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鐘(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物感測和生物電子實驗中心主任)

李晨鐘(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物感測和生物電子實驗中心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晨鐘,男,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物感測和生物電子實驗中心主任、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教授。

李晨鐘於1986年考入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990年獲得華北理工大學矽酸鹽工程專業學士學位;1994年至1997年在日本熊本大學攻讀電化學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至2000年在日本熊本大學攻讀套用化學專業博士學位;2000年4月至2001年10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分子生物學博士後研究;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擔任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化學系研究助理;2003年加入加拿大國家科學研究院作為聯邦政府研究員;2006年被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聘為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2011年8月晉升為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終身副教授,後陸續晉升為正教授、The Worlds Ahead教授,成立納米生物工程和生物電子中心並擔任主任;2017年至2020年被選拔到美國國家基金委工學部做項目主任,從事美國國家科研計畫的戰略制定,科研基金管理和審批工作;2021年被美國杜蘭大學聘為生物化學系和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202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202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6月5日當選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李晨鐘致力於細胞生物感測器和器官晶片研發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晨鐘
  • 外文名:Chenzhong Li
  • 畢業院校熊本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2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院士
    2023年當選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學位/學歷: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86年,李晨鐘考入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990年,獲得華北理工大學矽酸鹽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1994年—1997年,在日本熊本大學攻讀電化學專業碩士學位。
1997年—2000年,在日本熊本大學攻讀套用化學專業博士學位。
2000年4月—2001年10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分子生物學博士後研究。
2002年1月—2003年12月,擔任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化學系研究助理。
2003年,加入加拿大國家科學研究院作為聯邦政府研究員。
2004年1月—2006年8月,擔任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納米化學/生物電子學工作組研究主任。
2006年8月,被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聘為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
2011年8月,晉升為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終身副教授,後陸續晉升為正教授、The Worlds Ahead教授,成立納米生物工程和生物電子中心並擔任主任。
2017年—2020年,被選拔到美國國家基金委工學部做項目主任,從事美國國家科研計畫的戰略制定,科研基金管理和審批工作。
2021年,被美國杜蘭大學聘為生物化學系和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
202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202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6月5日當選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晨鐘的研究重點是集成可重構系統,包括生物醫學設備、生物材料、合成生物學和人工智慧,主要用於醫療診斷和治療,該研究展望了下一代電子和光學生物感測器、晶片實驗室、可穿戴設備,以及這些生物醫學設備在神經元映射、癌症診斷/治療、傳染病監測、護理點測試POCTs)、細胞成像、藥物篩選/遞送等方面的最終用途,這也可能在環境、食品安全監測、農業和國土安全方面有交叉套用。他還致力於整合生物感測平台從診斷到無創治療的各種疾病的套用,重點是癌症和神經元疾病。其團隊已研究開發出幾種生物感測器,如單細胞生物感測器、心肌器官晶片、神經晶片感測器、細胞阻抗生物感測器、紙晶片生物感測器等。
  • 學術論文
據2023年10月AMiner平台數據,李晨鐘已發表學術論文270篇,被引8854次,H-Index:48。
[1]Juan-Juan Yin,Sonali Sharma,Stepan P Shumyak,Zhi-Xin Wang,Zhi-Wei Zhou,Yangde Zhang,Peixuan Guo,Chen-Zhong Li,Jagat R Kanwar,Tianxin Yang,Shyam S Mohapatra,Wanqing Liu.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Folic Acid Receptor-Targeted, Beta-Cyclodextrin-Based Drug Complexes For Cancer Treatment[J].PLoS ONE,2013.
[2]Subbiah Alwarappan,Arzum Erdem,Chang Liu,Chen-Zhong Li.Prob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Nanosheets for Biosensing Application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9.
[3]Chang Liu,Subbiah Alwarappan,Zhongfang Chen,Xiangxing Kong,Chen-Zhong Li.Membraneless enzymatic biofuel cells based on graphene nanosheet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0.
[4]Subbiah Alwarappan,Chang Liu,Ashok Kumar,Chen-Zhong Li.Enzyme-Doped Graphene Nanosheets for Enhanced Glucose Biosensing.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10.
[5]Wei Chen,Yafei Li,Guangtao Yu,Chen-Zhong Li,Shengbai B. Zhang,Zhen Zhou,Zhongfang Chen.Hydrogenation: a simple approach to realize semiconductor-half-metal-metal transition in boron nitride nanoribb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0.
[6]Chen-Zhong Li,Yali Liu,John H T Luong.Impedance sensing of DNA binding drugs using gold substrates modifie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Analytical Chemistry,2005.
[7]Chen-zhong Li,Katherine Vandenberg,Shradha Prabhulkar,Xuena Zhu,Lisa Schneper,Kalai Methee,Charles J Rosser,Eugenio Almeide.Paper based point-of-care testing disc for multiplex whole cell bacteria analysi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1.
[8]Reshmi Banerjee,Yelena Katsenovich,Leonel Lagos,M McIintosh,Xueji Zhang,Chen-Zhong Li.Nanomedicin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10.
[9]Shikha Jain,Monika Nehra,Rajesh Kumar,Neeraj Dilbaghi,TonyY Hu,Sandeep Kumar,Ajeet Kaushik,Chen-Zhong Li.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 Iomt)-Integrated Biosensors For Point -Of -Care Test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21.
[10]Ajeet Kaushik,Adriana Yndart,Sanjeev Kumar,Rahul Dev Jayant,Arti Vashist,Ashley N Brown,Chen-Zhong Li,Madhavan Nair.A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For Label-Free Detection Of Zika-Virus Protein.Scientific reports,2018.

人才培養

  • 培養項目
李晨鐘負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博士項目(研究型)。
  • 寄語學生
李晨鐘於2023年9月到訪佛山市南海外國語高級中學,寄語學子鼓起勇氣,勇於探索,不怕失敗,並對同學們寄予厚望,希望大家能夠走向世界,在求學的路途中形成博大包容的胸懷、批判性思維、多維度思考等思維方式,同時鼓勵同學們學成報效祖國。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09年
考夫曼創業教授獎(the Kauffman Entrepreneurship Professor Award)
2011年
考夫曼創業教授獎(the Kauffman Entrepreneurship Professor Award)
2012年
印度國家乳製品研究的國際資源獎(International Resource Award from Indian National Dairy Institute)
2013年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工程與計算學院(COC)傑出研究教師獎(FIU Collage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COC) Outstanding Faculty Award in Research)
2014年
JSPS日本學術振興會訪問教授獎(長期)
2016年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少數族裔科研教授獎
2016年
美國腦圖譜協會和腦圖譜基金技術進步獎
2022年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院士
2023年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參考資料:

社會任職

李晨鐘從2018年起擔任《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的主編,他於2022年擔任戈登生物分析感測會議(GRC) 大會副主席,2024年擔任戈登生物分析感測會議大會主席,曾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NSF)生物感測部門主任,他還被邀請作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項目,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ERC),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海外評審專家,並參與制定了2017年中國國家基金委生命學科的科研項目申請指南。

人物評價

李晨鐘在生物醫療器械研發、疾病POCT(即時檢測)生物感測器和疾病物理治療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領導並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和教育多元化。(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評)
(李晨鐘)在細胞生物感測器的研發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北京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院評)
李晨鐘是開發生物感測器用於癌症、神經系統疾病和傳染病診斷和治療的先驅(Chenzhong Li, PhD, is a pione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sensors for cancer, neurological disea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美國杜蘭大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