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東北抗日將領)

李海青(1895—1937 年),原名李青山,號丹忱,又名忠義,老城鎮祝官屯村人。黑龍江抗日義勇軍最早的創建者,著名將領。

自幼家貧,9 歲時隨父母逃荒到東北,在肇州縣李木匠鋪屯為地主放馬。學過瓦匠,趕過大車,後委身綠林,報號“海青”,出沒於松花江沿岸。
1925 年,黑龍江督軍吳俊陞招撫李海青,委為營長,又賜名“忠義”,以表彰他有忠義之行,不同俗匪。
1931 年 9 月 18 日,抗日戰爭爆發。1932年 3 月,李海青公開揚起義旗,將所部改稱“東北民眾自衛軍”,自任總司令,率軍突然進逼扶餘城下,收復扶餘城。3 月末,率軍南下,直逼農安縣城。後北上同馬占山會師。他率部連克肇源、肇州兩城,激戰 8 日,攻克肇東。引兵進入蘭西,任黑龍江省抗日救國義勇軍第三軍軍長,所部擁眾萬餘人,成為黑龍江省境內的一支抗日勁旅,在齊(齊哈爾)克(山)、洮(安)昂(昂溪)等鐵路沿線襲擾敵軍,擊斃日本大尉遠矢忠及士兵百餘人。曾在不到 1個月時間裡,三打昂昂溪,三襲安達城,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令敵軍聞風喪膽。
1932 年末,日偽軍集中優勢兵力向黑龍江省義勇軍進行大規模圍剿。由於義勇軍各部轉戰多年,後援不繼,相繼撤往蘇境或熱河。李海青率部退入熱河,並參加熱河保衛戰。後輾轉進入察哈爾省,與馮玉祥部會合,被編為第十六軍,任軍龍試設捆長兼右路軍副總挨道灑指揮,先後克復康保、沽源、寶昌和多倫,受到馮玉祥、吉鴻昌等將領的讚譽。抗日同盟軍被蔣介石政府瓦解後,李海青部被改編成宋哲元部潤棵元騎兵第樂巴乘二十四旅,任少將旅長。由於上層無抗戰決心和行動,他多次請戰,均遭訓斥,後遭解職,並羈押 4 個月。1934 年 10 月釋放,寓居北平、南鍵芝京等地。
1937 年“七七事變”後,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他召集舊部再度舉旗抗日,受命駐紮盧溝橋附近,同日本侵略軍展開游擊鬥爭,一度威震平西。日本侵略者對李鞏己良全海青重返戰場又驚又怕,買通漢奸,於 1937 年 8 月末將其暗殺。時年 42 歲。
抗日戰爭中,他是黑龍江義勇軍最早的創建者與著名將轎邀譽領,是察哈爾抗日的中堅,率部跨越九省市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熱河、河北、察哈爾、北平市以及東三省特別行政區哈爾濱),縱橫幾萬里,是為數不多的參加過江橋抗戰、熱河抗戰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盧溝橋抗戰的將軍,是東北義勇軍中抗日最堅決、抗戰時間最長、抗日戰場最大、功勳最為卓著、讓敵寇聞風喪膽的民族英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