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哲

李欽哲,男,漢族,1919年6月出生於河南舞陽縣北舞渡鎮西灣李村。1937年10月參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校軍銜,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林陸軍學院副政委,1982年按正軍職離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欽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舞陽縣北舞渡鎮
  • 出生日期:1919年6月
李欽哲出生於一個破落的小地主家庭,小時候,因土匪橫行,曾暫住於北舞渡。他的大哥李令一、二哥李紹堂曾是舞陽早期的共產黨員,大哥李令一在1927年春去武昌參加革命了毛澤東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回縣後負責在縣城組織農民協會,開展革命活動,以及縣城扒神像,剪髮放足,民眾反壓迫、反剝削流行示威的情景。1928年因國民黨省黨部派人到舞陽清黨,限制革命活動,他的兩個哥哥又去開封繼續學習。因家境困窘李欽哲未讀完初小就輟學了,直到1932年二哥到縣立一小教書後,他才到一小讀五年級,由於二哥是中共地下黨員,常在校宣傳革命主張,鼓動進步老師和學生進行革命活動,並在縣城商戶中積極活動,促使他們掀起了數天的罷市風潮,反對國民黨縣長強行推行的藉口“飛機捐”搜刮民財的行為。李紹堂遭到學校當局和保守派教員的排擠,不得已離開縣立一小到私立舞泉國小任教,李欽哲也隨後轉到私立舞泉國小讀六年級。
1934年,李欽哲到許昌省立第四中學,那時他的班主任是中共地下黨員周子凡,原名周達夫,新中國建立後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周子凡以教課為掩護在學生中傳播革命道理,他對時事議論精闢,常向學生介紹進步書刊,他指責國民黨屈辱、腐敗,宣揚抗日救亡。李欽哲受周老師和進步書刊的影響,思想有了變化,而且他聰明好學,成績尤佳,寫的作文對現實社會不合理現象的剖析,寫得很有份量。但周子凡向他指出了文章中流露出反對一切用武力的情緒,是消極的,向他講述了非正義的武力和正義的戰爭的區別。
現實的黑暗,世道的不公,人民的吶喊,周老師的教誨,使李欽哲逐漸萌生了投身革命的念頭。
抗戰爆發後的1937年9月,李欽哲意外得悉《解放》雜誌上登載抗大“招生”的訊息,便和同學李松立(周吉一)等人向周老師提出去抗大投身革命的願望。周子凡又將自己的兒子周文會交給李欽哲帶上一起去延安。就這樣李欽哲和李松立、周文會離開許昌趕赴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報名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0月初,他們懷著對平型關大捷的喜悅,徒步800里走到了延安,編入抗大第三期大隊學習,學習了統一戰線、游擊戰術和軍隊政治工作的課程,1938年2月2日入黨後又學習了怎樣做共產黨的黨課。同年5月畢業後被分配到敵後山東,曾到石友三部作統戰工作,後分配到八中路軍教導隊、山東隨營學校任區隊長、指導員,為部隊培訓骨幹。1940年秋選調回延安軍政學院學習。1942年調三五九旅七一七團任副政治教導員、教導員。參加了在南泥灣開展的大生產運動。
1944年中央命三五九旅分兩批赴江南擴大抗日根據地,李欽哲隨第二批於1945年從延安出發,過黃河後適逢日本政府宣布投降,部隊開赴東北,10月他隨旅先遣隊被調往由長春地下黨組建的“吉長部隊”(吉林長春部隊)工作。1949年11月南下四川、重慶與宋希濂兵團作戰,解放重慶、在大庸、桑植兩縣開展清剿土匪工作。1951年開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參加了兩次一百多天的防衛戰,並奪回了戰略要地老禿山。1952年李欽哲任一四一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4年9月隨部隊回國時被授予朝鮮獨立自由二級勳章。1955年授予上校軍銜和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2年授大校軍銜。1956年被調到四十七軍軍部工作,擔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及軍副政委,前後13年,為部隊的基層建設、備戰、訓練、施工、生產等做了大量工作。
1969年他被調到廣東省軍區五七幹校任副校長,1974年調桂林軍政幹校任副政委。1982年離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