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祥(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地質學會會士,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科廷大學約翰·科廷傑出榮休教授)

李正祥(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地質學會會士,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科廷大學約翰·科廷傑出榮休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正祥(Zheng-Xiang Li),地質學家,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地質學會會士,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科廷大學約翰·科廷傑出榮休教授。

李正祥於1978年—198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1989年獲得麥考瑞大學博士學位;1989年—1990年在麥考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0年—2006年曆任西澳大利亞大學任博士後研究員、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皇家地質調查局伊莉莎白二世研究員、首席研究員,大地構造特別研究中心高級首席研究員、教授;1997年—2006任西澳大利亞大學大地構造特別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當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200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海外傑出學者基金”資助;2007年獲聘為科廷大學教授;2015年任科廷大學約翰·科廷傑出教授;2015年—2022年獲聘為澳大利亞桂冠研究員;2019年當選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2023年任科廷大學約翰·科廷傑出榮休教授;2024年4月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李正祥主要從事地質學領域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正祥
  • 外文名:Zheng-Xiang Li
  • 畢業院校麥考瑞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24年4月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2019年當選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
    2001年當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
  • 學歷:研究生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8年—1982年,李正祥就讀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1989年,獲得麥考瑞大學博士學位。
1989年—1990年,在麥考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0年—2006年,歷任西澳大利亞大學任博士後研究員、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皇家地質調查局伊莉莎白二世研究員、首席研究員,大地構造專門研究中心高級首席研究員、教授。
1997年—2006,任西澳大利亞大學大地構造專門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1年,當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
200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海外傑出學者基金”資助。
2007年,獲聘為科廷大學教授。
2015年,任科廷大學約翰·科廷傑出教授。
2015年—2022年,獲聘為澳大利亞桂冠研究員。
2019年,當選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
2023年,任科廷大學約翰·科廷傑出榮休教授。
2024年4月,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正祥主要研究地球演化歷史,地球動力學,大地構造學,古地磁學,從事古大陸演化,特別是新元古代Rodinia古大陸演化,華南中生代構造-岩漿活動,全球至區域尺度古地理和構造歷史,以及地球動力學過程,超大陸羅迪尼亞(Rodinia)和努納(Nuna)的演化,超大陸-超地幔旋迴及其可能的耦合機制,東亞和澳大利亞構造歷史。
  • 平台建設
1990年,李正祥在西澳大利亞大學建立古地磁學實驗室。
  • 學術論文
截至2024年5月,李正祥已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谷歌學術引用超過47000餘次,H指數105。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刊物名稱
2024年
Palae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measurements from the 2.6 Ga Yandinilling dyke swarm (Western Australia)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24年
A new reconstruction of Phanerozoic Earth evolution: Toward a big-data approach to global paleogeography
《Tectonophysics》
2024年
Pangaea’s breakup: the roles of mantle plumes, orogens and subduction retreat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2024年
The position of Cathaysia in Nuna and during the Nuna-Rodinia transition
《Science Bulletin》
2024年
Onset of the Earth’s hydrological cycle four billion years ago or earlier
《Nature Geoscience》
2023年
Granitic record of the assembly of the Asian continent
《Earth-Science Reviews》
2023年
Why supercontinents became shorter lived as the Earth evolved
《Science Bulletin》
2023年
A dynamic 2000–540 Ma Earth history: From cratonic amalgamation to the age of supercontinent cycle
《Earth-Science Reviews》
2022年
Pitfalls in using the geochronological information from the EarthChem Portal for Precambrian time-series analysis
《Precambrian Research》
2022年
Closing the “North American Magmatic” Gap: Crustal evolution of the Clearwater Block from multi-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zircon data
《Precambrian Research》
2021年
The amalgamation of Pangea: Paleomagnetic an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revisited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21年
A tectonic model for the Transcontinental Arch: Progressive migration of a Laurentian drainage divide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Sauk Transgression
《Terra Nova》
2020年
Trial by fire: Testing the paleolongitude of Pangea of competing reference frames with the African LLSVP
《Geoscience Frontiers》
2020年
Coupled supercontinent-mantle plume events evidenced by oceanic plume record
《Geology》
2019年
Decoding Earth's rhythms: Modulation of supercontinent cycles by longer superocean episodes
《Precambrian Research》
2019年
Origin of arc magmatic signature: A temperature-dependent process for trace element (re)-mobilization in subduction zon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8年
Indian-derived sediments deposited in Australia during Gondwana assembly
《Precambrian Research》
2018年
Formation of mantle “lone plumes” in the global downwelling zone—A multiscale modelling of subduction-controlled plume generation beneath the South China Sea
《Tectonophysics》
2009年
Supercontinent–superplume coupling, true polar wander and plume mobility: Plate dominance in whole-mantle tectonics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 科研項目
截至2024年5月,李正祥研究項目多次獲得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資助,主持和參與多項國際科研項目,如IGCP 440羅迪尼亞組裝與分裂項目,IGCP581亞洲河流系統演化與新生代構造、氣候和全球地球化學循環的關係,IGCP648超大陸循環和全球地球動力學等。

人才培養

  • 團隊建設
李正祥領導的地球動力學研究小組獲得科廷大學2020年度科學與工程研究團隊獎。
  • 講授課程
2011年—2015年,李正祥講授“Tectonics & Dynamic Earth 302”課程。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24年4月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2019年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
2016年
澳大利亞地質學會SW Carey獎章
澳大利亞地質學會
2015年
湯森路透引文與創新獎
-
2015年
PVC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科廷大學
2008年
澳大利亞湯姆森科學引文獎(地球科學)
-
2001年
美國地質學會會士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23年7月
嶗山實驗室兼職教授
2023年
中國海洋大學兼職教授
2023年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名譽總編輯
2019年—2024年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
2016年—2023年
《Tectonophysics》主編
2016年—2018年
《Geology》編委
2014年4月
國土資源部沉積盆地與油氣資源重點實驗室客座教授
2013年—2018年
《Acta Geologica Sinica》編委
2012年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副主編
2007年—2019年
2007年—2009年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副主編
2007年
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2006年—2016年
《Journal of Asia Earth Sciences》編委
2003年—2004年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編委
2001年—2017年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編委
-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編委
-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人物評價

“李正祥是地質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評)
“李正祥是國際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其對於南海及周邊構造地質學研究有很深的造詣,在全球板塊構造重建、板塊運動俯衝動力學、南海及華南沿海岩漿岩地質學以及古太平洋板塊俯衝構造等方面的研究中有獨到建樹,具一定的國際威信。”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評)
“李正祥是一名傑出的華人地質學家,在前寒武紀的研究、羅迪尼亞超大陸的形成演化及其與中國華南地區板塊構造之間的關係、全球古地理復原等方面的研究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總工程師室評)
“李正祥在大地構造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澳大利亞地質學會評)
“李正祥是國際上著名的古地磁學和大地構造學專家,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Rodinia泛大陸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