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佩,生於1962年8月,陝西西安市人,博士,畢業於西北大學地質學系,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岩漿岩岩石學和環境地質學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智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西安市
- 出生日期:1962年8月
- 職業:博士
-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地質學系
承擔地調科研項目:,主要研究成果:,發表的主要論文及專著:,
承擔地調科研項目:
2007-至今,參加西北地區基礎地質調查及資料庫更新項目; 2005-2006,“鄂爾多斯盆地人為工程活動誘發荒漠化調查”,項目負責人; 2001-2003,中國地質調查局大調查工作項目“中國三北地區荒漠化區域分類與發展趨勢研究”副負責人; 1996-1999,原地礦部“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北祁連山西段黃鐵型銅多金屬礦床和構造蝕變岩型金礦床成礦模式與找礦預測研究”副負責人; 1995-1997,參加原國家計委國地司科技找礦專項“北祁連山祁連縣金佛寺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預測與靶區優選”項目,任其中兩個課題“清水溝-白柳溝地段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預測研究”和“清水溝-白柳溝地段塊狀硫化物礦床數學地質找礦靶區優選研究”(1995-1997)負責人; 1999-2000,參加“西南天山地區礦產資源綜合評價”項目; 1991-1995,參加國家科技攻關課題“甘肅省白銀廠銅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與找礦預測研究”,負責火山岩岩石學與古海相火山作用、成礦元素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1.“鄂爾多斯盆地人為工程活動誘發荒漠化調查”,對鄂爾多斯盆地荒漠化進行了區域環境地質分類,對禿尾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和大柳塔-活雞兔礦區煤炭資源開發引起的荒漠化進行了系統調查研究,提出了水資源開發和煤炭資源開發對沙漠化的影響途徑。通過包氣帶土壤水分調查研究,提出了不同生物組合包氣帶土壤含水率與地下水的關係,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2.“中國三北地區荒漠化區域分類與發展趨勢研究”,提出了北方荒漠化的成因類型及其區域分類。按照荒漠化的地質成因,將北方沙質荒漠化分為3類:就地起沙型,風沙型和地表土壤粗粒化或戈壁化型等;將水蝕荒漠化依地質背景之不同可分為土漠化和岩漠化兩類,並提出了其區域分布。同時,對不同類型沙漠化地質特徵進行了分析論述。
3.“北祁連山西段黃鐵型銅多金屬礦床和構造蝕變岩型金礦床成礦模式與找礦預測研究”(1996-1999),負責其中區域火山岩岩石學、碎屑岩岩石學的研究,與課題組成員一起發現了“土雜山含銀金點”。在北祁連山西段花崗岩岩石學、白銀廠式礦床成礦火山岩岩石學方面研究有創新認識。
4.參加原國家計委國地司科技找礦專項“北祁連山祁連縣金佛寺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預測與靶區優選”項目,任其中兩個課題“清水溝-白柳溝地段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預測研究”和“清水溝-白柳溝地段塊狀硫化物礦床數學地質找礦靶區優選研究”(1995-1997)負責人。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課題組在尕大坂找到了具有大中型以上礦床找礦前景的尕大坂含銅鉛鋅礦礦床。2)由本人獨立完成的“清水溝-白柳溝地段塊狀硫化物礦床數學地質找礦靶區優選研究”課題,利用信息量計算法和數量化理論統計方法對成礦遠景區的成礦預測和資源量估算,與其後礦床的開採勘探、物化探等方法所得出的礦床儲量極其相近,是數學地質統計在礦床找礦中的成功套用。3)通過清水溝-白柳溝地段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地質背景的研究,將其與白銀廠式礦床成礦的火山岩岩石學、成礦元素地球化學進行了詳細對比,首次提出存在有同源次火山岩和侵出相碎斑熔岩,表明其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但均是有利於該類礦床的形成。在該礦田首次提出的碎斑熔岩,使礦區火山岩的產出形式、火山作用特徵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4)首次從變質岩石學和礦物學角度證實了酸性火山岩中存在著高壓變質相岩石即藍片岩相鉀長石英鈉長斑岩、石英鉀長斑岩、含鉀石英鈉長斑岩和變酸性凝灰岩等,為形成礦床的酸性火山穹隆的後期地質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證據。
5.參加“西南天山地區礦產資源綜合評價”項目,協助負責該項目礦床地質方面的野外實施,編寫了該項目2000年年度報告中第四章,約7萬字。首次提出與黑雲母花崗岩為主的鹼性花崗岩有關的矽卡岩型錫多金屬礦床(塔木錫礦點)具有中型以上找礦前景。 參加“甘肅省白銀廠銅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與找礦預測研究”,負責火山岩岩石學與古海相火山作用、成礦元素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通過對礦床成礦火山岩的地質岩石地球化學研究,提出早、中寒武世火山岩存在著細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鉀細碧岩-石英鈉長粗面斑岩等兩個組合,空間展布上有分區性,在岩漿成因過程中不同,對成礦的控制作用也不同。首次對礦床存在的碎斑熔岩、補丁岩等進行了系統的岩石地球化學研究,為其對黑礦型礦床成礦作用的控制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據。對礦床成礦元素地球化學的空間分布的研究,為折腰山礦床成礦熱滷水中心的確立、成礦預測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發表的主要論文及專著:
