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31年4月,紅四軍主力東征皖西,部分地方武裝編入主力紅軍,李發先在十師二十八團九連當班長,不久調十一師三十二團機槍連任排長,被選為連黨支部委員,參加了鄂豫皖邊區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一系列戰鬥和紅四軍南下作戰。
1932年參加了六安獨山戰鬥、蘇家埠戰役,因戰鬥負傷留在皖西養傷,傷愈後編入重親組建的紅二十五軍,堅持保衛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3年5月,他擔任紅二十五軍特務營四連連長兼黨支部委員,先後參加七里坪戰役、鄂東北中心區保了一戰、皖西北中心區保衛戰等戰鬥。
1934年3月,他調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二二四團重機槍連連長兼黨支部委員,艱苦轉戰於大別山區;同年11月起參加紅二十五軍的長征,西越平漢線,北穿桐柏山,血戰獨樹鎮,惡鬥三要司,拼奪庾家河,於年底到達陝南,投入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二二四團撤併後,李發編入七十五師二二五團,1935年春擔任二二五團三營營長,不久兼任營政委和營總支書記,參加了鄂豫陝邊區第一、二次反“圍剿”的一系列戰鬥。
同年7月,紅二十五軍為配合中央紅軍行動,揮師西進,再次踏上征途,活動於陝南、隴東的廣大地區,切斷西(安)蘭(州)公路18天,有力地牽制了敵人。
9月上旬,李發率三營擔任全軍後衛,在隴東鎮原、慶陽、合水等地與敵激戰,多次打退敵步、騎兵的尾追,掩護全軍進入陝甘邊,與陝北紅軍會師。之後,該部與陝北紅軍合併,編為第十五軍團。
1935年10月,李發率部先後參加勞山戰役和榆林橋戰鬥,挫 敗了南線敵人的戰役進攻。11月,在直羅鎮戰役中,李發隨二二五團六力,先是攻殲南山之敵一O九師六二七團,繼則追殲援敵一O六師六一七團,而後圍殲一O九師殘部。
此役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鞏固了陝甘革命根據地,為中共中央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定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
1936年2月,紅一方面軍東征山西,七十五師作為紅十五軍團主力,率先突破敵軍黃河防線,掩護全軍渡河東進,攻殲晉西石樓、隰縣、交口等地敵人,並協同兄弟部隊殲擊孝義兌九峪及其附近之敵第二、三兩個縱隊,威逼太原。
3月上旬,紅一方面軍新成立紅三十軍,擔負中路作戰任務,李發隨後調任三十軍二六四團團長兼政委,率部繼續包圍石樓,控制黃河渡口,維護後方交通運輸,並開展地方工作,擴大部隊,支援左右兩路軍在南北兩線的進攻行動。
5月上旬,由於敵人調集大量兵力圍攻,紅一方面軍西渡黃河,回師陝北。隨後,李發率部又參加西征戰役,擴大了陝甘寧邊區。
西北地區大規模的內戰停止後,李發於1936年進入紅軍大學學習,兩個月後又調任七十五師二二四團團長。
1937年11月,他插班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次年4月,抗大第四期在延安開學,李發擔任五大隊三中隊隊長兼教員,一邊學習政治軍事文化,一邊參與教學和管理,同時開展生產勞動。
此時,抗戰烽火已燃遍全國,中共蘇魯特委和中共魯西南工委在微山湖一帶組織武裝起義,成立蘇魯人民抗日義通軍第二總隊。1938年8月,迫切希望走上抗日前線的李發被派到這支武裝擔任副總隊長。
他對部隊加緊整訓,在蘇魯邊區開展抗日游擊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在豐縣、沛縣、碭山、單縣、金鄉、魚台一帶創建了平原抗日游擊根據地。12月,第二總隊改編為山東縱隊挺進支隊,李發先後任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0年9月,李發調任山東縱隊特務第一團團長,負責保衛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縱隊指揮部的安全,並參加沂蒙山地區的反“掃蕩”、反偽化、反摩擦鬥爭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1941年6月,李發升任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參謀長,在膠東地區指揮部隊開展反“蠶食”、“清剿”、反封鎖鬥爭;10至12月間配合兄弟部隊粉碎日軍5萬餘人對沂蒙山區的“鐵壁合圍”大“掃蕩”,保衛了山東抗日根據地中心區。
同時,第一支隊還協同第五旅及第三旅一部,先後打退國民黨山東省第九區專員兼保全司令蔡晉康部,魯蘇戰區暫編第十二師師長趙保原部,挺進第五縱隊、第六縱隊等部頑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的進犯。
