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斌(國家級非遺阜新瑪瑙雕代表性傳承人)

李洪斌(國家級非遺阜新瑪瑙雕代表性傳承人)

李洪斌,1939年出生於岫巖玉鄉玉雕世家,1958年考入岫巖玉器廠學藝,1959年被選送到丹東美術學校進修,專攻素活設計與製作。學習期間,師承北京著名的素活大師黃永貴先生,得其真傳。1972年,應阜新市瑪瑙玉器廠聘請擔任素活設計師,帶徒傳藝,主持瑪瑙素活設計製作工作。

阜新瑪瑙雕刻已有8000年歷史,主要分“素活”和“雅活”。李洪斌是阜新瑪瑙雕刻的代表性人物,從事瑪瑙“素活”近半個世紀之久,被稱為最後的“素活”大師。2007年,他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了保護這一面臨失傳的手藝,國家將阜新瑪瑙雕選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洪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39年
  • 職業:瑪瑙素活雕刻大師
  • 主要成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阜新瑪瑙雕的代表性傳承人
人物介紹,工藝,斬獲大獎,傳承,

人物介紹

今年已70歲的李洪斌從十幾歲開始學習玉雕,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李洪斌潛心苦練瑪瑙素活雕刻技藝,成就了活球、鏈條、鏤空圓雕等一整套瑪瑙素活雕刻的傳統絕活。
跟李洪斌嘮素活,就像是打開了一本浩如煙海的藝術大書——瑪瑙雕可分為人物、動物、花卉、山水、“素活”五大類。現在人們一般把這五大類重新劃分,將人物、動物、花卉、山水合在一起叫“雅活”,而把“素活”單獨分成一大類。“素活”是由古代玉雕藝人根據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及有關器皿的造型而演變來的。瑪瑙素活的主要器型有薰、爐、瓶、鼎、壺、鐘、斛等,圖紋則有龍、鳳、魚、鳥、水、花卉等圖案。李洪斌介紹說,瑪瑙素活遵循傳統紋飾以及固定的尺寸比例。
李洪斌

工藝

“素活”形制繁多,工藝極為複雜,紋飾圖案甚為講究,文化內涵極其深厚,這門獨特的工藝,蘊含著豐富和凝重的中華文化韻味。瑪瑙“素活”講究因材施藝,因色取俏。獨特面臨失傳的工藝如:“打鑽掏膛”、“系鏈活環”、“制口製作”、“活動提梁”、“配件拼鑲”、“浮雕上面”等。在雕琢中還要運用圓雕、浮雕、鏤空雕、陰刻雕的裝飾雕刻技法。紋飾圖案古樸精美,紋樣繁多,如常用的饕餮紋、夔紋、龍鳳紋、鳥獸魚蟲紋、幾何紋等。清代是中國玉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期間產生出大量的優秀“素活”珍品。瑪瑙“素活”反映的是中國傳統的造型藝術,器型如商周的鼎,原是由青銅鑄成的,最早是用來烹煮食物的,後來演變成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再如花薰,古代青銅器花熏用來薰香或燒炭取暖用的,用瑪瑙雕成的花薰把它藝術化了,主要作為藝術觀賞。
“每每有人聽他講素活,他就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倒給人家,讓所有的人都知道素活。”李洪斌的徒弟告訴記者。
時間的磨礪沉澱出了最精湛的技藝。在他的家中,有一件精美絕倫的瑪瑙鏈條花薰作品,花薰高達750厘米,飾有龍紋,造型優美、雕工精細,色彩富於變化,通體呈現出墨綠、紫紅、灰白等多種顏色。這是李洪斌運用瑪瑙俏色(顏色搭配)與造型設計、鏤空雕刻等多種工藝,因材施藝,耗時一年精心製作而成的。
李洪斌
獲獎證書獲獎證書
李洪斌的語氣明顯地流露著驕傲,“從事瑪瑙素活要通曉古今中外的雕刻史,要對我國傳統玉文化有較深的研究。另外,從事瑪瑙素活還需具備雕刻、繪畫、書法、篆刻等綜合藝術知識。”李洪斌還藏有20卷清代瑪瑙素活雕刻紋樣圖譜,他指著古書上一件饕餮紋鼎告訴記者,刻這樣一件作品,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而有的作品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斬獲大獎

三十幾年來,李洪斌的“素活” 遠銷到日本、愛爾蘭等數十個國家,備受海內外收藏者喜愛,在全國玉雕大賽和全國工藝美術大展中連獲大獎。許多書的書面、封皮上都用過他的作品,有的作品上了郵票,《今日遼寧》的封面用的也是他的一個“鏈條爐”的照片。有一個大花熏曾被拿到外貿部,至今仍擺在外貿部禮賓司,那年國務院辦公廳一次就拿走了他的大小16件“素活”。
李洪斌是1972年來到阜新瑪瑙玉器廠的,在那裡乾起了瑪瑙“素活”設計,當時阜新瑪瑙玉器廠有5個設計師,3個設計人物、一個設計花卉、一個設計“素活”。半個世紀過去了,李洪斌今天已經邁向古稀,可阜新能幹“素活”的還是只有他一個人,他的兒子都不學這個絕活兒,“太累。”
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證書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證書

傳承

李洪斌說,我再能撲騰也幹不了幾年了。最近這兩年,政府也開始重視了,你們媒體不斷報導,有很多人來談辦學、辦廠等事,可是我不能誰給錢就去,還得真正把事乾好,把技藝傳承下去。李洪斌有些固執甚至是倔強的堅守著他的素活。“不能光看著錢,品、質、德是最重要的。”就在記者採訪的前一天,一對南京夫婦不遠千里來阜新預訂李洪斌的作品,李洪斌一聽二人是想“倒騰”,當即表示:“(給)多少錢也不賣。”“我要是就看著錢,早發家了。其實,每件作品都像我的孩子一樣凝結著我的心血,我喜歡我的作品被收藏,被認識它們、懂得欣賞它們的人所擁有,不希望它們布滿商業化的符號。”
李洪斌先後收了100多個徒弟,可至今為止,尚無一人能獨立做“素活”,仍然只有他一個人在支撐著。徒弟們走的走,改行的改行,李洪斌所以一直堅持下來。一生寄情於瑪瑙素活的李洪斌在接受採訪時,也表達了對瑪瑙素活發展傳承的憂慮。瑪瑙素活後繼乏人一方面由於該工藝十分複雜,技術難以掌握;另一方面由於瑪瑙素活費時又費力,成本較高。李洪斌用寬大的手掌拍了拍額頭:“300斤的瑪瑙雕出的花薰只有6斤重?選要雕刻一個8層高的瑪瑙花薰,兩個好手藝人需要用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也難怪不少瑪瑙雕刻藝人都不願意從事瑪瑙素活,而選擇雕刻更為簡單的瑪瑙工藝品……”
也許這也正是阜新瑪瑙素活雕刻者僅存李洪斌一人的主要原因。不過,阜新瑪瑙素活絕技面臨失傳的狀況已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保護和搶救政策正陸續出台。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226名傳承人名單公布時,李洪斌榜上有名,李洪斌興奮地說:“瑪瑙素活終於有救了!” 如今,李洪斌臉上露出了笑容,也不再擔心,瑪瑙素活不會因為自己有一天干不動了而“斷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