1. 李智佩,岳樂平,薛祥煦,等.中國北方沙漠化地區全新世氣候變化周期性探討[J].乾旱區地理,2007,30(2):170-176。 2. 李智佩,岳樂平,薛祥煦,等.毛烏素沙地沉積物粒度特徵與土地沙漠化[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7,37(3):578-586。 3. 李智佩,岳樂平,薛祥煦,等.壩上及鄰區不同類型荒漠化土地地質特徵與荒漠化防治.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6(3):436-442。 4. 李智佩,岳樂平,郭莉,等.全新世氣候變化與中國北方沙漠化[J].西北地質,2007,40(3):1-29。 5. 李智佩,岳樂平,薛祥煦,等.2006.毛烏素沙地東南部邊緣不同地質成因類型土地沙漠化粒度特徵及其地質意義[J].沉積學報,24(2):267-275。 6. 李智佩,岳樂平,薛祥煦,等.2006.毛烏素沙地東南部邊緣不同類型土地沙漠化特徵[J].地質通報,25(5):590-596。 7. 李智佩,岳樂平,薛祥煦,等.2005.民勤水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A].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7(3):95-99。 8. 李智佩,岳樂平,薛祥煦,等.2004.鄂爾多斯高原沙質荒漠化發展現狀與防治對策研究[A].見:侯光才等(主編),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源與可持續利用研究[C].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439-446。 9. 李智佩,岳樂平,薛祥煦,等.2004.三北地區土地荒漠化防治對策研究[A].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開發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論文集[C].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出版,695-701. 10. 李智佩,岳樂平,等.2003.北方環境地質調查評價[A].見: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論文集[M].北京:地質出版社:444-461。 11. 李智佩,岳樂平,等.中國三北地區荒漠化區域分類與發展趨勢綜合研究[J].西北地質,2002,35(4):135-153。 12. 李智佩,張維吉,王岷,等. 中國北方東部沙質荒漠化的地學觀[J]. 西北地質. 2002,35(3):7-17。 13. 王香鴿,孫虎,李智佩,等.2003.“3S”技術在水蝕荒漠化研究中的套用——以黃土高原地區為例[J].水土保持學報,17(4):82-85。 14. 王香鴿,孫虎,吳成基,李智佩.2004.基於“3S”技術的黃土高原地區水蝕荒漠化研究[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18(2):125-129。 15. 岳樂平,楊利榮,李智佩,等.西北地區乾枯湖床沉積粒度組成與東亞沙塵天氣[J].沉積學報,2004,22(2):325-331。 16. 岳樂平,楊利榮,李智佩,等.2004.阿拉善高原乾涸湖床沉積物與華北地區沙塵暴[J].第四紀研究.24(3):311-317。 17. 周忠學,孫 虎,李智佩.2005.黃土高原水蝕荒漠化發生特點及其防治模式[J].乾旱區研究,22(1):29-34。 18. 李智佩,彭禮貴,任有祥,李向民.碎斑熔岩在黑礦型礦床成礦作用中的地位.西北地質科學,1998,16(1),59-67。 19. Li Zhipei, Peng Ligui, Ren Youxiang, Li Xiangmin, 1996, Petrology of specific volcaniclastic rocks from Baiyin ore field and palaeo-marine volcanism, ACTA GEOSCOENTIA SINICA: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Special Issue, pp125-128。 20. 李智佩,任有祥,楊建國,宋忠寶.北祁連山西段奧陶系海相火山岩中的英安質枕狀熔岩及其成因探討.西北地質,1999,20(1):24-27。 21. 李智佩,彭禮貴,任有祥,李向民.白銀廠火山碎屑岩岩石學與古海相火山作用.岩石學報,2000,16(2):183-190。 22. 李智佩,任有祥,楊建國,宋忠寶.北祁連山西段奧陶系海相鹼性火山岩地球化學與成岩構造環境.地質論評,1999,45(增刊):1055-1061。 23. 彭禮貴,任有祥,李智佩,劉曉明,李向民,王興安,劉得利.1995.甘肅省白銀廠銅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北京:地質出版社。 24. 任有祥,彭禮貴,李智佩,李向民,羅玉鵬,楊建國.2000.北祁連山清水溝-白柳溝礦田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條件和成礦預測,北京:地質出版社。 25. 夏林圻,夏祖春,任有祥,徐學義,楊合群,李智佩,楊建國等.2001.北祁連山構造-火山岩漿-成礦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