1942年3月25日至4月15日,日軍兩個混成旅團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的“掃蕩”,李發指揮部隊和地方武裝按照“分區堅持,互相配合”的原則,經過20多天的戰鬥,粉碎了敵人的春季大“掃蕩”。
7月,第五支隊改稱膠東軍區,李發改任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東海獨立團團長。11月,日軍第十二軍司令官土橋指揮日軍1.5萬人,在偽軍5000餘人配合下,開始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合圍”大“掃蕩”。
李發指揮分區軍民勇敢迎戰,與敵周旋,掩護幹部民眾向安全地帶轉移,在軍區主力的支持下,於12月底終於粉碎敵人的大“掃蕩”。隨後,他帶領分區軍民廣泛開展分散性、地方性、民眾性游擊戰爭。
1943年7月,李發奉命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從膠東到延安相隔數千里,途中要經過敵占區、頑軍控制區、土匪出沒區和許多封鎖線,隨時都有被捕和犧牲的危險;他與愛妻張桂淑以及隨行人員組成黨小組,一路裝扮成商人或百姓與敵偽頑巧妙迂迴周旋,避開敵人的盤查和封鎖,歷經幾個月的艱辛跋涉才到達延安。
1944年4月進入中央黨校學習,在第十支部擔任黨小組長,1945年3月轉到黨校第一部(全是黨的七大代表)山東支部學習馬列理論和黨的六大檔案,4至6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由於旅途勞累,水土不服,生活和醫療條件極差,張桂淑不幸因病逝世。李發強忍悲痛,投入緊張的學習和工作。10月,他從中央黨校結業,被派回山東接受新的戰鬥任務。
1946年2月起,李發先後擔任渤海軍區第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地委常委,在滄南、濼北一帶進行自衛反擊作戰,阻止國民黨軍北犯,同時帶領部隊以減租減息和生產練兵為中心,加強解放區建設,發動民眾反奸、訴苦、算賬,救濟基本民眾,檢舉漢奸特務,摧毀舊政權,建立民主政權。
1946年10月,經組織介紹,他與南皮縣縣委委員、婦救會主任劉瑛結婚。劉瑛被安排到渤海軍區政治部直屬隊任指導員,職級降了四級,幹部科長要為她提級,李發對大家說:“就這么定了”。並對劉瑛說:“共產黨員能上能下,都是吃供給制。”劉瑛愉快地接受工作。
李發率部先後參加膠濟路中段戰役、西段戰役和濰縣戰役等戰役戰鬥,並掩護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等首腦機關由臨沂轉移到渤海地區。
1948年8月,李發調任渤海軍區參謀長,協助軍區首長動員軍民參加和支援
濟南戰役;9月上旬,他帶領渤海軍區四個基幹團和各分區部分武裝開往濟南北線戰場,負責攻要濟南北大門——鵲山和洛口橋;9月16日,攻城戰鬥正式開始,李發在第一線指揮部隊用炮火攻擊敵堅固工事,同時選派突擊隊冒著敵人的炮火與飛機的轟炸,火力偵察當面敵人的兵力配置與火力;當夜,李發決定調整攻擊部署,除繼續從東、北、西三面攻擊鵲山莊之外,又派強有力的部隊從黃河上游順水而下,從鵲山南坡攻擊敵人後背;18日晨,鵲山之敵只顧死守北、東、西三面,不料背後殺出一支生力軍,頓時被打得招架不住,亂成一團;南坡攻擊部隊乘勢猛攻,用機槍封鎖住敵人火力,用炸藥包炸毀敵人的指揮所及其周圍的堡壘,然後居高臨下攻擊敵人下面陣地,激戰4小時,全殲鵲山之敵,接著利用有利地勢封鎖洛口橋頭敵人。守橋敵人死傷慘重,被迫投降;攻下鵲山慶和洛口橋後,李發又率領部隊向城區攻擊,與兄弟部隊一起冒著敵人的炮火硝煙、槍林彈雨和毒氣彈,攻占了商埠。23日,他率部參與攻打普利門,經反覆拼殺,奪取普利門,攻入城內,沿街與敵軍展開激烈巷戰。至24日黃昏,整個戰役勝利結束。
濟南戰役後,李發率部回到原駐地,進一步加強解放區的各項建設,抽調幹部並組織子弟兵團和民工隨軍南下新區,大力支援
淮海戰役、
渡江戰役和
上海戰役。
1949年3月,李發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中共渤海區黨委常委委員,指揮部隊開展剿匪特,維護地方治安,加強政權建設,保證各級黨組織的公開活動;恢復、發展農業和工商業,組織大批人力物力支援前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1950年11月,他升任
渤海軍區司令員。
1957年,廈門前線戰事頻發,
戰備工作高度緊張。3月25日,李發在
基層檢查軍政訓練工作和
軍事設施時,不幸被敵特
暗殺,年僅44歲,被追認為
革命烈士。
人物年表
1931年 轉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 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機槍連排長,紅二十五軍軍部特務營連長。
