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琦

李琳琦

李琳琦,男,1965年3月生,安徽樅陽人。現為安徽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歷史與社會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校歷史學科第四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社科聯副主席、中國史學會理事、安徽省歷史學會會長、安徽省徽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學術顧問兼商幫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明史學會理事、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琳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樅陽縣人
  • 出生日期:1965年3月生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安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導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代表作品:《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徽商會館公所徵信錄彙編》 
簡歷,高等教育,主持的國家級和重要省部級科研立項項目,講授課程,獲獎情況,人才稱號,發表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出版的學術著作,

簡歷

1985年6月在安徽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8年6月在安徽師範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導師為著名徽學研究專家張海鵬教授;
1996年6月在華東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導師為著名教育史研究專家李國鈞教授;
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在南京大學從事歷史學博士後研究。
1996年被評為副教授,
199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曾任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副院長、院長,安徽師範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安徽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現任安徽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

高等教育

歷史學碩士、教育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後
研究領域和方向
明清史;徽學;中國古代教育史

主持的國家級和重要省部級科研立項項目

1.主持《徽文化研究·徽州教育》,1999年國家社科基金子項目、安徽省社科重大項目子項目(99BZS028);
2.主持200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明清商業經濟發展與教育變遷》(03CZS003);
3.主持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中國近代社會轉型中的鄉村教育變革研究:以徽州為中心的考察》(10BZS039);
4.承擔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千年徽州家譜與社會變遷研究》(11&ZD094)子項目;
5.承擔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六百年徽商資料整理 與研究》(13&ZD088)子項目;
6.主持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項目《明清徽州經濟類契約文書整理與研究》(2018VJX012);
7.主持2016年度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
8.主持2015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徽商會館公所徵信錄彙編》;
9.主持2017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清代徽州鄉土文獻萃編》;
10.主持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NCET-05-0561);
11.聯合主持2003-2004年度安徽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安徽通史·明朝卷》(AHSK03-04D067);
12.主持2011年度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明清徽州區域教育發展研究》(FAB011457);
13.主持2012年度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直接資助項目《<休寧碎事>校注》(1208);
14.主持2005年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清代徽商資料叢編》子項目( 20051012100300)。

講授課程

曾給歷史學和社會學本科生講授中國古代史、明清史、中國古代經濟史、社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等課程;現給本科生講授中國古代經濟史,給碩士生講授中國古代經濟史、徽州文化研究、文化地理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明清史料學、明清史專題,給博士生開設中國古代教育史、明清史料學、徽學研究等課程。

獲獎情況

1.1991年榮獲安徽師大“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2.1996年榮獲安徽省“95焦陂獎 ”優秀教師稱號;
3.1997年榮獲華東師大首屆“華為 ”優秀博士生稱號;
4.2000年榮獲 “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 ”稱號;
6. 2004年榮獲安徽省模範教師稱號;
7.2007年榮獲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8.合著的《徽商研究》,榮獲1998年安徽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獎, 1999年又榮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
9.獨著的《傳統文化與徽商心理變遷》,榮獲2001年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0.合著的《徽商與經營文化》(第二作者),榮獲2001年安徽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1.獨著的《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榮獲2003年安徽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合著的《區域教育的歷史研究》,榮獲2004年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4.獨著《明中後期心學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榮獲2005年安徽省第七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8.《徽州文化全書》(合著),獲2007年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9.《徽州文化全書》(合著),獲2009年安徽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10.《徽商會館公所徵信錄彙編》(主編),獲2019年安徽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13.合作的《中國古代史課程體系建構與最佳化》,榮獲2005年安徽省省級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2.合作的《基於以激勵機制為主導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獲2008年安徽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人才稱號

1.2002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2.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3.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4.2007年獲得安徽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
5.2008年入選“皖江學者特聘教授”;
6.2009年入選安徽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7.2015年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8.2016年入選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發表的代表性學術論文

