新勾勒出李白一生的新輪廓。第二卷曰《李白論稿》,共三十篇,都是理論探討文章,包括論李白的古風、樂府、歌行、絕句等各詩體的特點和成就,李白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詩文品評,李白集主要版本提要,對國內外李白研究的評述等等,主要是對李白思想和作品藝術成就作出新評價。第三卷曰《唐代文史考論》,共二十三篇,包括對唐代其他詩人如宋之問、蘇顳、李商隱、李德裕等事跡的考證,《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元和姓纂》整理記感和對《四校記》的斟正,《唐刺史考全編》補遺;論“二重證據法”在唐代文學研究中的運用,論唐代文史微觀綜合研究,《唐代文選》前言等;還有一部分是對一些有重大影響的唐代研究著作的評述。
基本介紹
- 書名:李白與唐代文史考論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208頁
- 開本:32
- 品牌: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郁賢皓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1017014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卷 李白叢考
李白出蜀前後事跡考辨
李白初人長安事跡探索
李白兩入長安及有關交遊考辨
吳筠薦李白說辨疑
再談李白兩人長安及其作品系年
李白三入長安質疑
安史之亂初期李白行蹤新探索
李白洛陽行蹤新探索
李白晚年行蹤及思想考論
《舊唐書李白傳》訂誤
《唐才子傳李白傳》校箋
李白家室及後嗣考
李白詩中崔侍御考辨
李白與玉真公主過從新探
再談李白詩中“衛尉張卿”和“玉真公主別館”
李杜交遊新考
李白與孟浩然交遊考
李白與元丹丘交遊考
劉長卿別李白事跡小辨
李白與張垍交遊新證
李白交遊雜考(一)
李白交遊雜考(二)
李白交遊雜考(三)——安州馬都督考
李白暮年若干交遊考索
李白詩《江夏別宋之悌》系年辨誤
黃錫珪《李太白年譜》附錄三文辨偽
李白詩的輯佚與辨偽
《夜泊牛渚懷古》與《橫江詞六首》考釋
李白出生地問題討論綜述
李白幾次到長安
附:《李白叢考》序
第二卷 李白論稿
論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李白樂府與歌吟異同論
李白絕句漫談
再談李白《蜀道難》的寓意
李白的瀟湘之情探微
李白詩文選評
論李白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李白集》前言
李白:人民最喜愛的偉大詩人——在李白誕生13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報告
宋蜀本《李太白文集》提要
《李翰林集三十卷》提要
鹹淳本《李翰林集》源流和名稱簡論
松浦友久李白研究述評
從《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想到古籍整理的
學術規範問題
李白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近百年來李白生平研究述評
胡振龍《李白詩古注本研究》序
馬鞍山市影印《李翰林集》序
《李白安徽詩文校箋》序
《李白詩魂系青山》序
李子龍《李白詩文遺蹟釋考》序
在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四次年會上的
工作報告(要點)
《李白與天姥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序
松浦先生與我在學術交流中不斷增進友誼
“李白與天姥”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李白研究會
特別會議開幕辭
天姥山記
重修蛾眉亭記
吳燕對聯乃揶揄李白之作
李白兩入長安的發現及其意義
李白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第三卷 唐代文史考論
宋之問事跡和交遊五題考辨
蘇顳事跡考
蘇顳年譜
晚唐傑出的詩人李商隱
從《令狐梅墓誌》看李德裕及晚唐黨爭
《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
《元和姓纂》整理記感
《元和姓纂四校記》斟正
勞格《杭州刺史考》補正
《唐刺史考全編》補遺
論“二重證據法”在唐代文學研究中的運用
論唐代文史的微觀綜合研究
《唐代文選》前言
唐代詩人與浙東山水
中國唐代文學當代研究述評
論胡小石《中國文學史講稿》的建構特點
孫望先生事跡與治學歷程述評
讀《程千帆選集》
高適研究的可喜成果——評周勛初《高適年譜》
《全唐詩》研究最突出的成果——評陶敏《全唐詩人名考證》
在微觀考證基礎上建立巨觀理論體系的佳作——評鄧小軍《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
創新求真正本務實——評賈晉華《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
美國學界印象記
我與唐代文史
文摘
李白一生的行蹤和事跡,王琦和黃錫珪的兩個《李太白年譜》(以下簡稱“王譜”、“黃譜”),以及詹鎂先生的《李白詩文系年》(以下簡稱“《系年》”),都曾做過許多考訂工作,貢獻卓著。但它們之間出入很大,而且至今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弄清楚。例如,關於李白出蜀前後的事跡,兩譜說法就不一致,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本文擬對李白出蜀前後的事跡進行初步的探索和考辨,向學術界請教。
一蜀中事跡考
《唐詩紀事》卷十八引楊天惠《彰明逸事》記載李白事跡說:
隱居戴天大匡山,往來旁郡,依潼江趙征君蕤。(蕤)亦節士,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著書號《長短經》。太白從學歲餘,去游成都。賦《感春》詩,益州刺史蘇頲見而奇之。
宋代姚寬的《西溪叢語》卷下引《綿州圖經》云:“戴天山在縣北五十里,有大明寺,開元中李白讀書於此寺。又名大康山,即杜甫所謂‘康山讀書處’也。”可知戴天山又名大康山、匡山,就在李白家鄉附近。李白有《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當即作於隱戴天山時。所謂“往來旁郡”,即指往來綿州周圍諸郡的意思。李白到過江油縣,有《贈江油尉》詩。據《舊唐書·地理志》,唐代江油縣屬龍州江油郡,在綿州北,可知李白曾北游。從後來寫的《劍閣賦》、《蜀道難》等詩賦可以推知,李白在蜀中時當到過劍閣一帶。李白又曾南遊,寫有《登錦城散花樓》詩,當是游成都之作。成都屬蜀郡。又有《登峨眉山》詩,峨眉屬嘉州眉山郡。這些並可作“往來旁郡”之證。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於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因謂群寮日:‘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四海明識,具知此談。”《彰明逸事》所記與此略同。按《舊唐書·蘇頲傳》:開元“八年,除禮部尚書,罷政事,俄知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事”。
按吳廷燮《唐方鎮年表》卷六《劍南西川》:開元九年下缺人,開元十年據《四川成都志》為霍廷玉,而將蘇頲為益州長史繫於開元十一、十二年。然其《考證》則云:“舊傳:罷相,自禮部尚書為劍南節度使,開元九年也。”顯然與《表》自相矛盾。岑仲勉《唐方鎮年表正補》指出:“《成都志》或有誤。”我以為很有見地。蘇顳出任益州長史據《舊傳》當在開元八、九年間。然則李白游成都、投刺蘇顳當在開元九年,時李白二十一歲。他年輕時最有興趣的是寫賦。他自己說:“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秋於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又說:“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蘇頲在接見李白時以司馬相如比擬和讚譽李白,可以想見李白呈送蘇頲的卷子中必然有賦作。楊慎《丹鉛總錄》卷十二引蘇頲《薦西蜀人才疏》云:“趙蕤術數,李白文章。”看來,蘇頲對李白是真心喜愛和推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