1934年 隨紅二十五軍長征,任二二五團營長兼政治委員。
1936年 到達陝北,任紅一方面軍第三十軍二四六團團長兼政委;同年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二二四團團長等職;參加了
勞山、東征戰役和東線游擊戰爭。
1938年後 任抗日軍政大學總校隊長。
1938年12月 任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副總隊長。
1939年1月 任八路軍山東縱隊蘇魯挺進支隊副司令員,後任司令員。
1940年12月 任山東縱隊特務第一團團長。
1941年4月 任獨立支隊第一團團長。9月,任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參謀長。後任膠東軍區參謀長兼五支隊參謀長
1942年1月 任膠東軍區第一(東海)軍分區(兼東海獨立團)代理司令員、司令員。
1944年 入中央黨校學習。
1946年6月 任膠東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警備第六旅旅長,後任膠東軍區參謀長,渤海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1949年2月,任渤海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
1949年12月起 任渤海軍區司令員。
1952年 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
1954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一軍副軍長。
1955年 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7年3月25日 在廈門開會時被特務暗殺,後被追認為烈士。
人物評價
李發不僅是人民軍隊的優秀指揮員,也是黨的優秀領導幹部,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在戰場上英勇
頑強、不怕犧牲,在生活上
艱苦樸素、不搞特殊,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和勞動人民的本色。
戰爭年代,他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在敵人
槍林彈雨中
衝鋒陷陣,先後九次負傷,被評為二等乙級殘廢軍人;但他沒有躺在功勞薄上,依然
兢兢業業,忘我工作。
他在福建前線,帶領部隊狠抓軍政訓練,加強邊防建設,不斷打擊來犯的美蔣海空軍,以炮戰威懾沿海敵占島嶼,並逐次攻占沿海敵占島嶼,以戰備姿態加緊部隊現代化正規化革命化的訓練和建設,為爭取早日解放台灣做好準備;同時,他帶領指戰員大力支持地方工作,修築廈門
集美至
高崎海堤並鋪築公路,經常參加生產勞動。
人物碑文
李發同志犧牲後,所在部隊在
廈門東南山坡上為其樹立紀念碑,
碑文高度評價李發的一生:
李發同志,安徽省
六安縣洪集區經家灣子村人,於公元一九一三年十月誕生,貧農出身,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三月加入
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三月參加中國共產黨;
入伍以來,一直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工作,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兼政委、團長兼政委、軍分區司令員、軍區參謀長、軍區正副司令員、副軍長等職;一九五五年國家授予
陸軍少將軍銜,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因公不幸
犧牲。
李發同志革命二十八年如一日,為人民解放事業竭盡忠誠,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六年隨中國工農紅軍轉戰各地,一九三六年在任紅三0軍二四六團團長兼政委時,由於戰鬥成績優異,受到軍團表彰和獎勵;一九四0年以後率領部隊在山東地區痛擊日本侵略者;解放戰爭以來,長期堅持渤海地區的對敵鬥爭,在保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建設我軍現代化事業中,他又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不愧為
中國人民的好兒女。
安息吧,李發同志,我們將繼續完成黨的未竟事業,以慰
英靈。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全體官兵敬立
公元一九五七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