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宗祠(安徽省青陽縣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安徽省青陽縣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 在青陽縣沙濟鄉上章村。始建於明,重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嘉慶四年完工,光緒年間作過修繕,1998年5月4日,被安徽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氏宗祠
  • 地理位置青陽縣沙濟鄉上章村
  • 文物年代:明萬曆年間
  • 建築面積:建築面積共887平方米
  • 類別:古建築
  • 保護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文物價值,

建築格局

李氏宗祠磚木結構,坐北朝南,面闊17.6米,進深50.4米,建築面積共887平方米。前後共3進:前廳、享堂、寢樓。圓形木柱,粗可合抱;方形石柱,頂梁而立。前廳寬敞明亮。其後一長方形天井,經兩側撫廊進入享堂(又稱敘倫堂)。享堂為李氏族人聚會之所。享堂後又一天井(後天井),自後天井登石級可達寢樓。樓為李氏族議事之地。樓上為“神堂”,有藏譜室櫥。
李氏宗祠

文物遺存

《重建大宗祠碑記》記載:此祠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乾隆46年(1781),嘉慶四年(1799)完工,歷時二十年。其建築工程巨大,雕刻技藝高超,一向為人稱道。而最為眾所注目的乃是其工藝精細的木雕、石雕、磚雕。祠堂正面,有三道大門,中門最為高大,兩旁有一對黑色大理石的石板,人可騎坐其上,因之又名“騎鼓”。鼓門刻有“獅子戲球”圖案,由門拾級而上,進入祠內,便是一幢高大寬敞的四合明堂,圓形木柱,粗可合抱,方形石柱,頂梁而立北面有一廳,名日“敘倫堂”是本族人聚會議事之所,對面有照壁,牆上刻有李氏名土竹火生撰寫的《家訓》全文。文中訓誠子孫的語句,雖具有濃厚的儒家思想,但道觀全文,仍有值得後人借鑑之處,碑文字型端正,筆力蒼勁,刻工精細。步入中室後廳,是一座三層樓閣的殿式建築。稱“神室”。其內供奉李氏祖先牌位。廳室建築設計十分精美。飛檐注角,雕樑畫棟,玉石欄桿,獅頭扶手,宛如一座藝術宮殿。鑲嵌在牆上塊長條石刻,如“雲龍戲水”、“喜鵲登梅”、“漁樵耕窪”以及“包公斬包勉”、“白蛇傳”、“長板坡”等民間故事,形神兼備,神態逼真,懸掛於中的多幅扁額、受“文革”破壞及長期保護不力,多已而目全非,尚存極少品貌較佳的扁額現存於縣博物。整個祠堂建築,從基到用料,結構布局,都是十分考究。祠為小瓦弧椽的磚木結構,西邊有防火的女兒牆,後進的三層高樓與神室中心,相連線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個暗天井,專為層頂排水之用,這一獨特設計,看來也頗具匠心。
李氏宗祠

文物價值

宗祠是凝聚中國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中國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和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