1.朱元璋與明初國子監,《社會科學家》1986年第 2期;
2.研究封建社會史必須重視對帝王個性心理的分析,《社會科學家》 1988年第5期;
3.論徽商資本流向土地的特點及其規律,《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88年第4期;
4.略論朱元璋的用刑思想,《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91年第 3期;
5.略論朱元璋的立法思想,《江西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
6.朱元璋的立法、普法、行法述論,《學術界》1991年第 3期;
7.明清徽州糧商述論,《江淮論壇》 1993年第4期;
8.清代的科舉制度探析,《社會科學家》1993年第3期;
9.徽商的奢侈性消費及其心理探析,《歷史檔案》1995年第4期;
10.徽商與明清時期的木材貿易,《清史研究》1996年第4期;
11.徽商的途程觀念(第二),《歷史檔案》1997年第2期;
12.明清徽商與儒學教育,《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第 3期;
13.從譜牒和商業書看明清徽州的商業教育,《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第3期;
14.略論徽州書院與徽州學術思想之演變,《學術界》1998年第6期;
15.徽商的店堂文化、櫃檯藝術與廣告促銷活動,(台)《孔孟月刊》第 36卷9期(1998年 5月);
16.徽商的商業人才觀,(台)《孔孟月刊》第36卷12期( 1998年8月);
17.徽商的消費行為及其心理探析,(台)《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7月;
18.略論徽商的競爭策略,(台)《孔孟月刊》第37卷13期( 1998年11月);
19.傳統文化與徽商心理變遷,《學術月刊》1999年第10期;
20.清代徽州書院的教學和經營管理特色,《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1.徽州書院略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1999年第 2期;
22.新發現的《做茶節略》,《歷史檔案》1999年第3期;
23.明清徽州的蒙養教育述論,《安徽師大學報》2000年第3期;
24.明清徽州的書屋、文會及其教育功能(第二),《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第4期;
25.明清徽州進士數量、分布特點及其原因分析,《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1年第1期;
26.宋元時期徽州的蒙養教育述論,《安徽史學》2001年第1期;
27.明清徽州書院的官學化與科舉化,《歷史研究》2001年第6期;
28.略論徽商對家鄉士子科舉的扶持與資助,《歷史檔案》2001年第 2期;
29.“儒術”與“賈事”的會通——“儒術”對徽商商業發展的工具性作用剖析,《學術月刊》2001年第6期;
30.徽商與清代漢口紫陽書院,《清史研究》2002年第2期;
31.明清徽州商業社會中的教育特色,《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1期;
32.明清徽州宗族與徽州教育發展,《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
33.明中後期心學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學術月刊》2004年第5期;
34.略論鄭玉的教育思想,《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35.徽商與徽州的學術思想,《歷史檔案》2005年第 2期;
36.明代安徽書院數量、分布特徵及其原因分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4期;
37.吳汝綸力倡廢除科舉的內在動因及其具體主張,《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第2期;
38.吳汝綸生平述略,《江淮論壇》2008年第1期;
39.明清小說與歷史文獻中的徽商形象之比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
40.蕪湖在明清江南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3期;
41.徽商與明清徽州科舉業的發達,《光明日報》(理論版)2008年1月1日;
42.簡論徽州傳統教育發達的原因,《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年3月3日;
43.民國初年社會轉型中的地方教育發展——以徽州教育檔案為中心的考察(第二),《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第4期;
44.晚清徽商合夥經營實態研究——以徽商商業文書為中心的考察 (第二),《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45.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張海鵬先生傾心徽學研究二三事,《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3期;
46.論徽商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安徽史學》2014年第2期;
47.清代徽州契約文書所見“中人”報酬(第二),《中國經濟史研究》2016年第6期;
48.清代祁門縣王鼎盛戶實征冊研究(第二),《中國經濟史研究》2017年第2期;
49.農民須“在場”:近代鄉村教育改革的鏡鑒,《光明日報》(理論版)2017年6月21日;
50.20世紀80年代以來徽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項目為中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2期;
51.徽商研究再出發——從徽商會館公所類徵信錄談起(第二),《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2期;
52.晚清鄉村秀才的多重角色與多樣收入——清光緒年間徽州鄉村秀才胡廷卿收支賬簿研究(第二),《安徽史學》 2018年第3期;
53.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內商幫史研究鳥瞰與尋思,《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6期;
54.改革開放40年來安徽歷史學的鳥瞰與尋思——以安徽歷史文化研究為中心,《安徽史學》 2019年第2期。

出版的學術著作

1.《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選編》(元明清部分),黃山書社1992年版;
2.《中國十大商幫》(參著),黃山書社1993年版;
3.《徽商研究》(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中國考試制度史》(明清部分),黃山書社1995年版;
5.《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獨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徽州教育》(獨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話說徽商》(主編),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6年版、台北時英出版社2007年繁體字版;
8.《安徽通史·明代卷》(第二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安徽師範大學館藏千年徽州契約文書集萃》(主編,10卷本),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10.《解碼徽商·經營文化》(獨著),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11.《徽商會館公所徵信錄彙編》(上下冊,主編),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