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玉(福建名醫)

李清玉(1919-) ,福建永春東平太平人。德化知名的白衣天使,為德化山區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的好護士,好醫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清玉
  • 出生地:1福建永春東平太平
  • 出生日期:1919
  • 職業:福建名醫
民國33年(1944),考取並參加永春縣衛生院助理護士訓練班學習一年,結業後分配到永春縣達埔衛生所為助理護士。時值抗日烽火方熾,國計民生凋敝,城鄉經濟蕭條,廣大農民破產,人民大眾患病只能聽天由命,無錢抓藥治療,衛生所門庭冷落,醫療業務難以開展,一年後被遣散回家。她為生活所迫,到一家泉州的織襪廠(時因避敵機轟炸內遷永春)當織襪女工,但未幾又失業。
民國36年(1947),適德化惠德醫院缺乏人手,李清玉承黃仁芬介紹到惠德醫院,負責掛號、收費兼病房護理等工作。翌年,賣嫁妝到莆田聖路加護產學校學習,1949年夏回到德化惠德醫院,1952年6月隨醫院合併到德化縣醫院任護士。1954年10月被選送到晉江專區第一醫院(今泉州市第一醫院)學習化驗,1955年春回院負責組建該院化驗室。但當時醫院人手少,李清玉既當護士,又當化驗員,還當接生員,而且有時還要出診接生,不計較任務輕重,不計較份內份外,哪裡需要人,只要領導一出聲就到那裡去。她任勞任怨,不知疲倦,工作緊張時,自己一人曾在下半夜凌晨2個小時連續接生3個嬰兒,一個早晨為8個嬰兒洗澡換尿布和為8個產婦清潔會陰。1960年調水口公社保健院,任護士,負責藥房兼病房護理與接生工作。1962年調回縣醫院,仍做病房護理工作。1955、1963年,先後兩次被抽調參加縣“抗梅毒、抗血絲蟲”衛生工作隊,到第五區(赤水)新閣鄉(1963年時劃為春美公社新閣大隊)開展任務艱巨、人人畏難的抗梅毒、抗血絲蟲工作(李清玉負責化驗與身體檢查);人手少,工作條件差,先後日夜苦幹5個多月,出色地完成組織領導所交給的一切任務。
1962年,李清玉與1950年代曾任德化縣人民武裝部組織動員科科長的鄭智民(永春桃東人,1914~1996)結為伉儷,婚後琴瑟和諧,中年重又尋回了人生婚姻家庭的幸福與溫馨。可在“文革”運動中,李清玉由於她丈夫遭受“革命紅衛兵”誣以種種不實之詞與罪名的牽連而受到無休止的思想檢查、揪斗批判、拳打腳踢、抄家、強迫勞動等種種人身攻擊、肉體摧殘與精神折磨。之後,又於1970年春,她已臨退休年齡,年老體衰,被下放到蓋德公社邊遠的吾華大隊“改造”當赤腳醫生,1971年調大墘大隊,1975年調三福大隊,1978年調蓋德公社衛生院,1980年11月62歲才辦給退休。在蓋德吾華、大墘、三福大隊這八九年時間,她的職務是護士,而其實際乾的既做護士,又當醫生,又助產接生,什麼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兒科、小剖膿小縫合手術等臨床診治都得做。對其中一些技術知識業務,原來大多沒有學過做過,僅從平時長期耳聞目染積累到點滴知識經驗,下到農村後,一人獨當一面,工作的需要,民眾患者的迫切要求,職業道德、強烈的責任感驅使她,隨時隨地不斷努力學習鑽研,大膽細心實踐,把任務完成得很好。調到蓋德公社衛生院後,吾華、大墘、三福等地的患者來公社衛生院看病,有的病人不找“正科班”醫生,而特地要找李清玉醫生就診。在這期間,一位年已花甲上下、體質虛弱的老年女性,沒日沒夜,不管寒暑風雨烈日,不管高山峻岭羊腸小道,長期穿梭奔波於吾華山腰、金鐘山下、大墘尖下邊遠星散的村莊角落,巡迴出診,防病治病,為山區人民大眾的衛生保健事業,不計較個人的一切,默默無聞地揮灑著心血和汗水。
李清玉尤其讓患者和人民民眾印象最深刻最難於忘懷的,是她的職業道德與品性修養。她一生對待病人總是輕聲細語,和顏悅色,溫柔體貼,慈祥可親,病人見到她,有事找上她,猶如見到自家的親人一樣親切溫馨,她走到那裡,都受到患者和人民民眾的尊敬與懷念!
1955年,李清玉榮獲德化縣徵兵工作(體檢)先進工作者;1958年德化縣醫院開展技術革新、一支針一把草治病、消滅差錯事故等評比、被評為二等獎;1978年,榮獲德化縣蓋德公社與蓋德公社衛生院先進工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